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15)

作品数:24 被引量:319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爽李广宇余成王肖惠赵海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城市
  • 4篇碳排放
  • 3篇污染
  • 3篇快速城市化
  • 3篇长三角
  • 3篇城市化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饮用水系统
  • 2篇水系统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流域
  • 2篇脱钩
  • 2篇能源
  • 2篇流域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湖流
  • 2篇工业污染
  • 2篇产业结构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蚌埠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市环境保...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惠州市规划设...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陈爽
  • 6篇李广宇
  • 5篇王肖惠
  • 5篇余成
  • 4篇杨桂山
  • 4篇张殷俊
  • 4篇段学军
  • 4篇赵海霞
  • 3篇崔建鑫
  • 3篇徐昔保
  • 3篇高群
  • 3篇张维阳
  • 3篇沈莎莎
  • 3篇蒋晓威
  • 2篇相景昌
  • 2篇姚士谋
  • 2篇燕月
  • 2篇董雅文
  • 2篇张伟
  • 1篇秦海旭

传媒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环境不受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以乡镇为评价单元,分析污染源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及其环境影响、污水处理设施需求,研究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与废污水排放的空间匹配格局。综合考虑废污水排放特征、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能力与设计能力,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将研究区划分为治污潜力释放类型区、治污增强类型区和维持现状类型区,对比分析废污水排放与治理能力缺口,提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导向,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选址与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赵海霞蒋晓威董雅文崔建鑫
我国省会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规律——以沿海省会城市南京、杭州、济南、广州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在总结现代省会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以四个典型沿海省会城市南京、杭州、济南、广州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空间扩展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沿交通走廊定向发展、集聚与扩散等主要规律。指出沿海省会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利用、环境恶化、用地无序蔓延等问题,对未来大都市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王肖惠姚士谋陈爽王成新余成
关键词:省会城市可持续发展
泛长三角地区工业污染重心演变路径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工业污染重心路径演变是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环境空间响应形式,为探明经济发达的泛长三角地区工业污染重心对制造业转移的响应关系,采用2000~2010年工业污染排放数据,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各年份工业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重心坐标,分析工业污染重心转移路径及演变规律,探讨重心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泛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污染重心发生了偏移,其中工业固废偏移距离最大,为180.18 km,而工业废水、废气偏移的方向最大,分别为0.40°、0.17°;2工业污染重心轨迹偏移受多种因素的驱动影响.其中,安徽、江西地区重工业的高速发展加剧了污染重心朝西部偏移;以江苏、上海、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地区的工业污染,安徽、江西地区高污染产业份额的增加及宽松的宏观区域政策助推了工业污染向西部地区偏移;而大规模的清洁化生产、较强的环境治理力度和完善的环保监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工业污染朝东部地区偏移.
