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8001)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温东辉唐孝炎赵翠孙庆华邹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泥
  • 2篇活性污泥
  • 2篇DGGE
  • 1篇质粒
  • 1篇质粒消除
  • 1篇质粒转化
  • 1篇生物降解
  • 1篇吡啶
  • 1篇微生物种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裂解
  • 1篇裂解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降解
  • 1篇合酶
  • 1篇RFLP
  • 1篇T-RFLP
  • 1篇DNA纯化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唐孝炎
  • 3篇温东辉
  • 2篇孙庆华
  • 2篇赵翠
  • 1篇丁嫚
  • 1篇李璐
  • 1篇邹莉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GGE、T-RFLP、LH-PCR对两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的比较被引量:31
2009年
采用基于PCR扩增的分子生态技术DGGE、T-RFLP和LH-PCR,对2种典型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生活污泥、焦化污泥)进行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并以此比较3种技术的优劣,提出不同应用条件下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根据实验结果:DGGE得到的条带较多,但误差来源也最多;T-RFLP技术较为灵敏,但需要选择适当的内切酶,严格控制酶切条件,并且文库比对误差较大;而LH-PCR操作简单,结果稳定性较高。虽然目前尚无法判断3种方法的准确性,但LH-PCR在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
孙庆华柏耀辉赵翠温东辉唐孝炎
关键词:DGGE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
吡啶降解菌中质粒的功能探讨
2010年
为了探讨吡啶降解菌质粒的特性及其与降解的关系,对降解吡啶的2株细菌Paracoccus sp.BW001及Shinellazoogloeoides BC026进行了质粒提取和脉冲电泳实验,确定BW001含有2个190~245kb的大质粒和1个4.5~5.0kb的小质粒,而BC026含有至少3个超过200kb的大质粒.通过高温-SDS法对含有质粒的2株菌进行质粒消除实验,发现质粒消除后的细菌不再降解吡啶,推测降解吡啶的基因可能存在于质粒上.通过电转化将Paracoccus sp.BW001的质粒转入E.coli5α中,发现转化后的菌株具有耐受吡啶的特性.
柏耀辉孙庆华赵翠温东辉唐孝炎
关键词:吡啶生物降解质粒质粒消除质粒转化
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从处理某制药废水的MBR反应器中采集活性污泥,评价不同DNA提取方法对其总DNA提取效率的影响。DNA提取分细胞裂解和DNA纯化2步,对细胞裂解比较了珠磨匀浆法、反复冻融法、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裂解法等7种方法;对DNA纯化比较了酚/氯仿纯化法和胶回收纯化法。结果表明,SDS裂解法、酚-氯仿纯化法最优。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SDS裂解-酚/氯仿纯化法在污泥量1.1 g,10 000 r/min离心5 min的操作条件下,获得的DNA产量(10 774μg/g泥重)和纯度(OD260∶OD280=1.84)等综合指标最好。
丁嫚李璐邹莉温东辉唐孝炎
关键词:细胞裂解DNA纯化活性污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