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2037)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雯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化身·左手·死亡:《盲刺客》与阿特伍德的创作理念被引量:2
- 2014年
- 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的女主人公艾丽丝将明明是自己写成的作品说成是与死去的妹妹劳拉共同用"左手"完成,这一表面"匪夷所思"的论断实际上隐含了阿特伍德关于写作的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写作是作家被某个神秘化身"附体"的过程;第二,"左手"是这种神秘创作力量的隐喻;第三,作品是作家与死者"协商"的结果。通过分析小说中母文本与子文本之间的生成关系和子文本的作者归属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出阿特伍德本人对写作的定位与态度,这将有助于我们换一角度来审视写作行为,同时对于理解加拿大当代文学的特点与走向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张雯
- 关键词:《盲刺客》化身左手
- “没有这里与那里之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故乡与他乡
- 2015年
- 故乡与他乡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一对悖论,分析这两个主题一再出现的原因及其文化隐喻对于理解阿特伍德甚至加拿大文学都很有意义。长篇小说《神谕女士》与《肉体伤害》的主人公都选择远离加拿大的他乡作为逃避的场所,但在异国他乡一再显现的故乡的幽灵说明故乡是一个人无法逃离的生命印记,这正如加拿大是她们无法否认和摆脱的身份一样,接受它即是接受自我。故乡是主人公的过去、自我以及加拿大民族属性的隐喻;他乡则从另一个反面印证了这种包含加拿大民族性在内的自我是无法规避的。
- 张雯
- 关键词:故乡他乡母亲
- 摄影机与手术刀:阿特伍德的加拿大式“向北”科学观
- 2015年
- 阿特伍德的早期作品中,摄影机代表了现代科技辅助之下男性对女性的"凝视"权;手术刀则是医学对身体"创伤性"干预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出阿特伍德笔下的科学已逐渐走向人性与自然的对立面。这种科学观隐含了其加拿大民族性的取向:原本中性的科学之所以演变为人类的异己力量,是因为它总与美国结合在一起。在阿特伍德的理念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南方"代表了科技与现代文明,而"北方"才是加拿大自然与自我的象征。
- 张雯
- 关键词:阿特伍德摄影机
- 夏洛特的预言:阿特伍德“女艺术家”小说中的自我分离与回归
- 2014年
- 阿特伍德创作了一系列以女艺术家为主人公的小说,其中《神谕女士》幻化了丁尼生的古典主义长诗《夏洛特姑娘》来隐喻女艺术家的悲剧。夏洛特的预言似乎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女性都无法摆脱的夙命。事实上,女艺术家的悲剧除了来自外在的社会压力,更是一种内在的角色冲突。这是15因为女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身份,她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艺术表现者与被表现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错乱,而艺术行为又迫使女性必须自我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部分。阿特伍德认为,破除"夏洛特预言"的关键是艺术行为本身,因为艺术行为是女艺术家主体与客体合一的体现。最终,女艺术家通过艺术的自我表达可实现自我的回归与统一。
- 张雯
- 关键词:女艺术家自我分裂主客体
- 庞大的躯体,隐形的主体——《神谕女士》的肥胖隐喻及叙事策略
- 2014年
- 肥胖是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神谕女士》的中心意象,女主人公琼先胖后瘦的过程是小说的叙事主线与焦点。事实上,琼的"增肥"与"减肥"两种行为的背后都隐含了心理与文化层面的寓意:"增肥"的实质是出于自我身份的危机感而来增加存在感;"减肥"则是西方主流审美观主导下的"自我消灭"。而琼成功减肥以后依然无法摆脱的"胖女人"幽灵,其实是她另一个自我的化身。这是阿特伍德"双胞胎"主题的又一次体现。
- 张雯
- 关键词:阿特伍德肥胖身份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