赵海霞蒋晓威崔建鑫
现代工业型与传统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对比分析——以无锡市与包头市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以现代工业型与传统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包头市与无锡市为代表进行对比,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对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探究两种类型城市碳排放特征与驱动因素的异同。研究认为:①两种类型城市经济发展同碳排放量协同增长,碳排放效率逐年减小,离绝对减排的目标相差较远。新型工业城市具有高GDP低碳排放的特点,且碳排放量趋于稳定;传统资源型城市具有低GDP高碳排放的特点,碳排放强度、减排空间和潜力均大于前者,且碳排放量有进一步增大的潜力。②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改善,使得能源结构调整收效不大;能源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量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对碳排放贡献一直保持高位。③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提升,是工业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
张维阳段学军于露张伟张伟
关键词:碳排放能源消耗能源效率能源结构资源型城市
城市空间扩展对区域洪涝孕灾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城市空间增长直接改变地表不透水面、河流景观等洪涝孕灾环境,引起产汇流过程紊乱和涝灾发生。采用多源数据及GIS、实地勘测等多分析手段,基于洪涝孕灾环境特征变化视角,分析当前江宁开发区城市空间快速增长与涝灾频发的影响关系:开发区成立至今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10.34倍,水面率下降近50%;目前全区不透水率48.12%,主要建设用地平均不透水率超过70%;研究区城市空间增长直接驱动下用地不透水率及格局、径流路径与汇水区分布以及河流景观特征及行洪能力显著改变,最后分析提出产水量大、汇流集中且河流排洪差的主要洪涝孕灾环境敏感区,为用地布局的水文安全及洪涝预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苏伟忠杨桂山陈爽
关键词:城市空间增长河流景观
基于快速城市化的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评估——以江苏省太湖地区为例
2013年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饮用水危机,整合研究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方面对于支撑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对揭示饮用水供需关系、存在问题、部门协调与综合决策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构建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指标体系为主线,通过分指数与综合指数评价的运算,得出研究地区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等级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各子系统存在问题,提出维护和提升适应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适应能力较强的地区占总面积29.1%,其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均较强.适应能力中等地区占41.2%,一类是各子系统适应能力基本均等,另一类是排污处理子系统适应能力较强,但用水子系统得分较低.适应能力较差地区占29.7%,主要是技术子系统分值低,其它子系统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因此需加大对各子系统适应能力的调控与提升.
沈莎莎陈爽高群张殷俊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
长三角地区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植被退化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的重要表征。利用2000-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叠加分析和格网计算方法,对长三角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a间长三角地区最大化NDVI均值空间分布南北高、中间低,区域14%的植被覆盖面积显著退化。植被退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而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长江以南、太湖的北部与东部,环杭州湾地区及南京、南通和台州等城市快速无序的城镇化,造成了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和耕地的破碎化,使植被退化区域集中连片分布。经济利益驱动农民将水田转化为向水产养殖,引起植被退化。部分区域植被面积未减少而呈退化态势的原因有待研究。
李广宇陈爽余成王肖惠
关键词:长三角植被退化NDVI影响因素
城市紧凑性测度指标研究及典型城市分析——以南京、苏州建设用地紧凑度为例被引量:19
2013年
量化表征城市紧凑性是当前地理学界和规划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紧凑性指标反映的实际意义与适用范围,成为构建测度体系的关键。当前已有众多研究提出数量相当可观的量化指标,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紧凑性定量研究进展,根据表征紧凑内涵的不同将其归纳为形状、规模、密度、结构、功能和过程6类,分析了不同类型指标的适用范围,并以结构类指标为例,采用南京和苏州的实际建设用地数据,根据指标自身稳定特性识别的实用性和局限性,达到评判和筛选指标的目的。结果显示:指标能有效指示建设用地的实际空间结构特征;4个指标受尺度变化的影响不强烈,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其中Gini系数和Moran’s I在应用中,前提条件局限小,适用广泛;而连续度和向心度较直观,但在进行城市比较研究时限制条件较多。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紧凑性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指导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制定。
燕月陈爽李广宇余成
关键词:格网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驱动机理被引量:50
2015年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影响机理研究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转移规律,构建计量学模型,定量地揭示其转移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空间转移特征,转移方向基本符合沪宁—沪杭甬交通线,呈现由中心城市到外围城市、由集中到分散转移态势;2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外向度和劳动力成本拉动,而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均产生重要推动作用。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已逐渐摆脱依赖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迹象,但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崔建鑫赵海霞
关键词:污染密集型产业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2年
对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系统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成为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内容既涉及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三次产业发展的碳效应、交互关系、碳减排的经济损失等基础分析,又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国际碳流动等应用领域。研究多采用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情景分析、模型模拟、投入产出和碳足迹等定量方法,与定性研究相得益彰。研究内容呈现多层次性,理论不断深化,方法趋于多类型综合化,视角逐步向微观层面转向。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完善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进行方法创新,增强区域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的研究模式和框架;扩展研究尺度,填补研究空白和薄弱之处。
张维阳段学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碳排放低碳经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