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40075)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宏贾宝森吴东宇毕素萍欧阳铭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脑电
  • 12篇麻醉
  • 12篇描记
  • 12篇描记术
  • 12篇脑电描记
  • 12篇脑电描记术
  • 8篇脑电非线性
  • 7篇近似熵
  • 5篇异丙酚
  • 5篇熵指数
  • 5篇丙酚
  • 4篇静脉
  • 3篇清醒
  • 3篇清醒镇静
  • 3篇熵指数监测
  • 3篇脑电非线性分...
  • 3篇脑区
  • 3篇静脉麻醉
  • 3篇二异丙酚
  • 3篇非线性动力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16篇张宏
  • 14篇贾宝森
  • 9篇吴东宇
  • 5篇毕素萍
  • 4篇欧阳铭文
  • 3篇尹岭
  • 2篇米卫东
  • 2篇徐龙河
  • 1篇姜雨鸽
  • 1篇杨静
  • 1篇王威
  • 1篇满元元
  • 1篇古妙宁
  • 1篇蔡刿

传媒

  • 10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电熵指数分析用于七氟烷麻醉的镇痛监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熵指数用于判断七氟烷麻醉时的体动反应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2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3例)。入室后常规监测,采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0MAC,15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每例患者同时行两种脑电监测于以下时点记录数据:入室、切皮前60s、前30s、切皮后45s、后120s。结果熵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频谱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判断切皮有体动的截断值是76、75,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是89%/91%、88%/92%;反应熵和状态熵判断切皮无体动的截断值是65、64,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是88%/90%、89%/91%。结论熵指数可以用于七氟烷麻醉时体动反应有无的判断。
毕素萍张宏贾宝森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熵指数
脑电非线性分析用于静吸复合麻醉下吸入麻醉药物脑区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围术期吸入麻醉药对脑区的作用。方法  4 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地氟醚组。记录围术期近似熵与关联维数。常规监测MAP ,HR ,SpO2 。结果 与入室后相比 ,3组患者在麻醉后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抑制程度较高。 3组患者入室后与麻醉后相比较 ,关联维数、近似熵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中与复苏、觉醒相比较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在复苏与觉醒后 ,患者各个脑区的脑电变化表现为 :额叶、枕叶、颞叶的脑电活动度较高。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下 ,吸入麻醉药对各个脑区的抑制程度不同 ,以额叶、颞叶的抑制程度较高 ,额叶、枕叶、颞叶区在复苏、觉醒时兴奋程度较高。
贾宝森张宏吴东宇
关键词:脑电非线性脑区近似熵关联维数吸入麻醉药
单侧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脑电非线性参数的变化
2007年
目的评价大鼠单侧局灶性脑梗塞时脑电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变化,以探讨其监测脑梗塞的准确性。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对照组行右侧颈内动脉分离、结扎,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脑梗塞组行右侧颈内动脉分离、结扎,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记录阻塞前(T0)、阻塞即刻(T1)、阻塞后5、15、30、60min(T2~5)时脑部正常区域(C3)和缺血区域(C4)的D2、ApEn、Cx。于次日观察大鼠行为学并取其全脑标本,光镜下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各时点、脑梗塞组T0时C3、C4的脑电非线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3相比,脑梗塞组T1~5时C4的脑电非线性参数降低(P〈0.05);与T0时相比,脑梗塞组T4,5时C4的脑电非线性参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脑梗塞组T0时脑电非线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5时脑电非线性参数先升高后降低(P〈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梗塞后D2、ApEn、Cx下降,脑电非线性参数可监测局灶性脑梗塞。
欧阳铭文古妙宁张宏
关键词:梗塞大脑中动脉脑电描记术
麻醉过程中意识记忆变化的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作用下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术中意识记忆变化情况。方法 40例手术患者分为3组:异丙酚静脉麻醉组(20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5mg和6mg组(每组10例)。结合基于加工分离程序的手术中记忆测验,利用关联维数(D2)和近似熵(ApEn)非线性指数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全程脑电实时监测。结果 硬膜外麻醉5mg组术中存在内隐记忆(术前和术中命中率分别为0 06和0 05,P>0 05),无外显记忆,而其他各组术中无明显外显和内隐记忆。非线性指数在入室清醒状态最高,在术中维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5mg组记忆测验阶段和术中阶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D2和ApEn非线性指数分别为4 07和3 30、0 67和0 53,P<0 01)。结论 非线性指数能够准确反映镇静水平、手术中记忆信息情况和麻醉深度的变化情况。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能够提供更多有关于麻醉状态下意识和记忆的信息。
吴东宇贾宝森尹岭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非线性动力学麻醉
熵指数监测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熵指数在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并与双频谱指数(BIS)比较。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5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然后静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进行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烷,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对每例患者同时监测熵指数(包括反应熵和状态熵)和BIS,以呼唤有反应作为意识恢复时点,分别于入室后,意识恢复前60、45、30s,意识恢复即刻,意识恢复后30、45、60s记录数据。结果反应熵、状态熵和BIS预测意识恢复的概率分别为0.9376、0.9252和0.9019,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反应熵、状态熵和BIS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Pk/(1-Pk)]=-19.825+0.243x、ln[Pk/(1-Pk)]=-18.012+0.236x和ln[Pk/(1-Pk)]=-21.780+0.316x;三者判断意识恢复的界值分别为83、76和7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0.85、0.89/0.80和0.88/0.78;反应熵预测意识恢复比双频谱指数早30s。结论熵指数是较BIS更准确、更灵敏的新型脑电监护指标,可用于临床预测麻醉恢复。
