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20329)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胡赟张晓歌郑雷蕾唐甜邓锋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愈合
  • 2篇种植体
  • 2篇微种植体
  • 2篇拔牙
  • 2篇拔牙创
  • 1篇牙釉质
  • 1篇釉质
  • 1篇愈合过程
  • 1篇愈合时间
  • 1篇再矿化
  • 1篇正畸
  • 1篇正畸微种植体
  • 1篇乳牙
  • 1篇乳牙釉质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酸蚀
  • 1篇显微硬度
  • 1篇矿化
  • 1篇骨改建
  • 1篇骨界面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口腔医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胡赟
  • 2篇卫光曦
  • 2篇赵志河
  • 2篇霍金凤
  • 2篇周阳明
  • 2篇邓锋
  • 2篇唐甜
  • 2篇郑雷蕾
  • 2篇张晓歌
  • 1篇钱维雯
  • 1篇林居红

传媒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再矿化制剂对酸蚀乳牙釉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再矿化制剂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CPP-ACP)、含氟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CPP-ACPF)、含氟磷酸三钙(TCP+F)和Duraphat保护漆对酸蚀乳牙釉质表面硬度和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滞留拔除的下颌乳中切牙制备离体牙釉质块(硬度值280-330 HV)试件50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PP-ACP组、CPP-ACPF组、TCP+F组和Duraphat组。酸蚀处理所有试件(可口可乐,5次/d,5 min/次,共5 d),酸蚀完成后,5组试件分别涂布去离子水(对照组)和CPP-ACP、CPP-ACPF、TCP+F、Duraphat进行再矿化处理,随后继续酸蚀处理5 d。采用显微硬度法测量处理前后各组试件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值),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酸蚀处理前5组试件显微硬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处理后各组试件的显微硬度值均显著低于酸蚀处理前(P〈0.0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处理继续酸蚀5 d后,CPP-ACP组、CPP-ACPF组、TCP+F组和Duraphat组试件的显微硬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分组处理继续酸蚀5 d后,除对照组试件外,其余4组牙釉质块试件均可见矿物质沉积。结论再矿化制剂CPP-ACP、CPP-ACPF、TCP+F和Duraphat均能有效抑制酸蚀乳牙釉质的持续脱矿。
钱维雯林居红胡赟
关键词:酸蚀乳牙釉质显微硬度扫描电子显微镜
拔牙创愈合过程对邻近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拔牙创愈合的生理过程对邻近微种植体-骨界面骨质改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只健康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4组,拔除每只Beagle犬下颌第3和第4双尖牙(P3、P4)。实验组微种植体邻近拔牙创区域(P3、P4区域),对照组微种植体位于第2双尖牙(P2)和第1磨牙(M1)区域。分别在植入微种植体后愈合的第1、3、8、12周处死动物。制备去除微种植体脱钙组织切片,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种植体-骨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第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明显的炎症性反应。第3周,实验组主要表现为骨吸收,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骨重建。第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骨界面基质钙化,骨界面的网状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第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种植体-骨界面出现钙化的层状骨。结论拔牙创对微种植体周围骨改建进程会产生影响,在植入早期,邻近拔牙创的微种植体-骨界面炎症反应和骨吸收效应明显重于对照组,此期即刻加载风险较大。
霍金凤郑雷蕾胡赟赵志河唐甜邓锋卫光曦周阳明张晓歌
关键词:微种植体拔牙创愈合时间骨改建
邻近拔牙创植入正畸微种植体骨界面愈合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定量测定,比较拔牙创对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进程的影响,并对正畸微种植体骨整合的安全范围进行探讨。方法 12只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随机分成4组,建立邻近拔牙创植入正畸微种植体实验动物模型。在植入微种植体后愈合的第1、3、8、12周处死各组动物,制备含种植钉的硬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定微种植体—骨界面骨接触率(BIC)。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周开始出现组织学变化的明显差异:实验组骨界面骨吸收活跃;对照组骨界面出现新生骨层,周边存在活跃成骨细胞。对照组在植入后前8周,BIC值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组BIC值在植入3周后有所下降,到第8周达到峰值(80.08%),随后进入平台期。两组BIC差异表现在植入后第3周:实验组BIC(44.35%)小于对照组(55.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拔牙创对微种植体周围骨重建进程会产生影响,早期表现为加重骨吸收,但在随后的时间里骨形成效应会迅速加强。
周阳明胡赟郑雷蕾赵志河唐甜邓锋卫光曦霍金凤张晓歌
关键词:拔牙创骨整合骨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