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15)

作品数:57 被引量:1,183H指数:20
相关作者:段留生张卫建李召虎李建民曹敏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玉米
  • 9篇水稻
  • 8篇胁迫
  • 7篇稻田
  • 6篇小麦
  • 5篇低钾
  • 5篇土壤
  • 5篇全球变化
  • 4篇性状
  • 4篇幼苗
  • 4篇水分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夏玉米
  • 3篇低钾胁迫
  • 3篇冬小麦
  • 3篇叶绿
  • 3篇油菜
  • 3篇油菜幼苗
  • 3篇栽培

机构

  • 2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廊坊职业技术...
  • 2篇内蒙古农业科...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衡水市林业局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0篇段留生
  • 10篇张卫建
  • 9篇李召虎
  • 8篇曹敏建
  • 8篇李建民
  • 7篇高旺盛
  • 6篇翟志席
  • 6篇隋鹏
  • 5篇郭嘉
  • 5篇朱建国
  • 5篇李宁
  • 4篇于海秋
  • 4篇户其亮
  • 3篇郝晋珉
  • 3篇李萍
  • 3篇张佩
  • 3篇李兆君
  • 3篇李兴涛
  • 3篇陈丹艳
  • 3篇王晓光

传媒

  • 5篇玉米科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长春师范学院...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18篇2009
  • 14篇2008
  • 4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水体细菌及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稻田水体中细菌(尤其是其中的大肠菌群)数量的多少及活性深刻影响着水体质量和物质循环,然而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它们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为此,借助国际上唯一的稻麦复种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试验(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始于2004年),于2006年对稻田水体中细菌数量、大肠菌群数量、总有机碳量和总氮量等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以上各指标在稻田水体中的含量(P<0.01),在整个水稻生育期,与对照相比,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大肠菌群数量、总有机碳量和总氮量平均分别提高了45.9%、68.8%、31.2%和25.9%,不同生育期之间上述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可见,大气CO2浓度升高不仅可通过改变稻田水体质量的方式来影响水稻的安全生产,而且还可能通过田间排水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的暴雨导致的洪涝来加重稻田生态系统向周边居民井水和其它水域的细菌和大肠菌群的输出量,从而可能影响周边水体质量及人体健康。
郭嘉户其亮朱建国张卫建
关键词:稻田大气CO2浓度升高细菌大肠菌群全球变化
大豆品种(系)钾响应度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我国土壤钾素资源短缺,大豆种质资源丰富的特点,以东北三省72份大豆品种(系)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低钾和对照2个处理,通过3 a的试验,以产量、钾响应度为指标评价大豆对低钾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系)的产量、钾响应度的差异十分明显,根据低钾条件下大豆的产量和钾响应度,将供试品种(系)划分为高产低响应型、高产高响应型、低产低响应型和低产高响应型。其中T40、铁豆36和铁丰33为高产低响应型;辽豆17、石二和铁丰31为高产高响应型;这些品种(系)可以为低钾土壤的大豆生产和钾高效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李春红孙海鹰孙晶杨兴高维山曹敏建
关键词:大豆低钾胁迫
北京地区不同农田类型及种植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38
2008年
城郊农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与农户调查,选择北京城郊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价值、调节大气、净化空气、消纳废弃物、净化污水、土壤保育、蓄水功能、景观功能、生物多样性等价值作为指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757350万元/a。影响各类型农田及种植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因素主要是生物量大小、生育期长短以及覆盖度等。
唐衡郑渝陈阜杨立国张海林孔箐锌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速生林下生料栽培平菇高效管理技术被引量:3
2010年
速生林与平菇套种技术,实现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我国发展高效生态立体栽培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这种结合与利用将牵动多个相关行业共同发展,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宋秀红侯桂森任中兴王彦春
关键词:速生林平菇栽培技术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稻田生态系统钙、镁、硅离子流失的潜在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钙、镁、硅元素是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组成元素,其迁移与转化过程不仅影响到生态系统生产力,而且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大气CO2浓度升高可能直接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状,或间接通过影响植物而作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矿质元素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旱地生态系统.