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927)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毅李旭锋黄瑾赵竹露胡伟芳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甘蓝型油菜FAE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定位于内质网上的一种能催化脂肪酸碳链延长的酮脂酰CoA合成酶,根据GenBank上已知的植物FAE1基因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以从甘蓝型油菜(Braccica napus.L)叶片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 328 bp的片段.回收该片段,并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序列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同源性为99.78%,说明该片段与植物中已知的FAE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有极高的相似性.将该片段替换掉改造后的pBI221上面的35S启动子从而构建了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载体.然后通过PEG介导的方式将含有FAE1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表达载体导入油菜原生质体中,研究报告基因表达量,证明出脱落酸(ABA)影响了报告基因的表达,随着ABA浓度的不断增加,LUC的表达量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 胡浩王茂华刘绵学杨毅
- 关键词:荧光素酶
- Fibrillin转基因油菜的再生及其光合特性的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以带有1~2 mm子叶柄的完整子叶为转化受体,将连有35S启动子和NPTⅡ标记基因的Fibrillin cDNA导入甘蓝型油菜主要栽培品种"2005南系"中,获得抗卡那霉素的转基因植株。对部分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有来自3个株系的植株表现为阳性,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将转基因植株炼苗后移入大田,在3月初到4月末油菜开花结果期间,对叶片和角果进行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的检测以及产量性状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 赵竹露黄瑾藤蕾李旭峰杨毅
- 关键词:转基因油菜光合指标产量性状
- Fibrillin操纵子在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中的瞬时表达被引量:5
- 2006年
- 将Fibrillin操纵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证明脱落酸(ABA)诱导报告基因的表达.同时将相同的质粒转化到甘蓝型油菜蜀杂9号原生质体中,获得与拟南芥中类似的表达结果.实验结果说明Fibrillin操纵子在拟南芥和油菜原生质体中均对ABA的诱导敏感.
- 滕蕾黄瑾赵竹露李旭锋杨毅
- 关键词:荧光素酶脱落酸
- 拟南芥中一个与ABA信号途径相关未知蛋白质的研究初报被引量:1
- 2007年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出1个与ABI2有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质(AC)。在酵母系统中的进一步研究表明,AC与ABI1、ABI2有相互作用,其作用依赖于ABI1、ABI2的PP2C活性。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了与预测结果一致的AC蛋白质。构建了真核过量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后筛选和鉴定出转基因AC植株。转基因植株的生理性状分析表明,AC基因的过量表达降低了植物对ABA敏感性。研究初步证明AC可能是脱落酸信号传导途径中的1个新信号分子。
- 秦晓克黄跃杨笑瑒蒋彦李旭锋Erwin Grill杨毅
- 关键词:转基因拟南芥酵母双杂交系统
- ABA受体RCAR1/PYL9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及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使用拟南芥作为模型,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和ABA受体RCAR1/PYL9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更深入的研究RCAR1/PYL9的功能.首先利用反转录PCR方法获得拟南芥的cDNA,然后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用拟南芥RCAR1/PYL9作为诱饵蛋白对拟南芥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获得多个阳性克隆.对该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得到与RCAR1/PYL9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这对进一步研究RCAR1/PYL9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在ABA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及地位奠定了基础.
- 李德款张亮彭梅芳胡伟芳李鹰蔡黎李旭锋杨毅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CDNA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