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RE200916)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刚刘健时连强孔祥淮李安春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长江口
  • 2篇外区
  • 1篇悬浮体
  • 1篇悬沙
  • 1篇输移
  • 1篇泥沙
  • 1篇泥沙输移
  • 1篇泥沙特征
  • 1篇粒度
  • 1篇粒度特征
  • 1篇河口悬沙
  • 1篇洪水
  • 1篇洪水期
  • 1篇浮体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沉积物

机构

  • 4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刘健
  • 4篇胡刚
  • 2篇时连强
  • 1篇李安春
  • 1篇孔祥淮
  • 1篇苏大鹏
  • 1篇武小勇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8年洪水期长江口滨外区悬浮泥沙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河口悬沙属性的现场观测对于泥沙输移和沉积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河口地貌演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利用2008年8月河口滨外区纵向3站位同步悬沙和ADP水流观测资料,并结合室内Malvern 2000型激光粒度仪对悬沙进行粒度测试,对研究区域泥沙组成及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体浓度在潮周期内随涨落潮变化,悬沙浓度最大一般出现在涨急时刻,纵向上向海方向悬沙浓度依次降低,垂向上表中底悬沙浓度依次增加,且大潮悬浮体浓度小于小潮;悬沙组成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平均粒径为6Φ,在潮周期内变化不大,物质组成比较稳定;悬沙浓度与流速呈现一定相关性,悬沙浓度与粒度、粒度与流速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胡刚刘健时连强
关键词:长江口河口悬沙泥沙输移
长江河口岸滩侵蚀与防护
2009年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冲积性三角洲,长期以来由于河流带来的巨量泥沙,使得河口地区一直处在堆积的过程中。但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国海岸带的侵蚀情况加剧,尤其是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长江河口地区海岸蚀积形势发生了变化。搜集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80年代的海图资料,通过GIS工具生成河口段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比了从徐六泾到口外海滨段地貌的时空变化。分析认为,长江河口段地区的地貌蚀积形势发生了逆转,蚀积格局为"一线稳定,两线侵蚀,四面堆积",河流输沙减少是产生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并对采取的防护对策作了探讨。
胡刚刘健时连强武小勇
长江口滨外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三峡大坝的成功截流,必将对流入河口地区的水沙条件有所影响,进而改变河口区悬浮泥沙的基本特性。长江口南岸历来是泥沙堆积区域,对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改变的响应也更敏感。2007年7月份在长江口滨外区三个测量站点分别在大潮和小潮采集了海底表层样,室内利用Malvern2000型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Folk和Ward公式计算粒度特征值,分析了该地区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大小潮情况下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对比,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等细颗粒物质组成为主,从口门往海方向粒度逐渐变小,在靠近河口区沉积物粒度变化大,并对比了不同潮相情况下的粒度特征,对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胡刚李安春刘健孔祥淮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长江口粒度特征
现场测量与室内分析悬浮体粒度方法的比较
2009年
2008年8月,在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边缘地区,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X在无扰动情况下,定点连续观测了水体悬浮体粒径和体积浓度,并结合采取水样进行了实验室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悬浮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体积浓度和粒径的分布,结果显示,进行悬浮体含量测量时,两种方法得到结果均能有效反映悬浮体含量;LISST现场无扰动测量可真实有效反映悬浮体的粒径及物质组成,但在浑浊带地区,尤其是浮泥发生地区必须借助于现场水样的室内分析。
胡刚刘健苏大鹏
关键词:粒度悬浮体长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