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37)
-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5
- 相关作者:蒋洪强卢亚灵张静刘年磊曾维华更多>>
- 相关机构: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新的城市群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5
- 2013年
- 针对中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存在不足的情况,以全国主体功能区中处于优化开发区域的5个城市群为例,用一种新的方法评价城市大气环境纳污承载力。以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为基础,根据不同级别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所对应的天数占全年监测天数的比例,确定5个城市群的城市大气环境纳污承载力底限水平得分。评价结果表明,快速增长的经济给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处于优化开发区的珠三角城市群的大气环境纳污承载力得分87.13,为较高承载级别。其他城市群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辽中南(78.73)、京津冀(77.92)、长三角(77.23)、山东半岛(76.32),均为中承载级别。要使这些城市群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必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优化国土规划空间布局,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张静蒋洪强卢亚灵
- 关键词:大气环境承载力城市群
- 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针对当前我国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与评估缺乏统一准则,评价方法未充分考虑技术数据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等4个方面,建立不同类型节能减排技术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针对技术指标数据多为区间值的特点,建立基于区间值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燃煤发电技术节能减排综合性能评估作为研究实例。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状况下,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综合性能最好,其后依次是常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和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常规火电技术的综合性能最差。所建立的评估方法是火电节能减排技术评估比选的实用工具,可为火电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遴选提供科学依据。
- 许乃中曾维华
- 关键词: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标体系区间数
- 电力行业SO_ 2去除量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探究"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SO2去除量增加的原因,找出SO2减排工作的不足。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电力行业SO2去除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将SO2去除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末端治理效应、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政策效应和投资效应。研究发现,2005—2011年,中国SO2去除量升高主要归功于末端治理效应,其次是结构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去除量和主要驱动因素的回归方程,以期为各级政府政策的制定和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供参考和依据。
- 范长健李媛海热提.吐尔逊王寿鹤
- 关键词: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LMDI偏最小二乘法SO2
- 基于GWR的中国地级城市SO_2年均质量浓度模拟被引量:3
- 2014年
-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研究很多,但是以空间位置为拟合参数,对空气质量进行回归模拟的研究较少。以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SO2年均质量浓度为因变量,分别应用普通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模拟SO2年均质量浓度,其中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考虑了空间位置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回归参数。回归的自变量指标体系包括气象要素(多年平均温度、光照、降水)、植被覆盖(NDVI)、地形要素(坡度、坡向、起伏度)、人为因素(GDP、能源消费)几个方面。由于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温度、日照、降水、NDVI表征的气象植被综合指标,高程、坡度、起伏度表征的地形综合指标,和GDP、能源消费表征的人为因素综合指标。用3个综合指标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模拟。普通回归结果较差,其r2为0.11,矫正的r2为0.10;GWR模型模拟结果相对较好,其拟合优度显著提高,r2为0.66,矫正的r2为0.47。因此,地理加权回归适合进行此类拟合,普通线性回归不适合。通过对比地理加权回归模拟的各个城市的拟合优度,发现年均质量浓度数值较高的地区拟合效果较差,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北和南部部分地区。与基于机理的模型相比,GWR模型和其各具优缺点,GWR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数据及其格式化要求低,计算机软硬件条件要求低,运算速度快等。
- 卢亚灵蒋洪强黄季夏徐丽芬
- 关键词:地级以上城市SO2
-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被引量:25
- 2015年
- 我国环保投入的逐年增加为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但环保投入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在2007年国家42部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编制了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并构建了环保投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模型,将环保运行费和环保投资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对宏观经济各指标各行业的经济影响,并分解到省级层面。结果显示:1"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就业等经济社会贡献作用,五年期间对国民经济总产出、GDP、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影响分别为102 043亿元、29 457亿元、12 563亿元、1 324万人次,且以间接影响和诱发影响占较大比重,表明环保投入具有较强产业波及效应。2经济影响存在明显行业差异,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环境服务业、建筑业等与环保投入直接相关的行业受益较大。但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表明环保治理活动自身带来的资源环境负担在中国现有产业结构情况下仍不可避免。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需要寻求更加清洁的治理技术。3经济影响区域差异明显,受益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于广东、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东部沿海及中部发展较好地区,而受益较小的省份大多位于西部及边远地区。总体来看,鉴于当前我国环境治理投入仍不能满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适当加大环保投入不但能够取得环境效应,同时也可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
- 张伟张伟蒋洪强王金南毕军
- 关键词:环保投入环保投资
