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2JD01)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覃事娅唐湘玲熊鹰更多>>
-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和承载量评价——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例被引量:6
- 2014年
- 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和承载量是衡量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从耕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生态用地承载力3个层面选择指标,分别构建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和现实承载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3+5"城市群的8个城市分别进行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和现实承载量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娄底市的土地现实承载量超过了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其比值为1.383 8,为超载区;2)益阳、长沙、株洲、衡阳这些城市的土地现实承载量已非常接近甚至达到了土地综合承载潜力,其比值分别为1.022 8、0.951 0、0.923 8、0.920 4,为满载区;3)岳阳和常德这2个城市的土地资源还可承载部分人类经济活动,土地现实承载量与土地综合承载潜力比值分别为0.8676和0.8547,为尚可承载区;4)湘潭市的土地现实承载量相对土地综合承载潜力而言最低,其比值为0.6855,为可承载区。针对不同的承载情况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承载潜力或降低承载量的措施,这将对促进区域土地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覃事娅
- 关键词:城市群
- 湖南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根据集对分析方法的思路以及按照空间解析几何的内涵,通过分析湖南省县城经济—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状态的三维空间,构建了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方法定量评价了湖南省88个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状况。研究表明:(1)湖南省县域系统协调性的状况与其经济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局部区域有差异,而县域系统综合水平的高低与县域经济水平的高低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在系统协调性空间格局上,系统协调性较好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湘东和湘南,系统协调性较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湘中、湘西;(3)在系统协调性组合类型的空间格局上,总体表现为湘东地区的县域大多属于高水平上的协调类型,而湘西地区的多数县域属于低水平上的不太协调类型。评价结果可为湖南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熊鹰唐湘玲覃事娅
- 关键词:综合评价
- 湖南省“3+5”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2014年
- 根据土地详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采用统计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湖南省"3+5"城市群近17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17年来湖南省"3+5"城市群耕地、园地、未利用地数量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快速增加,林地呈增加趋势,牧草地略微减少。湖南省"3+5"城市群耕地数量的变化与城市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未利用地的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建设用地数量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呈显著正相关。该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覃事娅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