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205 被引量:2,153H指数:24
相关作者:沈桐立马中元高守亭刘熙明魏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5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3篇天文地球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2篇暴雨
  • 47篇降水
  • 34篇雷达
  • 25篇台风
  • 21篇值模拟
  • 20篇数值模拟
  • 20篇回波
  • 20篇暴雨过程
  • 19篇中尺度
  • 19篇大暴雨
  • 18篇强降水
  • 18篇热带
  • 14篇地形
  • 12篇特大暴雨
  • 12篇同化
  • 12篇位涡
  • 12篇环流
  • 11篇气旋
  • 10篇短时强降水
  • 9篇切变

机构

  • 84篇中国气象科学...
  • 59篇南京信息工程...
  • 29篇中国气象局
  • 26篇江西省气象局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陕西省气象局
  • 9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气象局成...
  • 8篇淮河流域气象...
  • 7篇成都信息工程...
  • 6篇安徽省气象局
  • 6篇广州市气象局
  • 6篇天津市气象台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北...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福建省气象局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15篇马中元
  • 15篇沈桐立
  • 12篇魏鸣
  • 12篇高守亭
  • 11篇刘熙明
  • 7篇王彦
  • 7篇赵瑞金
  • 7篇邹海波
  • 6篇屠妮妮
  • 6篇冉令坤
  • 6篇耿焕同
  • 6篇张晓红
  • 6篇井宇
  • 5篇李博
  • 5篇姚秀萍
  • 5篇华灯鑫
  • 5篇井喜
  • 4篇朱伟军
  • 4篇沈新勇
  • 4篇王东海

