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B02)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3
相关作者:郑斯华陈章立王勤彩马钦忠盛艳蕊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上海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地震预测
  • 1篇地电
  • 1篇地电场
  • 1篇地壳
  • 1篇地壳介质
  • 1篇地下流体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超采
  • 1篇地下水超采区
  • 1篇地震预测方法
  • 1篇地震预测研究
  • 1篇动态图
  • 1篇动态图像
  • 1篇应变场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应变
  • 1篇应力应变场
  • 1篇余震
  • 1篇余震序列

机构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篇刘耀炜
  • 1篇张素欣
  • 1篇王勤彩
  • 1篇马钦忠
  • 1篇盛艳蕊
  • 1篇陈章立
  • 1篇郑斯华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文县地电场震前异常变化及其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9年
在文县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实现了地震异常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分离技术.长年的观测实践证明,文县地电场观测点是一个很灵敏的"地震窗口".研究表明,对于文县地电场观测点而言,震级、震中距、异常电信号幅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对带宽为0.003—30Hz的异常信号而言,震前异常的时间长短与异常开始至发震时刻的时间长短存在着密切关系,且与震中方位有关.这些关系为文县观测点预测未来地震时、空、强"三要素"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经验公式,在给出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预测意见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马钦忠赵卫国张文平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电场
汶川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的空间分段特征被引量:54
2009年
利用汶川地震序列周围450km范围内6个台站记录的宽频带波形数据,通过时间域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该地震序列88个地震的矩张量解.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段特征.沿着主破裂带方向自西南至东北共分为6段,震源机制类型由开始的逆冲为主,经过各种震源机制类型交替出现的过渡带,转变为以右旋走滑为主.在小鱼洞镇附近出现与主破裂正交的左旋走滑型地震.利用FMSI程序分别反演各段的应力场,发现沿着主破裂带方向自西南至东北,最大主应力方向由近EW向逐渐转变为NW-SE向,最后又转变为近EW向.
王勤彩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矩张量反演应力场
地下水超采区承压井水位变化机理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研究河北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第四系第三承压含水层水位的变化机理,依据上覆地层的荷载效应、非稳定流抽水中弱透水层的释水和越流过程,阐明地下水超采区内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的内在规律,为科学合理地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提供科学依据。
张素欣刘耀炜盛艳蕊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动态
强震动力动态图像预测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1 课题简介 1.1课题目标 研究建立地震、地形变场动态图像和地下流体、地震电磁动态信息提取方法,建立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强震孕育过程地壳应力应变场、地壳介质物性、物理化学参数异常判据和指标,形成强震动力动态图像预测方法技术,推动地震预测方法逐步向物理预测拓展,提高强震预测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动态图像地震预测方法地壳介质应力应变场地下流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