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60)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2
相关作者:安福元樊启顺马海州韩文霞魏海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物源判别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粒度
  • 1篇湖相沉积
  • 1篇湖相沉积物
  • 1篇环境意义
  • 1篇风成沉积
  • 1篇风成沉积物
  • 1篇柴达木盆地
  • 1篇沉积物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樊启顺
  • 3篇安福元
  • 2篇马海州
  • 1篇魏海成
  • 1篇韩文霞

传媒

  • 2篇盐湖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4
2013年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μm和70~650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2μm的组份可能与湖泊的生物化学成因有关。上述各组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各自代表的环境意义也不同:<2μm和2~10μm部分反映了湖泊淡化-咸化程度和水量变化过程。10~70μm部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强度;70~650μm部分反映了尘暴天气的程度。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很好地验证了ISL1A孔样品粒度各个组份划分的准确性,并可反演92.9 ka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
安福元马海州魏海成樊启顺韩文霞
关键词:湖相沉积物环境意义柴达木盆地
粒度在沉积物物源判别中的运用被引量:30
2012年
自然界中沉积物的组成和成因具有多样性。应用粒度方法可以区分、提取和判别沉积物中的各个组分。粒度方法主要有频率曲线和累积曲线分布法、数学函数组分提取法(包括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法、端元模型分析法、标准偏差法、粒度分维法等)和粒度参数判别公式法。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可有效地判别出单一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或者复杂沉积物中的各个组分,而这些方法被前人广泛地应用于湖泊研究中,提取了过去的环境变化信息,也指导了作者在盐湖沉积中的研究工作。
安福元马海州樊启顺周宝张启兴
关键词:粒度沉积物物源判别
同位素在风成沉积物物源判别中的运用
2013年
同位素示踪方法在风成沉积物物源研究领域应用较广泛,由于风成物质在风化、传输和沉降过程中其同位素地化特性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物源区和沉积区风成沉积物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相似同位素组成的地区可确定为物源区。同位素物源示踪的主要方法有石英颗粒的δ18O、硅酸盐部分的Sr-Nd组成、沉积物的Hf和Pb组成特征等。这些方法在中国西部盆地(如塔里木盆地)沙漠砂来源、黄土高原黄土物源(如柴达木盆地对黄土高原的物源贡献)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众多成果。
张树恒安福元郭守鋆马鸣张啟兴樊启顺
关键词:同位素风成沉积物物源判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