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04)

作品数:35 被引量:1,741H指数:23
相关作者:刘彦随刘玉郭丽英杨忍陈玉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农村
  • 8篇整治
  • 5篇乡村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实证
  • 4篇土地整治
  • 4篇农村空心化
  • 4篇农村土地整治
  • 4篇乡村发展
  • 4篇空心化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县域
  • 3篇空心村
  • 3篇耕地
  • 3篇城乡
  • 3篇城镇化
  • 2篇意愿
  • 2篇整治模式
  • 2篇中国县域
  • 2篇实证分析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国家农业信息...
  • 2篇河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中设泛华...

作者

  • 31篇刘彦随
  • 9篇刘玉
  • 7篇郭丽英
  • 6篇杨忍
  • 4篇穆松林
  • 4篇陈玉福
  • 4篇张义丰
  • 4篇陈秧分
  • 3篇李玉恒
  • 3篇李裕瑞
  • 3篇朱琳
  • 2篇龙花楼
  • 2篇方方
  • 2篇刘春腊
  • 2篇王介勇
  • 2篇王国刚
  • 1篇乔家君
  • 1篇秦伟山
  • 1篇高建华
  • 1篇朱琳

传媒

  • 8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人文地理
  • 3篇地理科学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1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1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顺畅亟需科学、系统的流转价格评估体系。以农用地价值构成为理念,借助于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基本方法,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特性进行修正,构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模型,并以沁阳市西万村为典型村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应该包括经济价格、社会价格和修正价格。价格模型的应用,应甄别理论价格和实际流转费用的区分,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没有转变,流转价格为经济价格和社会保障价格之和。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发生转变,比如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流转价格则是经济价格、社会价格与修正价格三者的总和。收益分配格局存在复杂性,流转收益应在国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流出方、流入方和管理者之间合理、公平分配。
穆松林张义丰高建华刘春腊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价格模型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34
2013年
简要评述了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可持续土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利用等领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评判了中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战略需求、目标定位和主要趋势。梳理总结了土地资源学术研究趋向和重点领域,探讨了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战略,进一步深化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具体建议和对策。指出了适应转型发展新形势,中国土地资源创新研究要加强土地多学科集成研究、创新土地工程与技术体系、支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探索土地民生机制与途径,扎实推进土地资源问题工程化、工程问题科学化和科学问题精准化。
刘彦随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文明
山区沟域经济发展中土地支撑能力评价及其响应途径——北京市密云县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视角,以密云县沟域数据为基础,针对沟域土地对经济发展、粮食供给和生态保护所能提供的支撑能力,构建了土地支撑能力定量评价方法,评价了各沟域的土地支撑能力,并与发展需求进行了比较,进而从沟域发展的经验事实中总结出面对土地支撑能力不足的响应途径。结果表明:土地支撑能力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各个沟域差异较大,整体存在土地的支撑能力不足,但通过发展沟域经济、优化响应途径,土地支撑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差距逐步缩小,即土地相对支撑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和加强。
穆松林刘彦随刘春腊
关键词:沟域经济
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天津农村土地优化利用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在统计资料分析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阐释天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与驱动力,分析城市化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解析在此过程中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产生,提出城市化影响下农村土地利用的优化战略。研究表明,随着滨海新区建设和农村工业发展,城市化对天津农村土地利用产生巨大影响,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突出问题:耕地过量占用,近郊农地粗放利用,土地污染严重;"城中村"问题凸显,近郊农村人居环境恶劣,远郊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等。天津农村土地优化利用应实施以高效、安全为导向的现代都市农业战略和以集约、宜居为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改造战略。
王丽娟刘彦随李裕瑞
关键词:土地优化利用城市化
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被引量:136
2012年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人口过疏化、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论文基于农村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子系统综合评价与层次逐级判断组合研究方法,综合评价了中国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并进行了地域分区。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空心化地域分异特征明显,高值区集中于北方边境和东部沿海发达县域,两湖平原、中部传统农区空心化也较为突出;低值区集中在南疆地区、青藏高原、西南山区等落后山区。按照土地、人口、经济子系统的交互特征,可将全国划分为新疆经济平稳发展型空心化中低值区等10个农村空心化大区,以及北疆农村空心化出现区等47个亚区。研究结果可为有序、分区、分类推进中国农村空心化整治提供科学支撑。
杨忍刘彦随陈秧分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
黄淮海平原农区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56
2012年
开展空心村整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破解土地供需矛盾,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空心村整治必须以农户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农户意愿是决定空心村整治成败的根本因素。以山东省禹城市为案例区,基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和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空心村整治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抽样调查显示:27.1%农户无条件赞成空心村整治,59.9%农户表示依政府补偿而定,7.1%农户不赞成,5.9%持无所谓态度。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户意愿选择与户主的年龄、家庭子女情况、家庭收入构成、房屋建设年限、房屋建设面积、居住区位、承包耕地面积及村庄空废宅基地比例显著相关。农户的家庭特征是农户意愿选择考虑最多的因素;除农户户主年龄之外,户主自身的其他特征对意愿选择影响不显著;空心化程度越严重的村庄,农户赞成整治的可能性越大,而其他村庄环境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农区空心村整治,应建立区域土地统筹配置机制,显化传统农区农村土地价值,减轻空心村整治给农户带来的经济负担;完善农户家庭利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合法利益,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制定空心村整治中长期规划,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分片区有序推进空心村整治。
王介勇刘彦随陈玉福
关键词:空心村整治农户意愿影响因素
环渤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遥感反演及影响因素探测被引量:35
2013年
利用SPOTNDVI数据,对环渤海地区2000、2004、2008年耕地复种指数进行遥感反演。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影响复种指数动态变化的因素进行定量探测。结果表明:①从南至北,复种指数从平原地区最高280%降至北部山区最低70%,呈现出一定南北递减的纬度地带性。丘陵、高原、山区的复种指数比同一纬度地区偏低40%~60%,表现出一定垂直地带性。②2000-2004年,平原传统农区的复种指数上升,高原、山区、丘陵地区局部出现下降;2004~2008年,下降区域的复种指数反弹上升,平原农区保持平稳。③粮食单产水平是影响复种指数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区位条件等因素等对其变化起着一定影响。
杨忍刘彦随陈玉福李婷婷
关键词:复种指数遥感反演影响因素
中国地域多功能性评价及其决策机制被引量:219
2011年
地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异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域空间的分异性与人地系统的多样性不断增强,地域功能及其发展定位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通过构建地域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数分析模型,开展了中国县域尺度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稳定、生态保育功能及其综合功能的分级评判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周边地区;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湖北中部及湖南东部等平原集中分布区;社会保障功能则大致由沿海到内地、由北到南逐渐减弱;生态保育功能一级区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和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将各单项功能进行县域尺度耦合,评价了各县域的综合功能强度,划分出综合功能强势区和弱势区,探讨了强化县域主导功能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政绩考核等创新机制和政策,为统筹区域发展和提升县域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刘彦随刘玉陈玉福
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以山东省、河南省为例(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对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式进行剖析,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和河南省200个县市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农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粮食生产的变化;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复种指数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近期以正向影响为主。[结论]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的前提是平原农区机械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对劳动力减少替代作用的结果,应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防止劳动力就业过度非农化带来的农地利用主体缺失。
朱琳朱琳
关键词:EMPLOYMENTLABORPROVINCEHENANPROVINCE
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动态与区域差异格局被引量:29
2011年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杨忍刘彦随刘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