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956)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静宋彬张燕燕郭建昇王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BRAF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型
  • 2篇细胞
  • 2篇激酶
  • 2篇纺锤体
  • 2篇肠肿瘤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增殖
  • 1篇增殖迁移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刘静
  • 3篇宋彬
  • 2篇郭建昇
  • 2篇师如意
  • 2篇张燕燕
  • 2篇程彩霞
  • 2篇杨斌
  • 2篇张玲
  • 2篇王芳
  • 1篇贺婵婷
  • 1篇胡晓玲
  • 1篇郭亚荣
  • 1篇贾军梅
  • 1篇赵和平
  • 1篇魏志刚
  • 1篇黄河
  • 1篇肖帅帅
  • 1篇张革红
  • 1篇李袁飞
  • 1篇杜志杰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炎性反应微环境对结肠癌细胞上皮向间质转化的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微环境中TNF-α和TGF-β1对结肠癌细胞上皮向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以10#g/LTGF-β1或20μg/LTNF~α或两者混合后分别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HCTll6细胞和经转化生长因子G受体2(TGFBR2)干扰的SW480细胞,单纯SW480细胞和HCTll6细胞分别设为空白对照,分别于作用24、48和72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TGFBR2干扰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时间点,TGF-β1和TNF-α分别作用于sW480细胞、HCTll6细胞和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细胞,其细胞形态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于以上3组细胞,其中8W480细胞和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变化。与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的SW480组以及SW480空白组相比,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组中上皮钙黏素mRNA表达(0.58±0.23比0.80±O.12比0.23±0.03)明显下调,神经钙黏素tuRNA表达(1.10±0.10比0.60±0.11比1.34±0.20)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92、47.93,P均〈0.05),而波形蛋白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的HCTll6组与HcTll6空白组相比,上皮钙黏素mRNA表达(0.22±0.03比0.92±0.14)明显下调,神经钙黏素(1.40±0.05比0.46±0.02)和波形蛋白(1.60±0.12比0.78±0.11)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59、23.67、45.19,P均〈0.05)。各组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一致。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组A570为102.7±8.5,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的SW480组和SW480空白组分别为20.1±7.6、1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92,P〈0.05)。提示TG
李袁飞赵和平朱国强刘静贾军梅张革红郭亚荣宋彬
关键词:结肠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
青蒿琥酯对人胃癌BGC803细胞力学特性增殖迁移影响的研究
2015年
目的利用不同生物学检测方法观察青蒿琥酯(Art)对胃癌细胞在增殖、细胞周期、迁移黏附、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力学特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rt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BGC803,用药一定时间后,细胞增殖实验(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利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黏弹性、膜表面形貌等细胞力学。结果对照组(0 mg/L Art)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显著高于Art实验组(30 mg/L Art);而对照组G1期细胞比例则显著低于实验组;实验组细胞黏附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而细胞的弹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对细胞表面形态检测发现用药后的实验组细胞膜表面不再光滑,有多处凹陷出现,并且细胞表面粗糙度大幅上升。结论实验结果表明Art是有效的抗胃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力学及细胞表面微观形态结构等方面起到抑癌作用。
师如意宋彬黄训胡晓玲崔鹤洋程彩霞张玲杨斌毕炀辉刘静
关键词:青蒿素类胃肿瘤
BRAF野生型及BRAFV600E突变型的黑色素瘤细胞中Mpsl基因对BRAFWT/MEK/ERK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野生型BRAF及突变型BRAFV600E背景下Mps1激酶对BRAFWT/ME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1)在BRAF野生型背景的黑色素瘤细胞中单独或联合转染pBabe-puro-GST-BRAF-WT/pBabe-puro-GST-BRAFV600E、pBabe-puro-GFP-Mps1-WT 及空载体,应用 Western blot方法来检测 Mps1及 p-ERK 表达水平。(2)用 pSUPER-Mps1反转录病毒感染 BRAF 野生型及BRAFV600E突变型背景黑色素瘤细胞,敲低内源性Mps1,Western blot法检测Mps1及p-ERK表达水平。(3)在BRAFV600E突变型背景的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pBabe-puro-GFP-Mps1,Western blot法检测Mps1及p-ERK表达水平。结果(1)在BRAF野生型背景的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pBabe-puro-GST-BRAF-WT及pBabe-puro-GFP-Mps1-WT,与未处理组及转染空载体组相比,p-ERK水平显著降低( P<0.01);在BRAF野生型背景的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pBabe-puro-GST-BRAFV600E及pBabe-puro-GFP-Mps1-WT,与未处理组及转染空载体组相比,p-ERK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在BRAF野生型背景的黑色素瘤细胞中敲低内源性Mps1后,与对照组相比p-ERK含量增多;而在BRAFV600E突变型黑色素瘤细胞中敲低内源性Mps1后,与对照组相比p-ERK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3)转染Mps1的BRAFV600E突变型细胞中 p-ERK 水平较对照组及空载体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论Mps1激酶和BRAFWT/MEK/ERK通路之间存在一条自动调节的负反馈回路,
张玲贺婵婷毕炀辉刘峰崔鹤洋王娟宋彬师如意杨斌王芳贾志武赵振祥刘静
关键词:黑色素瘤印迹法
野生型及BRAF 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与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明确野生型(BRAF WT)及BRAF 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与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Mps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提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288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DNA进行Sanger测序,Kaplan-Meier法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与BRAF WT患者中p-Erk与Mps1的表达水平;分析p-Erk与Mps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 V600E的突变率为5.2 %(15/288),在结直肠癌低分化腺癌中的突变率高于中高分化腺癌[14.3 %(9/63)和2.7 % (6/225),χ^2=11.208,P=0.001],且在黏液腺癌中的突变率高于非黏液腺癌[25.0 %(6/24)和3.4 %(9/264),χ^2=16.630,P〈0.001],p-Erk、Mps1在BRAF V600E的结直肠癌中阳性率高于BRAF WT结直肠癌患者(14/15和3/15,P〈0.05;15/15和3/15,P〈0.05);p-Erk与Mps1表达呈正相关(R^2=0.419,P〈0.001),且结直肠癌组织p-Erk表达阳性率在中低分化腺癌中高于高分化腺癌(χ^2=6.679,P=0.01),在黏液腺癌中高于非黏液腺癌(χ^2=5.735,P=0.017),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5.436,P=0.02).Mps1表达阳性率在中低分化腺癌中高于高分化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50,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BRAF V600E比BRAF WT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低.结论 BRAF V600E可能在结直肠癌特殊病理类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评估结直肠癌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p-Erk与Mps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提示Mps1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刘静董金垚张燕燕魏志刚黄河郭建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BRAF
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与BRaf^(V600E)/ERK通路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明确BRafV600E/ERK通路与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Mps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Mps1蛋白以及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Mps1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7%(46/6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10%(2/20)(P<0.01),p-ERK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3%(50/6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33%(5/15)(P<0.01),p-ERK表达阳性的病例同时显示Mps1阳性表达,反之亦然。二者在乳腺癌中显著相关(R2=0.367,P<0.05)。且Mps1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在Ⅲ+Ⅳ期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 Mps1与BRafV600E/ERK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呈正相关,且Mps1蛋白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肖帅帅程彩霞董金垚杜志杰张燕燕王芳刘杰昊郭建昇刘静
关键词:乳腺肿瘤P-ERK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