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20506)

作品数:4 被引量:101H指数:2
相关作者:鹿化煜弋双文周亚利孙雪峰杜学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he Royal Society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第四纪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
  • 2篇晚第四纪
  • 2篇黄土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古气候
  • 2篇氦同位素
  • 1篇地层界线
  • 1篇宇宙
  • 1篇宇宙尘
  • 1篇释光测年
  • 1篇同位素异常
  • 1篇土壤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记录
  • 1篇全新世
  • 1篇洛川黄土
  • 1篇黄土堆积
  • 1篇黄土记录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鹿化煜
  • 2篇弋双文
  • 1篇王永红
  • 1篇孙雪峰
  • 1篇叶先仁
  • 1篇任建国
  • 1篇周亚利
  • 1篇杜学青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沙漠与黄土记录——以光释光年代为基础的直接对比被引量:77
2006年
中国北方有约200×10^4km^2的面积被黄土、沙漠和荒漠戈壁沉积物覆盖,这些地区堆积物的形成变化与第四纪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关于中国北方沙漠与黄土记录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研究不少,但是,由于受到方法和条件等限制,系统的(高密度的)和独立的年代学工作比较薄弱,从而使诸多已经发表的关于沙漠-黄土记录的亚轨道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结论受到质疑。文章通过对黄土高原代表性的4个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剖面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的20多个末次冰期-全新世的沙-砂质古土壤剖面的研究,获得了150多个独立的光释光年龄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200多个样品的粒度、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数据,重建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北方气候变化过程,对比分析沙地与黄土古气候记录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古气候在57.5—52.5kaB.P.相对干旱,41.5—37.3kaB.P.相对湿润,26—22kaB.P.逐渐干旱,22—18kaB.P.极端干旱,15—10kaB.P.干旱,10—8kaB.P.为干旱减弱的时期,8.0—2.4kaB.P.相对湿润,而2.4kaB.P.以来气候为相对干旱。其间,在8.0—2.4kaB.P.的湿润时期有几次干旱事件,而2.4kaB.P.以来气候变化频繁。具有独立年代控制的黄土和沙漠记录表明,中国北方的气候变化对轨道时间尺度的太阳辐射变化有大约3—4ka的滞后。
鹿化煜周亚利J.MasonT.Stevens弋双文J.Swinehart
关键词:晚第四纪全新世古气候变化黄土
洛川黄土堆积磁性地层界线附近He同位素异常被引量:1
2007年
粒径小于10μm的宇宙尘含有较地表沉积物高的稀有气体同位素3He/4He比值和3He浓度,地表物质平均3He/4He比值不足0.1RA(RA即airratio,是大气中3He/4He比值,RA=1.4×10?6),而宇宙尘的3He/4He比值却大于100RA.因此,沉积物中宇宙尘的加入可以从3He/4He比值反映出来.本文以典型的洛川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磁性地层B/M和M/G界线附近的样品进行了氦同位素测试,以探索黄土堆积的宇宙尘纪录.对8个样品的原岩样、提取的磁性矿物和石英颗粒分别进行了测试,发现磁性矿物的3He/4He比值较陆壳的值高出了一个数量级,3He和4He含量也均明显偏高,特别是磁性矿物的3He浓度比石英颗粒高出了2~3个数量级,比全岩部分高出了1~2个数量级.这些结果表明,洛川黄土中磁性矿物的高比率3He/4He可能是由于宇宙尘的注入引起的.
杜学青王永红任建国叶先仁鹿化煜
关键词:宇宙尘氦同位素洛川黄土
高密度光释光测年揭示的距今约15~10ka黄土高原侵蚀事件被引量:27
2006年
中国黄土堆积作为晚新生代陆相最好的古气候记录之一,得到了众多研究,其揭示的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意义.但是,中国黄土研究中还有一些基本科学问题或假设没有得到证实,从而使一些研究结论受到质疑.为了进一步认识黄土堆积的连续性、绝对年龄和时间分辨率等问题,对黄土高原西北-东南方向上代表性的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间距10cm的连续光释光年龄测定和古气候替代性指标测试,获得了108个绝对年龄数据.结果发现,在黄土高原塬区代表性的晚第四纪黄土剖面中存在约4~5ka的间断.这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表明,在千年时间尺度上黄土沉积是不连续的.新的年代证据指出,以前基于粉尘沉降模式获得的时间标尺是不准确的,从而使已发表的关于亚轨道时间尺度黄土古气候记录的研究工作需要重新审视.初步分析认为,黄土堆积的加剧侵蚀可能受气候变化控制.
鹿化煜Thomas Stevens弋双文孙雪峰
关键词:黄土高原光释光测年古气候记录晚第四纪
Helium isotope investigation on magnetic reversal boundaries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 at Luochuan, central Chinese Loess Plateau被引量:1
2007年
Extraterrestrial particles have higher 3He/4He ratios than those of terrestrial sediments ( > 100 Ra versus < 0.03 Ra, where Ra is the 3He/4He ratio normalized to the atmospheric value of 1.4×10?6). The inter- 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IDPs), which are very rich in 3He, continuously bombard the Earth and can accumulate in deposits. IDPs sedimentation rate changes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3He concentration in the Earth surface sediments. Since IDPs are not easy to detect in terrestrial deposits, measuring helium isotopes is a helpful approach to examine changes in IDPs. Helium concentration and hel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magnetic substances and the quartz particles were examined for helium concen- tration and helium isotopic ratio. Results show that the 3He/4He ratio and the 3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agnetic substances are clear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bulk samples and the quartz particles, and, the 3He/4He ratio of the extracted magnetic substances i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Earth’s crust. The higher helium content in the magnetic fractions can be explained by an influx of IDPs.
DU XueQing1,6, WANG YongHong2, REN JianGuo3, YE XianRen4 & LU HuaYu5,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n 710075, China
关键词:黄土高原古土壤氦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