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2182)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水云宋民孟刘坤许建屏邹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普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发性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复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原发性肿...
  • 1篇异氟烷
  • 1篇异氟烷麻醉
  • 1篇原发性肿瘤
  • 1篇远期
  • 1篇月龄
  • 1篇再狭窄
  • 1篇支架内再狭窄
  • 1篇肿瘤
  • 1篇综合征
  • 1篇外科手术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作者

  • 2篇许建屏
  • 2篇孟刘坤
  • 2篇宋民
  • 2篇王水云
  • 1篇周寅
  • 1篇杨研
  • 1篇王东信
  • 1篇华震
  • 1篇邹文
  • 1篇刘小希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8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1)和非ISR组(n=137)。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自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IPK1表达水平。结果PCI术后,两组RIPK1表达水平均降低,非ISR组低于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SR组PCI术前、术后RIPK1降低程度(△RIPK1)高于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RIPK1诊断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8、78.43%、84.67%,其诊断效能高于术前RIPK1和△RIPK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BG)、血管病变支数、术后RIPK1和血管病变长度,均为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IPK1与ISR呈线性关系。结论RIPK1与ACS患者PCI后1年内ISR有关,其高表达水平提示PCI术后1年内发生ISR风险高。
刘小希邹文孟刘坤宋民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异氟烷麻醉对不同月龄小鼠中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对不同月龄小鼠中、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月龄和20月龄C57BL/6J小鼠各45只,采用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进行麻醉)、维持麻醉30min(短麻)组和维持麻醉60min(长麻)组各15只。使用3%异氟烷进行麻醉诱导,1.2%异氟烷维持麻醉。麻醉前1d和麻醉后第7天、14天、28天进行选择迷宫试验,每一臂均为10cm×20cm×15cm。麻醉后7d开始水迷宫试验持续5d,麻醉后第8天、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28天进行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结果选择迷宫试验中,4月龄长麻组麻醉后第28天时正确率为(58士6)%,低于同月龄对照组(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1)。麻醉后第14天时,20月龄短麻组到达臂数为(31±6)个,多于同月龄对照组的(24±6)个和长麻组的(24±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P〈0.01);第28天时,20月龄长麻组到达臂数为(24±6)个,低于同月龄对照组(29±7)个和短麻组(30±6)个(F=3.29,P〈0.05),但各组间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试验中,4月龄小鼠各组间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中,麻醉后第11天和第28天时,4月龄短麻组正确象限中停留时间占全部时间的比值为(36.6±14.4)%和(34.7±9.5)%、长麻组为(36.8±16.4)%和(31.8±12.0)%,低于对照组(49.5±8.8)%和(42.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31、3.30,P〈0.05);各组间穿越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第11天,20月龄短麻组潜伏期为(31土6)S,长麻组为(30±7)S,均较对照组(23±6)S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20月龄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氟烷麻醉对4月龄和20月龄小鼠中、远期认知功能�
华震周寅王东信
关键词:麻醉吸入
左心室肿瘤外科治疗经验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左心室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期提高对左心室心脏肿瘤的手术指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完成左心室肿瘤手术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至65岁。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心功能情况、心脏影像学检查、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感染、复发率和死亡率等。术后6个月内患者返院复查超声心动图,以后通过电话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4例患者中有症状者19例,其中16例患者活动后胸闷、气短,3例患者有晕厥症状;无症状患者15例;左心室肿瘤单发30例,多发4例;心脏肿瘤首次手术31例;心脏肿瘤复发,二次行左心室肿瘤切除3例(黏液瘤2例,脂肪瘤1例)。(1)手术结果:34例患者术后无住院死亡,手术成功率100%。未见出血、二次开胸、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术后栓塞等手术并发症。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30~248 min,平均(78.03±52.22)min;转机时间40~293 min,平均(107.25±58.91)min;术后住院6~19 d,平均8 d。34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9例,所有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全部正常。(2)随访结果:术后6个月内,33例患者返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正常,1例患者未返院复查。34例患者中29例患者通过电话进行了随访,失访5例,随访率为85.29%,随访时间为2~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7±37)个月。25例完整切除左心室肿瘤的患者均未复发;9例手术无法完整切除左心室肿瘤的患者中2例复发(其中1例为神经鞘瘤患者,26个月后发现复发;另外1例为脂肪瘤患者,在外院行左心室腔内脂肪瘤切除术后复发,本次在我院行二次脂肪瘤切除术,15个月后肿瘤再次增大,导致二尖瓣大量反流)。其余患者最长随访至术后12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外科治疗左心室�
宋民杨研孟刘坤王水云许建屏
关键词:心脏原发性肿瘤外科手术复发
原发性左心室肿瘤的病理特点分析
2021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左心室肿瘤病理特点及其对外科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32例原发性左心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3.88±17.89)岁。分析不同的左心室肿瘤病理类型对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32例左心室原发性肿瘤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良性肿瘤31例,其中粘液瘤10例、脂肪瘤7例、纤维瘤4例、血管瘤3例、横纹肌瘤2例、囊肿2例、神经鞘瘤1例、乳头状纤维弹力瘤1例、瓣叶淋巴管海绵状瘤样增生1例;左心室低恶性肿瘤为类癌1例。30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肌冷停跳液灌注下进行手术;2例患者行常温手术,全身麻醉下未使用体外循环。9例患者左室肿瘤部分切除,其中6例左室脂肪瘤、2例左室横纹肌瘤、1例神经鞘瘤;23例患者左室肿瘤完整切除。患者无住院死亡,均未发生出血、二次开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栓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复查正常,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为(8.1±2.7)d。术后6个月内,32例患者返院复查超声全部正常。随后,32例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失访3例,随访率为90.63%。随访时间为3~120(61.4±38.5)个月,部分切除的2例患者复发:神经鞘瘤1例,30个月后复发;二次左心室腔内脂肪瘤1例,15个月后肿瘤增大,导致二尖瓣大量反流。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左心室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对于恶性左心室肿瘤则要慎重,需要仔细评判手术风险。大多数左心室原发性肿瘤需要尽早手术,术者要根据不同的肿瘤病理类型,制定不同的手术策略。
宋民孟刘坤王水云许建屏刘小希
关键词:外科治疗病理类型复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