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30004)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姜宗强陈声柏孟振华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礼记》中的理想社会——以《礼记·礼运篇》和《以赛亚书》65章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跨文本阅读"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与圣经《以赛亚书》六十五章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新天新地",可以发现,《礼运》"大同"理想中对"矜寡孤独废疾者"的社会关怀,与《以赛亚书》中关心穷人、孤儿、寡妇等弱势群体的思想旨趣完全一致,它们共同指向一个仁爱、关心弱者、人际和谐的道德社会。这个道德社会在《以赛亚书》中表现为"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与哀号的声音",在《礼运篇》中则表现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如果我们不为两个文本表面形式的不同所局限和受困,一定会发现二者共通的博爱、仁爱精神实质。这样的跨越解读,可以提供给我们构想理想社会的多元视角。
- 姜宗强
- 关键词:社会理想
- 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先知因素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传统中有无类似圣经先知声音或者先知因素?德国学者韦伯认为没有;英国旧约专家罗理认为孔子、孟子、墨子类似先知声音;美国汉学家狄百瑞认为存在一个儒家改革主义的经学传统,这可以称作儒家先知声音。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先知话语或因素,应该包括经济分配结构上为最底层的民众呼吁维持最基本生存保障所需的财产权的话语。也就是说,古典诗歌中的文学批判传统也应该补充进儒家先知之言的范围内。
- 姜宗强
- 关键词:跨文化
- 在中国处境下对《希伯来圣经》家谱的跨文本阅读例证
- 2013年
- 跨文本阅读《历代志上》26章记载的守门人家谱与北朝高欢的渤海高氏家谱,旨在探索在动荡的年代由家谱所反映的身份和身份认同所具有的流动性。无论在《圣经》还是中国正史中,新兴家族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合法性,常常攀附传统名门;传统团体为了自身利益,也往往乐于接纳前者,而将血缘等问题忽略。这反映了社会历史条件对编修家谱的深刻影响。
- 孟振华
- 关键词:守门人
- 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列子》中的生态环保思想
- 2013年
- 西方基督宗教传统与中国道家传统包涵有不同的解释世界产生和人类产生的神话模式。在这种中西深层宇宙观的差异背景下,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列子》中的生态环保思想,"公民权与小偷"、"安息日与无为"、"小国寡民与环保型人格"等概念的并置,揭示出其所具有的相似或共通的生态伦理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包括科技意义上所探索的"真",还应包括人文或宗教意义上所探索的"美善";后两个层面的含义与智慧无论如何是不应该被现代各种发展观所忽略的。
- 姜宗强
- 关键词:《列子》
- 《圣经》中译与文化诠释: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探讨《圣经》作为一部外来经典进入中国文化语境时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上帝"与"神"的译名之争、"大鱼"、"龙"的译名问题、上帝的"性别"之争。借此说明宗教经典的翻译与其它作品翻译的不同处及特殊性,并对何种翻译才能称之为最适切的宗教经典翻译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陈声柏姜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