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211B08)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4
相关作者:邱秀云李琳谭义海杨海华葛旭峰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水沙
  • 5篇水沙分离
  • 2篇混浊
  • 2篇固液分离
  • 1篇絮凝
  • 1篇沙量
  • 1篇缩率
  • 1篇排泥
  • 1篇椎管
  • 1篇流场
  • 1篇环境水力学
  • 1篇含沙
  • 1篇含沙量
  • 1篇耗水率
  • 1篇沉降
  • 1篇沉降时间
  • 1篇沉降特性

机构

  • 7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水利水电...

作者

  • 7篇李琳
  • 7篇邱秀云
  • 6篇谭义海
  • 3篇杨海华
  • 1篇王苗
  • 1篇靳晟
  • 1篇杨力行
  • 1篇葛旭峰
  • 1篇李卫鹏

传媒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水沙分离影响因素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将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用于混水泥沙分离。采用均匀正交试验考察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以及底孔孔径对梭锥管的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的影响。通过PPR和极差分析得出:影响耗水率的各因素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管偏角和锥圈间距;而影响表面负荷率的各因数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圈间距和锥管倾角。考虑试验因素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程度的影响及它们在分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优化了装置参数,水平优化表明:当锥圈间距2 cm,进流量14.5 cm3/s,倾角60°和底孔孔径2mm时,耗水率最小,表面负荷率最大。
谭义海李琳邱秀云杨力行
关键词:耗水率
梭锥管内水沙两相流流场及含沙量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探明梭锥管快速分离水沙两相流的机理,分别对梭锥管和普通装置进行了静水和动水沉降试验,获得了不同采样点的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装置相比,梭锥管内完成泥沙沉降所需的时间约为普通装置的67%;梭锥管内沉降面积相等的各采样点含沙量均随沉降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减小,且在相同时段各采样点的含沙量基本相等,与采样点的位置无关;梭锥管内布置锥圈后,缩短了泥沙的垂直沉降距离和沉降时间,并且沉降到锥圈上的泥沙能快速汇集到浑水通道,达到了快速分离水沙的目的。
杨海华李琳李卫鹏王苗邱秀云
关键词:水沙分离含沙量
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水沙分离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运用均匀正交设计法和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PPR)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进行了结构优化试验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定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底孔孔径作为正交试验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选择UL9(34)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进行了均匀正交试验,应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梭锥管的水沙分离效果与其纵轴线与水平面的倾角大小有关,当倾角为60°时,水沙分离效果较好,浓缩率达到了1.73。进流量和锥圈间距相同的梭椎管,底孔越大,耗水率越大,表面负荷率随着底孔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锥圈间距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很小。进流量不变时,浓缩率随着底孔孔径和锥圈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谭义海李琳邱秀云
关键词:水沙分离
梭锥管内泥沙沉降特性及运动轨迹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文章从梭锥管浑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内泥沙沉降的力学特性出发,针对梭锥管水力分离水沙的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梭锥管内部的流场分布为锥圈间的水沙循环和整个梭锥管内部的水沙循环流动。梭锥管的水沙分离效果与其本身的倾斜角度α和锥圈的倾斜角度β有关,与前期实验结果相一致。泥沙在无锥圈梭锥管中与有锥圈的梭锥管中下沉相同H距离所需时间t'与t之比大于1,说明在梭锥管内布置若干个一定角度的锥圈能极大的缩短沉降时间,达到了快速分离浑水的效果。但当锥圈个数n继续增大时,t'与t之比不再随之增大,说明锥圈个数与水沙分离效果存在最优组合。随着β逐渐变小泥沙的下滑速度会随之降低,当β接近泥沙的水下自然休止角时,锥圈上产生淤积。随着梭锥管倾斜角度α的变化泥沙沉降轨迹发生相应变化。文章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快速水力分离水沙的机理,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前期物理试验中得出的结构优化参数的合理性。
杨海华李琳靳晟谭义海邱秀云
关键词:环境水力学沉降特性
梭锥管浑浊流体分离装置排泥方式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同一梭锥管浑浊流体分离装置分别采用孔口出流排泥和管道排泥两种不同的排泥方式,同时考虑梭锥管倾角不同对排泥耗水率、排泥水的浓缩率和"清水"的出水量及其含沙浓度的影响进行泥沙水动态沉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梭椎管的排泥耗水率、浓缩率和"清水"的出水量与排泥方式密切相关。梭锥管采用管道排泥浓度远高于孔口排泥浓度,排泥水浓缩率可达5倍以上,耗水率仅为10%左右,仅为孔口排泥耗水率的20%。梭椎管倾角对耗水率与浓缩率影响较小,倾角为60°时,耗水率最小,浓缩率最大。要保证较小耗水率和较大溢流量排泥方式是关键因素。
谭义海李琳邱秀云杨海华
关键词:固液分离
梭锥管内锥圈对水沙分离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介绍一种新型水沙分离装置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的初步研究成果。梭锥管是一种新型的低耗水率、动态水力分离水沙两相流的装置。为了探明梭锥管内特有结构——锥圈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针对结构尺寸相同的有锥圈和无锥圈的梭锥管进行浑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0 kg/m3,60 kg/m3,80 kg/m3的泥沙静水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无锥圈梭锥管相比,泥沙在有锥圈梭锥管中沉降的速度较快,锥圈的存在改变了泥沙的沉降方向,缩短了沉降距离,增加了沉降面积,提高了泥沙的沉降速度。因此,为了提高泥沙的沉降速度,可以适当增加梭锥管内的锥圈数量以增强其水沙分离性能。
谭义海李琳邱秀云葛旭峰
关键词:固液分离
锥圈及其位置对梭锥管水沙分离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物理模型研究了梭锥管上下两锥管内泥沙沉降时间关系及锥圈的安装位置对泥沙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圈的存在,缩短了沉降距离、阻碍了絮团间的絮凝,提供了泥沙下降通道和清水上升通道;在静水沉降中,随着沉降时间的推移,大量泥沙进入到下锥管,泥沙在下锥管中所用沉降时间占总沉降时间的70%多。下锥管为泥沙沉降的主要场所,下锥管中安装锥圈更有利于泥沙沉降。
谭义海李琳邱秀云
关键词:絮凝沉降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