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1079)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方强焦玉萌陶志勇王雪梅夏惠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南京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原虫
  • 6篇疟原虫
  • 6篇间日疟
  • 6篇间日疟原虫
  • 3篇疟疾
  • 3篇疟疾流行
  • 3篇中缅边境
  • 3篇边境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物敏感性
  • 2篇氯喹
  • 2篇敏感性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解毒
  • 1篇血滤
  • 1篇血样
  • 1篇疫情
  • 1篇中华按蚊

机构

  • 11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宾夕法尼亚州...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安徽省人工影...

作者

  • 8篇方强
  • 4篇焦玉萌
  • 3篇李江艳
  • 3篇王雪梅
  • 3篇夏惠
  • 3篇陶志勇
  • 2篇沈继龙
  • 2篇李倩
  • 2篇谢旻
  • 2篇孙新
  • 2篇胡明洁
  • 2篇吴守伟
  • 2篇张静
  • 1篇杨光
  • 1篇刘辉
  • 1篇李倩
  • 1篇朱国鼎
  • 1篇王小莉
  • 1篇汤必奎
  • 1篇薛玉芹

传媒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疟疾仍然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多见于发展中国家。随着认识的深入,间日疟也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疟疾甚至消除疟疾的基石,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报道,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已成为间日疟防治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的分布现状、体内外检测方法和分子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总结。
李江艳李倩方强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分子标记物
科研项目专家评审策略优化推荐仿真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为了取得专家推荐的最优结果,当前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分类模式进行审核推荐,严重制约了专家评审的科学性,提出一种混合算法的最优结果专家推荐系统模型。通过分析科研项目文本特征的筛选过程,分别计算学科特征值的相似度和特征递增的推荐值,并建立最优结果专家推荐模型,结合学科特征值的计算与项目内容相似度算法进行最优化匹配,完成最优结果专家推荐。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提出的混合算法为最优专家推荐模型,推荐结果与专家人工选择相一致,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评审推荐结果。
王晓华方强张钰
2009-2011年安徽省五河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安徽省五河县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疫情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五河县疟疾总发病349例,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男性205例,女性144例,男女比例为1.42∶1。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100岁,11~、21~岁2个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疟疾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1-3月发病较少,4月开始上升,6-9月为发病高峰季节,11-12月仅占2.01%。349例中,县城2例,占0.57%,农村347例,占99.43%。县城人口疟疾年均发病率0.08/万,显著低于农村的1.78/万(P<0.05)。发病率前2位为丘陵区的朱顶镇和小溪镇,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3/万和4.78/万,丘陵区占发病总数的36.10%。患者多住平瓦房,纱门、纱窗使用率较低,少有疟防知识且多有露宿习惯。结论五河县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发病与居住条件、疟防知识知晓等因素有关。
王雪梅夏立环方强陶志勇焦玉萌夏惠孙新
关键词:疟疾疫情流行病学
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敏感性研究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敏感性及敏感性程度与其可能相关分子标志物Pvcrt-o、Pvmd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1)采集疟疾患者血样,将经过镜检和PCR鉴定确认为间日疟病人血样进行短期体外培养后,用微量...
李倩李江艳陶志勇王英乔继琛孟庆文夏惠Liwang CUI方强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药物敏感性
文献传递
新型NWF滤器纯化间日疟原虫感染血样的中缅边境现场应用评价
背景:现场疟原虫虫株分离、疟原虫体外药敏实验、疟原虫虫基因组测定等疟疾研究中往往需要以去除宿主白细胞的纯化的疟原虫作为实验材料,而以往的纯化手段存在效果不佳、技术要求高或价格过高等问题。新近出现了的一种简便廉价的以无纺布...
李江艳李倩陶志勇夏惠Liwang Cui方强
关键词: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白细胞去除
文献传递
