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

作品数:303 被引量:3,757H指数:30
相关作者:金菊良李跃清周玉良周顺武王卫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3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7篇天文地球
  • 57篇农业科学
  • 36篇水利工程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4篇气候
  • 58篇青藏
  • 58篇青藏高原
  • 51篇降水
  • 42篇气候变化
  • 21篇环流
  • 20篇夏季
  • 19篇流层
  • 18篇对流层
  • 18篇气温
  • 17篇对流层顶
  • 17篇层顶
  • 16篇地表
  • 16篇暴雨
  • 15篇盆地
  • 14篇水汽
  • 14篇四川盆地
  • 12篇集对分析
  • 10篇数值模拟
  • 9篇水稻

机构

  • 165篇中国气象局成...
  • 46篇合肥工业大学
  • 4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4篇成都信息工程...
  • 31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四川省气象局
  • 19篇中国气象局兰...
  • 18篇西藏高原大气...
  • 16篇四川省气候中...
  • 15篇四川大学
  • 1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3篇云南大学
  • 1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2篇云南省气象局
  • 12篇中国气象局
  • 10篇青海省气候中...
  • 8篇河海大学
  • 8篇南京水利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0篇金菊良
  • 20篇李跃清
  • 17篇周玉良
  • 15篇周顺武
  • 12篇王卫国
  • 11篇姚玉璧
  • 11篇王鸽
  • 11篇郦建强
  • 11篇齐冬梅
  • 11篇蒋尚明
  • 10篇樊雯璇
  • 10篇王润元
  • 9篇王颢樾
  • 8篇陈超
  • 8篇杨双艳
  • 8篇费振宇
  • 8篇张明
  • 7篇吴开亚
  • 7篇何光碧
  • 7篇拉巴

