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2179)

作品数:23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贾赤宇张杨杨刘真邱啸臣周国勇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总参谋部山西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烧伤
  • 6篇细胞
  • 6篇创面
  • 5篇愈合
  • 4篇外科
  • 4篇干细胞
  • 3篇血管
  • 3篇结核
  • 3篇创面愈合
  • 2篇休克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循证医学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组织
  • 2篇伤口
  • 2篇伤口愈合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溃疡

机构

  • 13篇解放军总参谋...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14篇贾赤宇
  • 3篇张杨杨
  • 3篇刘真
  • 2篇张溪
  • 2篇郑淑娟
  • 2篇邱亚斌
  • 2篇田甜
  • 2篇邱啸臣
  • 2篇周国勇
  • 1篇胡国栋
  • 1篇廖成静
  • 1篇刘毅
  • 1篇李丹枫
  • 1篇常春娟
  • 1篇廖青玲
  • 1篇吴玉家
  • 1篇池迎春
  • 1篇邓向东
  • 1篇曹令
  • 1篇吕晓武

传媒

  • 11篇中华损伤与修...
  • 6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一步理性看待皮肤替代物被引量:2
2013年
由于外伤、炎症、溃疡、烧伤、肿瘤术后等原因常造成皮肤的缺损,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的关键。自体皮肤移植是最常规方法,但需自体供皮和创基条件,因此,开发皮肤替代物就势在必然。目前,皮肤替代物可分为: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表皮、真皮和复合皮替代物。一、暂时性皮肤替代物对创面可提供短时间的生理性封闭,以减少创面感染、体液热量及蛋白质丢失等并发症,并能为以后皮肤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贾赤宇
关键词:皮肤替代物生理性创面感染蛋白质丢失肿瘤术后
大鼠同种异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脂肪早期微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观察大鼠同种异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自体脂肪颗粒(AG)移植后早期微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 (1)实验1.取2只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ADSC.取第4代细胞行形态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9d、CD106、CD45的表达,并行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鉴定,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2)实验2.另取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体AG组6只、自体AG组8只、自体ADSC+自体AG组8只、异体ADSC+自体AG组8只.取4组大鼠一侧腹股沟脂肪组织,自体ADSC+自体AG组制备第4代ADSC,余3组脂肪弃用.取4组大鼠另一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制备自体AG.异体AG组大鼠在移植时将组内大鼠提取的0.6 g AG加入1 mL DMEM/F12培养液中混合后注射移植到另一只大鼠背部皮下,依此类推;自体AG组大鼠注射移植自体AG;自体ADSC+自体AG组大鼠用3.0 ×106个/mL自体ADSC混合液1 mL复合自体AG移植;异体ADSC+自体AG组大鼠采用实验1中2只大鼠提取的3.0×106个/mL ADSC混合液1 mL复合自体AG移植.于移植术后7d取出脂肪移植物,行大体观察、称取湿质量、病理学观察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阳性细胞数.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 结果 (1)分离培养的第4代细胞形态较均一,与Fb相似;CD34和CD49d呈阳性表达,CD106和CD45呈弱阳性表达;诱导后,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鉴定为ADSC.第4代ADSC增殖较第10代更快.(2)移植术后7d,4组大鼠脂肪移植物未见明显感染、坏死,异体AG组和自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湿质量分别为(0.25±0.04)、(0.26±0.03)g,均小于自体ADSC+自体AG组的(0.36±0.03)g和异体ADSC+自体AG组的(0.35±0.04)g(P值均小于0.05).HE染色结果显示:异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脂肪细�
田甜贾赤宇刘毅刘真胡国栋王瑞晨常春娟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脂肪组织微血管
内脏保护——危重烧伤救治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危重烧伤的临床救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现场急救、液体复苏、水电平衡、感染控制、创面处理、营养代谢和康复训练(含心理康复)等诸多方面。内脏保护则与这些方面均有关联。本文就烧伤内脏保护的理念演变、临床措施、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贾赤宇
关键词:烧伤
烧伤临床医学亟需加入循证医学元素
2013年
一、概述 20世纪70年代,英国内科医师Cochrane提出,应针对各专业特定的治疗措施收集全世界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得出结论,以指导临床实践.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Gordon Guyatt 教授首次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2000年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再次对EBM进行定义,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制定每个患者的最佳诊疗措施[1].EBM这种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转变为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模式孕育而生.
贾赤宇
关键词:循证医学烧伤休克EBM
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γδT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合成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烧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九七医院南京军区烧伤治疗中心治疗的87例烧伤患者及20名健康者为观察对象,统计患者的烧伤面积,抽取其在伤后2周及创面痊愈后的静脉血,伴有PA感染的患者还抽取感染期静脉血;健康者抽取清晨静脉血,用QuantibriteTM PE bead试剂盒检测标本γδT细胞IGF-Ⅰ的表达。根据是否感染PA,将烧伤患者分为感染组(n=8)及未感染组(n=79),比较烧伤面积与PA感染之间的关系;将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γδT细胞IGF-Ⅰ的表达在3组间的差异,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感染组的平均烧伤面积明显大于非感染组,即PA感染与烧伤面积关系密切,PA可减少烧伤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合成IGF-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0.906,P=0.017)。以烧伤面积(X1)、PA感染(X2)作为自变量,以感染期γδT细胞IGF-Ⅰ合成水平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5.553+0.219X1-0.165X2。结论 PA抑制γδT细胞合成IGF-Ⅰ,这是烧伤创面愈合的不利因素。由于γδT细胞合成的IGF-Ⅰ在全身起作用,说明局部创面的PA感染能成为全身创面愈合的不利因素。
邓向东贾赤宇
关键词:烧伤T淋巴细胞伤口愈合