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氯喹敏感性研究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氯喹敏感性及其可能分子标志物Pvmdr1的基因多态性。方法:(1)将分离自中缅边境经镜检与PCR确认的间日疟患者的血样进行短期体外培养,采用微量法检测间日疟原虫对氯喹的药物敏感性。(2)应用P...
李江艳李倩陶志勇王英夏惠Liwang Cui方强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氯喹药物敏感性
文献传递
2008—2012年全国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分析近几年全国疟疾流行特征,本文收集了2008~2012年各省市疟疾发病数据,对全国疟疾年发病、季节发病、各省市疟疾地区分布、疟疾种类以及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2年全国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数从2008年的26358例,降至2012年的2451例。其中安徽、河南、云南3省属疟疾高发区。疟疾发病高峰期在6~10月份,10月后开始下降。我国疟疾发病以间日疟为主,5年累计发病为40181例,占全国5年总疟疾种类累计发病病例的73.88%。疟疾发病主要是农民,高发年龄层在30~50岁。2008~2012年全国疟疾发病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疟疾仍未消除,疟疾具有传播速度快、易反复性等特点,仍有可能造成疟疾的局部暴发流行,因此仍需密切关注疟疾发病情况,为彻底消除疟疾加强疟疾防治工作。
焦玉萌杨光谢旻方强陶志勇王雪梅王小莉
关键词:疟疾发病率
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方法:收集全国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据,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全国疟疾发病地理分布图。对安徽省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年发病和季节发病的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累计发病83 553例,居全国首位,年均发病率27.32/10万。发病率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上升,6~10月达高峰,10月后开始下降。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在安徽省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排名除2010年为第16位外,其余均为前10位;在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总数的排名一直位居第一位。结论: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国一、二位。疟疾是安徽省发病率最高的虫媒传染病,仍需加强防治工作。
焦玉萌方强谢旻陶志勇王雪梅夏惠孙新
关键词:疟疾发病率
干血滤纸片试剂盒和水煮法提取间日疟原虫DNA用于PCR检测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水煮法和干血滤纸片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间日疟原虫DNA用于PCR检测及克隆研究的差异。方法:采集间日疟患者末梢血制备干血滤纸片,分别用水煮法和QIAamp DNAmini kit试剂盒提取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10份。PCR扩增LDH基因,并克隆质粒pGEM-PvLDH。分析比较2种提取方法的差异。结果:水煮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间日疟原虫gDNA,均扩增出LDH基因特异条带,但试剂盒提取的gDNA目的条带亮于水煮法。结论:水煮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在等量血源条件下,所得DNA量较少、纯度较低;试剂盒提取可获得较高的得率,在定量检测和复合扩增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成功率较高。
胡明洁吴守伟刘辉张静方强沈继龙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
安徽省沿淮地区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及代谢解毒酶活性kdr突变频率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沿淮地区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s)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和钠离子通道击倒抗性基因(Knockdown resistance,kdr)的突变情况。方法2011年8-9月采集安徽省蚌埠市李楼乡、沫河口镇和沱湖乡中华按蚊成蚊样本,采用WHO成蚊接触筒药膜滤纸接触法,调查3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状况。随机挑选样本采用生化法检测代谢解毒酶活性并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分析钠离子通道kdr基因IIS6片段L1014位点基因型。结果李楼乡、沫河口镇和沱湖乡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60 min内击倒率分别为4.1%、7.0%和8.2%,恢复24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12.0%、12.8%,均为抗性种群。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GSTs和P450s活性均显著高于实验室敏感种群(P<0.001)。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kdr基因均发生突变,存在L1014C和L1014F两种突变类型,无野生纯合型(TTG/TTG),实验室敏感种群kdr基因均为无突变的野生纯合型。结论安徽省沿淮地区的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较强的抗性,代谢解毒酶活性比实验室敏感种群显著升高,钠离子通道kdr基因L1014位点出现高频率的突变。
常雪莲薛玉芹张安冬朱国鼎方强
关键词:中华按蚊溴氰菊酯KDR基因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