为此,本研究借助国际上唯一的稻田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实验(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始于2004年),于2006年对稻田水体中这3种元素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稻田水体钙、镁、硅离子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稻田(P<0.01),三者分别平均提高了32.26%,74.16%和77.88%.FACE条件下,稻田水体中钙离子浓度在水稻生育旺期提高最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33.23%,初期提高最小,为28.66%,后期提高了32.94%;镁离子在初期提高最大,为112.96%,旺期提高最少,平均为62.89%,后期则提高了69.14%;硅离子也是在初期提高最大,为163.19%,后期提高最小,为31.43%,旺期则平均提高了64.92%.不同生育期之间,各离子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上述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倍增可能通过田间排水尤其是由水稻生长前期暴雨而导致的洪涝来加重稻田生态系统钙、镁、硅的流失风险,潜在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间矿质元素的交换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郭嘉张卫建户其亮朱建国
关键词:稻田CO2浓度倍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变化
玉米低钾耐性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玉米缺钾症状叶片数为指标,对1个耐低钾玉米自交系T和2个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S1和S2配制成的2个组合的P1、P2、F1、B1、B2和F2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研究明确玉米耐低钾性状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玉米低钾耐性遗传在2个组合中都由1对加性+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F2)平均为60.43%,多基因遗传率(F2)平均为15.35%;T×S1组合的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值为80.20%,T×S2组合的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值为71.35%,表明耐低钾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育种应用上可以在低世代进行这一目标性状的选择。
李兴涛曹敏建于海秋吕文彦王晓光
关键词:玉米耐低钾
农田土壤紧实的发生、影响及其改良被引量:62
2010年
土壤紧实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是当前土壤功能及农田生态健康研究领域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紧实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除农业机械以外,耕作制度和水肥管理对紧实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此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时空而变化。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土壤紧实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从分子方面探讨抗紧实作物的遗传机理;2)田间可视化评价结合模型研究紧实下土壤-作物的变化过程;3)深入探讨土壤紧实的改良措施,为今后农田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石彦琴陈源泉隋鹏聂紫瑾高旺盛
关键词:土壤紧实度土壤质量生态健康土壤改良
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农业结构调整是现阶段中国农业中心政策之一,由此引起的耕地转用是当前导致粮食供应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农业结构的内部调整导致的饲料粮需求增加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中国的粮食供应。定量研究农业结构调整对中国国家及区域尺度的粮食供应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预测2010年全国和各省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转用空间。结果表明:1998-2004年,全国由此造成的粮食供应减少量为10781.46万t,其中,显性减少和隐性减少分别占约28.8%和71.2%。在国家尺度上,截至2010年,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仅有2.9%左右的转用空间,不同省份的耕地转用空间相差很大,因此各省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图1,表4,参12。
张秋平郝晋珉白玮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
稻田水体微生物及大肠菌群对大气CO2浓度倍增的响应特征和相关机理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湿地尤其是人工管理的稻田水体微生物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细菌是水体微生物的主要群体,其种群大小及活性不仅影响到水体物质循环,而且还通过作用于饮用水水体质量而可能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尤其是大肠菌群。为此,...
郭嘉户其亮朱建国张卫建
关键词:稻田CO2浓度倍增大肠菌群细菌全球变化
有机、无公害及常规生产模式番茄病害及防治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消长动态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病害主要以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为主,危害严重;低温高湿使病害发生重,流行速度快,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灰霉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一年份有机模式番茄主要病害发病较轻。番茄早疫病有机生产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22.2%~57.1%,较常规模式提高36.4%~66.7%;番茄灰霉病有机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16.4%~54.9%,较常规模式提高37.7%~73.9%;番茄晚疫病有机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26.3%~44.3%,较常规模式提高47.5%~55.4%。
杨合法范聚芳戈志奇沈广成吕润海李季
关键词:番茄无公害生产模式病害防效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