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20160657)

作品数:7 被引量:98H指数:4
相关作者:郭景坤潘裕柏黄莉萍黄智勇刘学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陶瓷
  • 3篇显微结构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真空
  • 2篇真空烧结
  • 2篇碳纳米管
  • 2篇陶瓷材料
  • 2篇透明陶瓷
  • 2篇硼酸铝晶须
  • 2篇力学性能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晶须
  • 2篇光学
  • 2篇光学性
  • 2篇光学性能
  • 2篇ND:YAG
  • 2篇ND:YAG...
  • 2篇力学性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上海材料研究...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郭景坤
  • 3篇潘裕柏
  • 2篇邱发贵
  • 2篇刘学建
  • 2篇孙兴伟
  • 2篇李佑俊
  • 2篇黄智勇
  • 2篇张东明
  • 2篇李江
  • 2篇张联盟
  • 2篇黄莉萍
  • 1篇王海龙
  • 1篇张明旭
  • 1篇胡金平
  • 1篇张培志
  • 1篇张锐
  • 1篇陈晓阳
  • 1篇付元中
  • 1篇关绍康
  • 1篇向长淑

传媒

  • 2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功能材料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全国第三届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6
  • 6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料方式对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能量分散X射线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无压烧结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着重比较了粉料混合方式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星式球磨机强化球磨混料可以有效地改善陶瓷粉料的混和效果,使烧结助剂均匀分布,抑制了晶粒的异常长大,有利于均匀结构的形成,力学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采用普通球磨混料方式制备的材料在局部区域产生晶粒异常长大情况。强化球磨混料制备氮化硅陶瓷的弯曲强度高达1.06GPa,Rockwell硬度达92,Vickers硬度达14.2GPa,断裂韧性达6.6MPa·m1/2。
刘学建黄智勇黄莉萍张培志陈晓阳
关键词:氮化硅力学性能显微结构
真空烧结Nd:YAG透明陶瓷的研究
以高纯Al2O3、Y2O3和Nd2O3粉体为原料,少量MgO和SiO2为添加剂,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Nd:YAG(Y3Al5O12)透明陶瓷,并且对烧成的Nd:YAG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
李江邱发贵孙兴伟潘裕柏郭景坤
关键词:ND:YAG透明陶瓷真空烧结显微结构光学性能
文献传递
关于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被引量:53
2003年
陶瓷材料众多优点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它的致命弱点是它的脆性.陶瓷材料的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材料性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并提出改善它的有效途径就成为陶瓷材料研究工作者所特别关心的.半个世纪的研究,从陶瓷材料脆性的基础认识研究到有效改善途径的实施,首先是材料中弱界面的建立,诸如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复相陶瓷材料、自增韧陶瓷材料、叠层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的晶界应力设计.还有氧化锆增韧陶瓷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多相材料,同时也研究了多种途径强化与增韧的协同效应.总之,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是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使之改善的,但是否可以解决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尚不能作定论.材料的研究方向向多功能发展,这是材料发展的总趋势.
郭景坤
关键词:陶瓷材料脆性复合材料
SiC/Cu纳米包裹粉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被引量:2
2004年
选用工业生产的SiC亚微米粉体,利用置换反应制备纳米Cu.采用直接还原-旋转沉淀工艺制备SiC/Cu包裹粉体.采用气氛烧结获得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分别通过AES、XRD、SEM等分析方法对原始SiC粉体、包裹复合粉体和烧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包裹复合粉体具有"核-壳"结构,由于Cu的自发氧化使得复合粉体中出现Cu2O.包裹结构中SiC颗粒抑制了烧结过程中Cu的晶粒生长,从而使烧结样品呈现纳米结构.
张锐王海龙付元中关绍康郭景坤
关键词:SIC/CU复合材料金属陶瓷陶瓷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及表面修饰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浓硝酸对碳纳米管在110℃进行纯化处理,纯化时间为2h、4h、6h、8h和12h,SEM分析表明,纯化后的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大大改善,纯化4h的效果最好。紫外分光光度法表明不论是在水中还是乙醇中,经热浓硝酸纯化处理4h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的标准工作曲线斜率都是最大,说明纯化4h的碳纳米管分散效果最好。经纯化4h的碳纳米管,分别用十二烷基磺酸钠(DBS)、聚乙二醇124(PEG)、聚乙烯醇2000(PVA)、偶氮二异丁腈(AIBN)进行表面修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表明,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表面活性剂时,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最大,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最好。
许永王静胡金平童小翠张明旭
关键词:碳纳米管纯化表面修饰偶氮二异丁腈
硼酸铝晶须的一种制备方法及机理研究
硼酸铝晶须有多种制备方法,但以TiB2为原料,利用液相法制备氧化铝前驱体包覆纳米TiB2的复合粉,再对复合粉进行处理,获得硼酸铝晶须,这种方法还未见报道。1.硼酸铝晶须的制备及表征以特纯级工业硫酸铝铵[NH4Al(SO4...
张东明李佑俊张联盟俞仕杰郭景坤
文献传递
真空烧结Nd:YAG透明陶瓷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以高纯Al2O3、Y2O3和Nd2O3粉体为原料,少量MgO和SiO2为添加剂,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Nd:YAG(Y3Al5O12)透明陶瓷,并且对烧成的Nd:YAG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真空烧结有利于气孔的排出,从而达到几乎完全致密化;适量烧结助剂的添加,有利于提高陶瓷的烧结活性和透光性;Nd:YAG陶瓷能够实现高浓度掺杂,但是透过率随着Nd掺杂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光吸收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掺杂浓度升高,发射谱峰出现展宽,并且出现红移现象,当Nd3+的掺杂浓度大于3.0%(原子分数)时,发射强度急剧降低.
李江邱发贵孙兴伟潘裕柏郭景坤
关键词:ND:YAG透明陶瓷真空烧结显微结构光学性能
硼酸铝晶须合成的热力学
制备硼酸铝晶须时化学反应较复杂,本文从热力学上计算了这些反应的生成焓△H与Gibbs自由能△G,分析了各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并对制备硼酸铝品须做了初步指导。1.热力学计算理论基础
李佑俊张东明张联盟郭景坤
文献传递
以TiB_2作为硼源制备硼酸铝晶须的合成机理被引量:2
2006年
以TiB2作为硼源制备了硼酸铝晶须,对反应过程中的相转变以及晶须的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H4)2SO4分解释放活性[O]使TiB2氧化生成B2O3,为硼酸铝晶须的生长提供硼源。Al/B的配比对晶须的形态影响较大。在晶须的生长过程中,过量的液态B2O3作为一个载体可以把Al2O3输运到晶核的附近促进晶须的生长。
黄松林张东明李佑俊张联盟
关键词:晶须
反应烧结工艺制备碳纳米管/氮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被引量:14
2006年
用反应烧结工艺在1550℃制备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Si3N4陶瓷基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标量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反应烧结CNTs/Si3N4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化学相容性、力学性能及电磁性能。结果表明:反应烧结CNTs/Si3N4复合材料主要由α-Si3N4和β-Si3N4组成,还含有少量的游离硅。CNTs和Si3N4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含有1.0%(质量分数)CNTs的反应烧结CNTs/Si3N4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280MPa,Vickers硬度为8.2GPa,断裂韧性为2.3MPa·m^1/2,在8~12GHz(X带)具有明显的微波衰减特性,在10GHz处的最大衰减值达7dB,可用作微波吸收材料。
刘学建黄智勇向长淑潘裕柏黄莉萍
关键词:碳纳米管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磁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