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基金(2011HS009)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孟学平程汉良赵娜娜申欣阎斌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淮海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科技开放基金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西施舌
  • 3篇线粒体基因
  • 3篇线粒体基因组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组
  • 2篇双壳
  • 2篇RRNA
  • 1篇双壳纲
  • 1篇双壳类
  • 1篇头足纲
  • 1篇细菌
  • 1篇壳类
  • 1篇基因排列
  • 1篇基因特征
  • 1篇基因组分析
  • 1篇基因组结构
  • 1篇蛤蜊
  • 1篇16S_RR...
  • 1篇ITS1
  • 1篇ITS2

机构

  • 5篇淮海工学院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孟学平
  • 4篇申欣
  • 4篇赵娜娜
  • 4篇程汉良
  • 3篇阎斌伦
  • 2篇刘兆普
  • 2篇田美
  • 2篇董志国
  • 2篇郑立波
  • 1篇陈建安
  • 1篇曾云
  • 1篇于清

传媒

  • 3篇水产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头足纲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GenBank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信息,对头足纲15个物种基因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头足纲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15 617~20 306bp,基因组编码链的A+T含量为59.58%~78.1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AT偏好性;15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PCGs相对保守,有2个共同的基因块,可作为头足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标志;萤乌贼、鸢乌贼、茎柔鱼、太平洋褶柔鱼、大王乌贼PCGs cox1、cox2、cox3、atp6、atp8为双拷贝,且重复基因的变异很小,这是头足纲物种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显著特征;多数PCGs以ATG为起始密码,以TAA为终止密码,在cox2、cob、nad2-nad6中存在不完全终止密码;在13个PCGs中,nad2和nad4L的差异最大,atp8和cox1最保守;15个种类的遗传距离为0.033~0.561,大脐鹦鹉贝与其他种类的遗传距离最大(0.529~0.561);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赵娜娜孟学平申欣程汉良阎斌伦郑立波朱笑琳刘兆普
关键词:头足纲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特征
基于ITS2和16S rRNA的西施舌群体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前,我国西施舌群体分子遗传差异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分析我国南北沿海(9个群体)、与广西北海毗邻的越南(1个群体)西施舌核DNA的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线粒体DNA的16S rRNA基因(16S)片段核苷酸序列及其二级结构,为解决争议问题提供分子生物学资料。扩增获得西施舌ITS2片段和16S序列,其长度分别为389—402 bp和306 bp,加之下载序列共147条;序列分析显示,74个ITS2序列共有17种基因型,73个16S序列有15种单倍型,其中,长乐(CL)群体独享9种ITS2基因型和5种16S单倍型,非长乐群体(nCL)多数为群体间交叉共享1种或几种基因(单倍)型;基因(单倍)型核苷酸变异位点占5.7%(ITS2)和11.8%(16S);基于ITS2和16S的CL群体和nCL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内遗传距离之比分别为2.42和11.08,nCL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均为0.007;二级结构显示CL群体ITS2的9种基因型和16S的5种单倍型均区别于nCL群体,nCL的ITS2和16S二级结构分别相似;ITS2和16S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L西施舌形成支持率很高(98,96)的单系支,而nCL群体则交叉聚为另一支(98,96)。研究结果揭示,福建西施舌是腔蛤蜊属(Coelomactra)的一个新种。
孟学平申欣赵娜娜田美曾云陈建安董志国程汉良阎斌伦
关键词:西施舌ITS1RRNA
西施舌(软体动物,双壳纲)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正>线粒体全基因组在揭示后生动物精确的演化关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在GenBank可检索到的软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100多个,其中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44个(占33.3%),分布在5个目9个科中,帘蛤目的有鸟蛤科、截...
孟学平申欣赵娜娜程汉良阎斌伦郝珏梁猛董志国
关键词:西施舌双壳纲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
文献传递
两株西施舌内脏团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2013年
自健康西施舌内脏团中分离得到两株细菌,命名为NZT-1、NZT-2,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分析。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两株菌均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生化反应显示,菌株NZT-1为梅氏弧菌的概率为89.07%,NZT-2为梅氏弧菌的概率为66.21%,两菌株均产纤维素酶、蛋白质酶、右旋糖酐酶,NZT-1产淀粉酶;16S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ZT-1、NZT-2与弧菌属的EHP1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6%、95%,初步鉴定两株菌属弧菌属。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两株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5.0~10.0,最适生长温度28℃。
赵娜娜孟学平申欣程汉良于清刘兆普
关键词:西施舌细菌RRNA
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自GenBank检索到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对其进行基因结构比较分析,以揭示线粒体基因组的演化规律,为线粒体基因组在物种演化和鉴定上的应用研究提供资料。结果共获得45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布于双壳类5个目中。多数种类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5~32 kb。平均 A+ T =62.9%。多数种类基因分布在重链上,而蚌目的基因分布在2条链上;少数种类(蚌目13个、帘蛤目的2个、贻贝目的1个、海螂目的1个,巨蛎属的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含有13种蛋白质基因,其余种类为12种,缺少atp8;文蛤属4个种类、巨蛎属中4个种类、蚌目的11个种类、贻贝属中的紫贻贝和地中海贻贝的PCGs、rRNA基因排序在同属内或科内相同;珍珠贝目牡蛎科的10个种类线粒体基因组可分为7种类型;扇贝科海湾扇贝2个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结构相似外,其余种类无共享基因块;贻贝科的紫贻贝和海湾贻贝基因结构极相似。绿贻贝的结构独特,co x 2为双拷贝;海螂目的北方钻岩蛤基因结构与其它目的相似性极低。多数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区占7.64%~40.26%,主非编码区大小为374~4341 nt。基于12种PCGs核苷酸/氨基酸的属内种间最小分歧度分别为0.2~1.0/0~1.0(文蛤属)、0.4~2.0/0~3.2(贻贝属)和1.9~13.9/0~6.4(巨蛎属)。
孟学平申欣赵娜娜田美郑立波程汉良阎斌伦董志国
关键词: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组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