单中心结核性创面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特点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单中心中结核性创面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特点。方法2010年1月-2017年6月,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结核性创面患者、44例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分别纳入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居住地、外伤史、创面形成时间、创面确诊时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创面部位,创面面积、窦道发生情况、换药次数、手术次数、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情况、痊愈情况,医疗费用来源,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负担各项费用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1)除性别(x^2=0.019,P>0.05)外,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居住地、外伤史、创面形成时间、创面确诊时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35、27.651,t=7.252、16.131、4.663、7.416,P<0.05或P<0.01)。(2)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22,P>0.05)。(3)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多见于胸部,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创面多见于下肢。2组患者创面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50,P0.05)。(5)结核性创面组患者中医疗费用来自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费、自费及军队医疗者分别占48.8%(21/43)、7.0%(3/43)、39.5%(17/43)、4.7%(2/43),非结核性创面组患者中医疗费用来自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费、自费及军队医疗者分别占59.1%(26/44)、4.5%(2/44)、29.5%(13/44)、6.8%(3/44)。2组患者医疗费用来源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荣美王贾赤宇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慢性难愈性创面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微RNA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微RNA(miRNA)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靶定相应的互补序列导致mRNA的沉默或者抑制翻译以调节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失控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肺泡液体清除异常等多个层面,而且各个层面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细胞网络和细胞因子网络,其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体炎症反应。ALI发病过程中miRNA表达异常,miRNA可通过与靶mRNA部分结合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参与ALI的整个发病过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ALI发病过程中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旨在寻找和验证miRNA在ALI炎症激活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为ALI的诊疗提供新靶点。
冯胜娟刘真吴玉家曹令邱亚斌孙卫国吕晓武贾赤宇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微RNAS
双侧胸三角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观察双侧胸三角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重度瘢痕的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9例面颈部烧伤瘢痕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3~48岁,平均33岁;瘢痕位于面部5例、颈部4例;瘢痕形成时间均在半年以上,面积12cm×7cm~22em×26cm。均在胸三角区置入600—800ml扩张器,利用双侧胸三角区皮瓣扩张形成薄皮瓣同时修复双侧面颈部瘢痕。面部瘢痕修复分4次手术,颈部瘢痕修复分2次手术。供瓣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2周观察瘢痕修复面积、皮瓣的成活情况及皮瓣质地、颜色及有无臃肿等。术后半年来院复查并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后每半年邮件随访1次。结果1例患者左侧皮瓣术后淤血经换药后愈合。其他8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2例患者术后皮瓣臃肿,半年后行皮瓣修整手术。其他患者术后皮瓣质地柔软,无臃肿,未行皮瓣修整。所有患者面颈部形态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评分(7.6±2.3)分,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双侧胸三角区扩张薄皮瓣修复面颈部重度瘢痕效果理想。
李鹏程胡国栋贾赤宇邱亚斌吴玉家郑淑娟
关键词:外科皮瓣瘢痕扩张器
大鼠脂肪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改良式培养与观察
2013年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大鼠脂肪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一种操作更为简单、更经济的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SD大鼠睾丸囊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在保留血管及脂肪组织、缩短消化时间的条件下分离、获取细胞,普通高糖培养基培养,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CD29、CD31与Ⅷ因子相关抗原流式鉴定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鉴定,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冻存前后增生率,并讨论改良培养法较传统培养法的优越性。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VECs在光镜下初始呈偏圆不规则多角形,细胞融合后呈铺路石样生长;流式鉴定CD31阳性和CD29、Ⅷ因子相关抗原弱阳性,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传至第20代后,仍未见贴壁困难、生长停滞等迹象,平均传代时间为5~7d;液氮中冻存12个月复苏后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无明显改变。结论改良的大鼠脂肪来源VE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较传统方法更简单、经济,培养时间更短,可长期传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常春娟贾赤宇刘真胡永亮胡国栋田甜周国勇
关键词:脂肪组织内皮细胞细胞培养种子细胞
皮肤γδT细胞在创面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3年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慢性难愈创面日益增多,传统的治疗理念、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研究表明,皮肤18T细胞在创面愈合中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新的创面治疗靶点^[1]。笔者就这方面内容作一综述。 1 皮肤γδT细胞的概念、来源和免疫学特性 T细胞按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不同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γδT细胞的TCR由γ链和δ链组成,根据个体发育、组织分布、效应功能不同,又分为全身性γδT细胞和上皮内γδT细胞。
邓向东贾赤宇
关键词:ΓΔT细胞创面愈合皮肤慢性难愈创面治疗靶点免疫学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