毕素萍张宏贾宝森
关键词:熵指数脑电描记术麻醉恢复期
熵指数监测全麻患者镇静水平的准确性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反应熵和状态熵监测全麻患者镇静水平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人室后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和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吸人七氟烷、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入室时、意识消失前10min、意识消失即刻、气管插管时、手术1h、意识恢复前10min、意识恢复即刻、拔管后10min时记录RE、SE和BIS。结果RE、SE和BIS在意识改变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E和BIS判断意识消失的临界值分别为76、73和68,灵敏度分别为94%、95%和92%,特异度分别为92%、94%和91%,临界值判断意识消失的准确度分别为93%、95%、94%;判断意识恢复的临界值分别为82、75和70,灵敏度分别为95%、95%和91%,特异度分别为93%、96%和93%,临界值判断意识恢复的准确度分别为98%、96%和97%。结论熵指数能够准确地监测全麻患者镇静水平。
张宏毕素萍贾宝森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清醒镇静
静吸复合麻醉下吸入麻醉药物脑区分布和记忆变化的脑电非线性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研究围术期吸入麻醉药在脑区的作用分布和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4 5例患者分为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地氟醚组(n=15 ) ,三种吸入麻醉药的呼末浓度均为 1 0MAC。记录围术期近似熵脑电地形图。术后调查患者围术期的记忆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 ,三组患者术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比较无差异。异氟醚脑区作用分布为 :额叶区、颞叶区→枕叶区、顶叶区→全脑区抑制。七氟醚脑区作用分布为 :颞叶区→顶叶区→额叶区→枕叶区→全脑区抑制。地氟醚脑区作用分布为 :枕叶区、顶叶区→颞叶区、额叶区→全脑区抑制。吸入药脑区作用消除顺序异氟醚为 :顶叶区→额叶区和颞叶区→枕叶区→全脑区兴奋 ,七氟醚与地氟醚为 :额叶区和颞叶区→枕叶区与顶叶区→全脑区兴奋。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下 ,吸入麻醉药脑区分布不尽相同 ,但消除相似。静吸复合麻醉下 ,吸入麻醉药呼末浓度为 1 0MAC时 ,可以消除患者术中的内隐记忆。
张宏贾宝森米卫东吴东宇
关键词:近似熵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脑电近似熵与双频指数在意识消失时预测概率的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比较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和双频指数(BIS)在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时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Pk)。方法随机选择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 ̄Ⅱ级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异丙酚TCI起始血药浓度为0.5μg/ml,然后以0.3 ̄0.5μg/ml的梯度递增直至意识消失,再递减至意识恢复。每个靶浓度维持12min,双盲记录患者意识清醒.消失时的EEG非线性参数ApEn值和BIS值。计算ApEn和BIS对意识消失的Pk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意识清醒和消失阶段,ApEn值分别为0.84±0.05,0.71±0.06,BIS值分别为80.2±6.2,67.3±7.9。ApEn、BIS对意识消失的Pk值分别为0.97±0.06、0.91±0.1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En与BIS一样可有效地用于异丙酚TCI时意识反复消失-清醒的预测。
欧阳铭文张宏
关键词:双频指数近似熵靶控输注
全静脉麻醉和平衡麻醉对支撑喉镜声带手术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静脉麻醉和平衡麻醉对支撑喉镜声带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全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平衡麻醉组(BAL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镇痛健忘慢诱导。麻醉维持:TIVA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和司可林维持;BAL组以芬太尼、异氟醚和司可林维持。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置入支撑喉镜时、置入支撑喉镜后3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恢复室(PACU)时间。测定诱导前、插管时、置镜时及置镜后3min血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及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插管时循环无较大波动,血中E、NE、皮质醇及IL-6浓度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时及置镜后3min MAP、HR以及血中E、NE、皮质醇及IL-6均高于诱导前,也明显高于TIVA组;而TIVA组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V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拨管时间明显短于BAL组(P〈0.05)。结论:采用镇痛健忘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瑞芬太尼-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维持,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剧变和应激反应,苏醒迅速,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麻醉方法中,明显优于芬太尼、异氟醚和司可林维持的平衡麻醉。
满元元姜雨鸽徐龙河张宏
关键词: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平衡麻醉支撑喉镜声带手术
异丙酚对大鼠两侧脑半球各皮质脑电互近似熵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两侧脑半球顶叶、额叶和枕叶皮质脑电互近似熵(C—ApEn)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n=12),分别于左右顶叶(I组)、额叶(Ⅱ组)和枕叶(Ⅲ组)埋置硬膜外电极,连续监测自发脑电。于大鼠清醒状态下连续记录20min脑电图,取最后2min的脑电图进行后期分析并记为基础值;然后静脉输注异丙酚,初始输注速率为400μg·kg^-1·min^-1,每次递增100μg·kg^-1·min^-1,直至900μg·kg^-1·min^-1,每个速率持续输注10min,取最后2min的脑电图进行后期分析,计算不同异丙酚输注速率时两侧脑半球的C—ApEn。于埋置电极前1周时测定不同异丙酚输注速率时大鼠翻正反射和夹尾反射消失情况。结果所有大鼠异丙酚500~600μg·kg^-1·min^-1时翻正反射消失,800~900μg·kg^-1·min^-1时夹尾反射消失。各组给予异丙酚后的C—ApEn均低于清醒状态时,且随异丙酚剂量的增加C—ApEn逐渐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两侧脑半球顶叶、额叶和枕叶皮质的信息交流和联系。C—ApEn是与异丙酚麻醉效应相关的敏感的非线性脑电参数。
杨静王威徐龙河贾宝森张宏
关键词:二异丙酚脑电描记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