- 基于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全国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被引量:8
- 2017年
- 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热点。采用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与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的方法即超标倍数法,对全国330个地级城市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有70%的城市大气环境超载,大气环境承载形势严峻。超载最严重地区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长三角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PM2.5为大多数重点城市超载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对比大气环境承载指数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排放强度、人口、第二产业、地形、气象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发现,不同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应该采取分区域、季节等差别化手段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 卢亚灵蒋洪强刘年磊程曦冶伟峰
- 关键词:承载力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相关系数
- 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测算与对比——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被引量:5
- 2013年
-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2009年开封市3个不同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生活小区为例,采用居民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了2009年开封市不同收入水平小区居民的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根据板桥小区、康平小区、龙成花园3个小区的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3个小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①从3个小区人均生态足迹来看,总体上能源消耗的生态足迹较大;②从3个小区居民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来看,猪肉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奶制品次之,肉类食品和奶制品的生产需要较多的土地面积;③通过分析3个小区不同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板桥小区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收入消费水平越高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大,收入消费水平越低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小。证实了高收入水平居民对生态以及资源的占用程度要远远大于低收入水平居民,造成居民生态占用以及碳排放的不公。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张鹏岩王开泳张伟韩斌陈龙
- 关键词:生态足迹
- 化工行业内工程技术减排贡献度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选取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作为污染物评价指标,采用环境影响方程IPAT和指数分解模型LMDI作为研究方法,分别计算科技进步和工程技术在化工行业内的污染物减排贡献,定量得出"十一五"期间工程技术的减排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工程技术在化工行业污染物减排中的贡献度分别为77.1%和77.7%,进一步分析得到,工程技术中的清洁生产发挥了75%和62%的污染物减排效应。在环保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政府及企业应加大对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其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工程技术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将清洁生产作为一条协调生产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来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李珍阳李媛刘睿王晓慧海热提
- 关键词:化工行业污染物减排LMDI
- 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网络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GIS、Matlab和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构建城市联系网络,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方法对城市关系的研究,以2007年和2011年的Top1、Top3和Top5网络为例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分为五大片区,即中部核心增长区、北部城镇协调区、西北部城镇协调区、豫皖交界处的东部城镇协调区、南部城镇协调区;从Top3、Top5网络和聚类系数的变化来看,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为核心,但整体集聚力较差,辐射能力较弱,内部各城市发展不均衡,连接不够紧密.据此,提出了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 张鹏岩任星陈龙温阳阳宋永鹏
- 关键词:复杂网络聚类系数中原经济区
-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研究——考虑主体功能区环境约束被引量:24
- 2014年
-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不同区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公平合理分配方法是目前污染物总量管理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污染物削减潜力、主体功能区类型环境目标约束、水环境质量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国家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与改进等比例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国家COD和氨氮总量控制目标进行省级行政单元分配。结果显示,COD和氨氮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削减目标分配特征基本一致,但削减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削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以及中西部的山西、陕西、宁夏和青海等部分地区,其COD和氨氮削减率高于全国平均削减率,分别介于9.1%-14.1%和11.0%-21.8%,这主要与其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治理水平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等因素有关。削减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西藏、新疆、甘肃、贵州和云南等地以及东部的福建和江苏等部分发达地区,其COD和氨氮削减率低于全国平均削减率,分别介于4.7%-7.7%和6.6%-9.5%。其中,西部五省区较低的削减率与其较小的水环境压力、较高的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约束有关,东部两省因其污染治理水平较高,削减率略低于全国平均削减水平。从COD和氨氮分配结果来看,符合不同主体功能区类型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以及污染减排的最终目的。该分配方法体系,在考虑公平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为我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实现不同地区间协同控制以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年磊蒋洪强卢亚灵张静
- 关键词:水污染物主体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