传媒

  • 39篇高原气象
  • 29篇高原山地气象...
  • 10篇应用气象学报
  • 9篇气象
  • 8篇水电能源科学
  • 8篇云南大学学报...
  • 8篇气象科技
  • 7篇冰川冻土
  • 7篇中国农业气象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气候与环境研...
  • 6篇大气科学学报
  • 5篇资源科学
  • 5篇中国沙漠
  • 5篇人民黄河
  • 5篇灾害学
  • 4篇水利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16篇2016
  • 20篇2015
  • 23篇2014
  • 21篇2013
  • 26篇2012
  • 29篇2011
  • 34篇2010
  • 42篇2009
  • 37篇2008
  • 20篇2007
  • 16篇2006
  • 7篇2005
  • 16篇2004
  • 3篇2003
3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冷涌及其环流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中国南部沿海风向、地面气温及南海北部风速的变化确定南海北部冷涌的判别标准,构建了一个冷涌发生频率指数,对南海北部冷涌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异常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冷涌频率指数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冷涌系统的特征,与全国范围的冷空气爆发关系密切。南海北部冷涌与中高纬、中低纬环流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贝加尔湖以西高压脊偏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加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时,有利于大陆上冷空气南下入海,在南海北部形成冷涌。冷涌发生时,经向Hadley环流加强,调整中纬与低纬地区的大气质量,高层向北输送的大气在科氏力作用下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有利于冷涌的维持和加强。
张玲智协飞
关键词:南海北部年际变化环流特征
地表潜热通量对四川地区降水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IAP)的区域暴雨模式AREM,对2007年7月四川地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表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地表潜热通量在地形复杂的高原东部边坡地带的差异最大,直接导致该区域降水模拟的显著偏差,这一结果同时表明四川盆地降水和地表潜热通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局地下垫面水汽通量是通过改变低层大气的层结结构来影响降水的强度和主要降水时段的。
卢萍宇如聪
关键词:降水对流有效位能潜热通量
青藏高原东部与成都平原大气边界层对比分析Ⅱ——近地层湍流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设立在青藏高原东侧和成都平原的两个大气边界层观测站(理塘站和温江站)2007年2-4月获得的湍流观测资料,分析和比较了这两个地区近地层湍流平均场特征,湍流统计特征以及湍流通量变化特征,并对温江站能量平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以下一些主要的结论:(1)理塘站和温江站风速均值分别为3.17m/s和1.57m/s,理塘站风向在各个方向都较均匀,温江站风向频率以东北风居多。理塘站温湿压都要低于温江站,且气温和气压的变化幅度均不如温江站明显。理塘站和温江站大气稳定度峰值分别位于±0.5和±1之间。(2)湍流在小于2m/s的风速环境中发展最为旺盛。随着风速的增大湍流强度减小迅速,U〉2m/s后湍流强度基本限定在0.5以内。理塘站湍流强度平均值分别为Iu=0.5453,Iv=0.5389,1w=0.1625;温江站分别为Iu=0.2809,Iv=0.2885,1w=0.1560。(3)两站无量纲化三维风脉动方差均符合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的“1/3”定律,其最佳通用相似函数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都可以拟合得到。在近中性时,理塘站A=4.3,B=4.1,C=1;温江站A=2.0,B=2.1,C=1.2。(4)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理塘站以感热为主,温江站则潜热占优势,但到4月份两者都基本相当。理塘站2月和3月动量通量要大于温江站,到4月逐渐接近。理塘站感热、潜热和动量通量平均值分别为52.28W/m^2,25.87W/m^2,0.076kg/(ms^2),温江站分别为15.34W/m^2,36.65W/m^2,0.061kg/(ms^2)。(5)整个观测期间,温江站的能量闭合率约为82.5%,闭合差约为17.5%。
李英李跃清赵兴炳
关键词:湍流强度湍流通量大气稳定度
低空急流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30日~9月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期间低层西南风风速和雨强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低层西南风风速变化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具有日变化特征;低空急流的日变化使得其对暴雨区的水汽、热力和动力条件的输送也具有日变化,从而造成暴雨过程期间雨强在夜间增强白天减弱;低空急流及其输送的水汽、热力和动力条件主要位于700hPa层附近.
周长春吴蓬萍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低空急流
青藏高原未来30~50年A1B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被引量:54
2009年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所采用的20个气候模式在未来大气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模拟结果的集合平均以及一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输出驱动下的动力降尺度(downscaling)分析结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未来30~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2030—2049年相对于1980—1999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来看,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的升温幅度在1.4~2.2℃之间,高海拔地区的增温一般更为显著,西藏西部的冬季增暖将达到2.4℃以上。降水量的变化相对较小,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和全年多数季节降水可能增加,但未来30~50年青藏高原地区降水率增量通常不超过5%。考虑到未来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程度、多模式集合预估以及区域尺度气候模拟等多方面均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这里给出的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应适时检验和修正。
刘晓东程志刚张冉
关键词:青藏高原数值模拟降尺度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0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区域显著的增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气温距平的突变出现在1997年。增暖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增加趋势明显,高温热浪风险显著上升,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也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洪涝灾害的风险不断上升。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平均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小雨和中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使得干旱的风险增大。将区域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分为全球气候变化对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影响和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自身变率两部分,发现在增暖后,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增暖前增大。分别计算2006年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变率对重庆异常气温的贡献,发现2006年重庆异常高温可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的变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区域自身的变率为主。
白莹莹高阳华张焱李永华王中
关键词:气候变化高温旱涝
青海省东部气象条件变化对麦茎蜂羽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1988-2005年互助县麦茎蜂羽化盛期和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麦茎蜂羽化盛期的主要因子之一,影响麦茎蜂羽化盛期早晚的关键期是上年10月和当年1月,主要因子是1月平均气温、1月降水量、1月20cm平均土温、上年10月平均气温,且1月平均气温、土温比1月降水量、上年10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显著;气候变暖的阶段性趋势使麦茎蜂对麦类等作物的危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羽化盛期模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在1~3d,模式可为当地提高药剂防治麦茎蜂危害效果及防治决策提供参考。
祁如英祁永婷武丽蓉朱西德薛花
关键词:气候变化麦茎蜂
中全新世暖期与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东亚夏季降水变化相似型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中全新世暖期和21世纪末期的多模式气候模拟资料,对这两个时期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相似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中全新世与21世纪末气候变暖情景下的夏季降水变化分布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反映在两个关键区上:青藏高原南部降水变化均出现增多,增幅达到1.5 mm/d以上;新疆西南部降水变化均出现减少,减少幅度达到0.1 mm/d以上,且中全新世降水模拟变化结果与地质气候记录定性吻合。因此东亚地区全新世暖期夏季降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未来夏季降水变化的历史相似型。
张冉刘晓东
关键词:气候模拟降水变化
城市防洪标准方案优选的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投影寻踪耦合模型
城市防洪标准方案优选是城市防洪规划的首要问题。提出用最大信息熵原理构造投影寻踪评价模型中的投影指标函数,并将该耦合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城市防洪标准方案优选中。结果表明:用该耦合模型所确定的各方案投影值之间的差异明显,方法直观...
吴成国金菊良魏一鸣王宗志
关键词:城市防洪标准遗传算法
文献传递
贡嘎山东坡地区气候变化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贡嘎山东坡脚的石棉气象站1952—2005年的降水与气温资料为基础,对贡嘎山东坡的气象特征作趋势性分析和周期性分析。通过趋势分析发现贡嘎山东坡的降水量和气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略微上升的趋势,运用小波进行周期分析,发现气温和降水存在的周期基本一致,并主要存在2~4年、7~8年、12年左右和33~34年的周期,这些周期与地球物理因子和海气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陈建梁川
关键词:降水特性小波分析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