传媒

  • 16篇气象
  • 16篇高原气象
  • 16篇气象水文海洋...
  • 15篇暴雨灾害
  • 13篇热带气象学报
  • 12篇气象科学
  • 12篇应用气象学报
  • 8篇气象学报
  • 8篇大气科学学报
  • 7篇江西科学
  • 6篇大气科学
  • 6篇南京气象学院...
  • 5篇气象与减灾研...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第33届中国...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物理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计算机应用
  • 3篇气象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6篇2018
  • 14篇2017
  • 8篇2016
  • 15篇2015
  • 23篇2014
  • 26篇2013
  • 13篇2012
  • 22篇2011
  • 19篇2010
  • 20篇2009
  • 18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省冻雨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59─2008年江西省冻雨天气过程的气候概况进行归纳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间18次典型区域性冻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江西省冻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全省冻雨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间多、南北少的特征,各地冻雨分布极不均匀。在环流形势上,500hPa高纬地区有阻塞高压,以乌拉尔山阻高最多,鄂霍茨克海有深厚冷涡,咸里海为低压区,巴尔喀什湖附近有横槽;低纬地区在孟加拉湾到中国西南地区存在稳定的南支低槽;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切变线,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850hPa锋区强盛,0℃等温线位于赣中南部到赣南北部;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地面冷空气多从中路(河套地区)入侵,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冻雨的产生提供了热力条件。
郑劲光吴琼刘熙明
关键词:冻雨气候特征环流热力结构
利用遥感技术评价仙女湖景区生态环境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1994年和2006年的Landsat TM遥感资料解译仙女湖景区开发前后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仙女湖风景区自开发以来比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景区林地中度和中高度覆盖度面积呈上升趋势;仙女湖风景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农田和建筑用地面积上,即农田面积减少了7.52km2,占总面积的3.74%,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6.2km2,占总面积的3.09%;根据2006年的卫星资料,仙女湖风景区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占总面积的98.27%,中度侵蚀主要集中在坡度较大、植被覆盖较低的山区。
孔新红樊建勇马中元肖玉玲桂保玉
关键词:生态环境遥感解译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现状
两次大暴雨过程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使用常规天气图、NCEP1×1°的再分析资料,针对2010年5月13日和5月21日江西2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场、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天气过程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其共同点是高纬度冷空气以短波槽形式频繁南下,提供了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低涡切变东移和辐合区的持续存在是提供动力抬升的有利条件;西南急流和中低层强大的水汽通量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2次暴雨的不同点是在暴雨发展过程中,低涡切变等影响系统的位置、螺旋度的强度以及其它物理量,决定着暴雨的降水强度;5月13日大暴雨过程中各项物理量指标均比5月21日大暴雨过程强而典型,但降水量却小于5月21日,表明锋前暖区中强对流性降水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条件。
肖云马中元傅文兵袁春马尚芹
关键词:水汽通量螺旋度短时强降水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Ⅰ):天气特征、层结与水汽条件被引量:35
2013年
利用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天气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过程由锋前暖区和锋面降水组成。暖区降水持续时间长,小时雨量大,具有典型的"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主要降水过程。2)中高层低涡东移、副热带高压北抬、中低层低涡暖式切变线影响是暴雨主要形势特征,暴雨发生在低层低涡右前部暖式切变和高空强辐散气流下方。3)暴雨过程开始前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双层湿暖盖。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机制主要与低层增湿和中层变干的湿度差动平流有关,而低层增湿和中层变干过程与中低层风向转变相关联。4)暴雨发生前0—6 h对流层整层不断增湿,且对流层中高层比低层增湿效应更加明显。与普通暴雨增湿过程和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下层不同,深厚的湿度层次,较低的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是其显著特征。
孙明生李国旺尹青牛震宇高黎明
关键词:特大暴雨列车效应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Ⅱ):垂直运动、风垂直切变与地形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本文是"北京7·21特大暴雨成因分析"的第二部分,从上升运动、风垂直切变以及地形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暴雨成因。所用资料包括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观测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表明:1)高空急流辐散与低层低涡切变线、地形辐合线、地形强迫抬升等共同作用构成的强烈上升运动触发和增强了暖区强降水;低涡东移、锋面系统进一步增强了上升运动,触发形成锋面降水过程。2)较强的风垂直切变是"7·21"特大暴雨区别一般暴雨的另一个环境场特征。3)对流层中层西南引导气流加强、地面辐合线呈西南—东北向、云团移向前方存在上升运动中心、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以及位势不稳定中心。这些因素造成对流云团在辐合线附近一个个生成,并向前方辐合和位势不稳定中心移动而形成"列车效应",造成特大暴雨灾害天气。4)地形对"7·21"暴雨存在迎风坡、喇叭口地形、地形中尺度辐合线等多种增幅作用,使得北京西南部山区成为对流云团的触发和加强区域。
孙明生杨力强尹青牛震宇高黎明
关键词:特大暴雨列车效应地形
安徽省近10年降水预报性能评估及应用对策
2018年
对降水预报进行性能评估及应用对策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降水预报在防汛抗旱中的决策支持作用。基于安徽省气象台近10年汛期(2007—2016年5月1日—9月30日)24~168h共7个预见期降水预报和地面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正确率、TS评分、概率统计、ROC曲线以及CTS等方法评估安徽省降水预报性能,并分析其在防汛抗旱中的应用对策。结果表明:(1)近10年中雨到暴雨量级降水预报性能逐步提高;降水预报性能随预见期缩短而逐步提升;降水预报总体性能随降水强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皖北平原降水预报性能优于皖南山区及大别山区;(2)降水预报与实况量级整体相差不大,存在过度预报现象且对强降水中心预报能力不足,但对于强降水过程仍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当预报有降水过程时,防汛抗旱要关注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3)长预见期降水预报不确定性大,短预见期降水预报可信度较大,尤其是短预见期的强降水过程以及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性能相对于长预见期有明显提高;在具体应用时要长中短预见期预报相结合,并根据最新降水预报进行防汛抗旱方案调整。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预报可为防汛抗旱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
安晶晶叶金印刘高平郝莹
关键词:降水预报洪水风险管理水资源调度
热带风暴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分布成因的探讨被引量:13
2009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对Bilis(2006)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地形和下垫面因素2个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动力因子。综合分析3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对Bilis(2006)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影响显著大于地形、登陆过程下垫面属性的改变和风暴移动速度的影响,冷空气的侵入对降水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垂直切变的作用使顺切变左侧形成强降水,冷空气的作用与垂直切变的作用相互配合可能是顺切变方向和顺切变方向右侧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石顺吉余锦华张大林
关键词:热带气旋非对称降水地形
干侵入强度指数的表征及其物理意义被引量:24
2009年
综合考虑干侵入的特征、机制和效应,定义了干侵入强度指数(DII)以表征干侵入的强度,并从一个个例进一步揭示干侵入强度指数的物理意义。结果表明,DII是干侵入强度较好的定量描述指标,它与水平温度平流、位涡、假相当位温相关,正的DII表明存在干侵入过程,随着DII的增大,干侵入效应增强,此时可能高位涡异常越强、湿球位温越低、冷平流效应越强;345K等熵面上DII>1PVU/s的正值区与水汽图像暗区较为一致,DII在三维结构上表现为高层波状下传的特征,在任一特定的等熵面上,低涡西北方向的中高纬度地区是DII正值区的源地;DII体现了水平温度平流效应,低涡降水区西侧为冷平流,东侧为暖平流,冷暖平流一直贯穿于对流层整层,冷平流在西北气流引导下沿等熵面下滑,在冷暖平流交汇处出现降水,随着水平温度平流梯度的增大,对应的降水增强。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DII可用以界定干侵入区域、过程以及强度,具有一定实际业务应用价值。
姚秀萍彭广于玉斌
关键词:物理意义
卫星云导风资料应用于伴随同化系统的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以2002年6月14日00时至15日00时发生在江南、华南一带的暴雨过程为例,利用MM5伴随模式同化系统,同化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导风资料,研究MM5伴随模式对降水预报的改善以及云导风资料对于提高暴雨预报的作用。设计了4种数值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MM5伴随同化系统对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改善作用;GMS-5卫星云导风资料的加入增加了高空风场资料,将其同化到伴随同化系统中能有效改善模式初始场,提高了降水预报质量,特别对暴雨强降水的预报起到了较好的改善作用。
曹文博沈桐立
关键词:云导风同化系统暴雨数值模拟
基于Level Set方法的风暴追踪
2009年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识别和预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研究探索风暴运动过程中多普勒雷达图像的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是预警系统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TITAN算法及改进的Level set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对雷达图像中风暴体的追踪,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效率。
傅圣雪岳秀明王敏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LEVELSET方法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