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ZH132)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 相关作者:苏阳田鹏朱丽娟任君徐淑红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特色危机视角下的城市主题文化构建思路研究——以郑州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从"特色危机"的角度出发,揭示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文化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发展失衡问题。以郑州为例,阐述城市主题文化对于彰显古都魅力、接续城市文脉、形成地域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郑州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以及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田鹏
- 关键词:城市主题文化可持续发展
- 利用地域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设计模式研究——以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为例
- 2012年
- 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对地域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结合理查德.罗杰斯的典型建筑和城市设计作品,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平衡、建筑功能与细部的处理以及适宜技术与新型材料的使用3方面,分析探讨了他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方面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将地域自然资源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以创造更适宜城市生活环境的现代设计模式。
- 苏阳
- 关键词:改善环境建筑技术设计模式
- 防灾公园的安全性评价——以碧沙岗公园为例被引量:7
- 2013年
- 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公园自身的安全性对保障灾民生命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郑州市碧沙岗公园的安全性评价,总结出碧沙岗公园主要存在应急疏散能力差、应急设施规模和类别不完善、防火隔离带薄弱等问题,建议构建层级结构合理的防灾公园体系,在交通、信息、通讯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提高郑州市避险抗灾的能力。
- 朱丽娟苏阳
- 关键词:防灾公园安全性评价
- 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探讨——以郑州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分析郑州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现状的调研,寻找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景观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途径。
- 任君
-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脉传承街道景观
- 城镇规划中对地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更新模式研究
- 2011年
- 提出了因我国小城镇开发和改造热潮导致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失去平衡,小城镇的自然山水环境和历史人文景观遭受破坏的问题。探讨了在现今城镇规划中的对自然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城镇规划中的河南省确山县城总体规划、法国巴黎新城的规划的典型实例,分析了城镇总体规划、整体形态控制层面的城镇自然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模式;同时以江西省资溪县水利工程过多致使大量生态公益林被毁坏的例子提出生态建设工程层面的城镇自然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融入人与自然共生的规划思想,协调小城镇建设和保护与更新自然环境资源两者之间的矛盾,并取得具有指导意义的措施解决城市设计中面临的问题。
- 苏阳
- 关键词:自然环境
-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贡献度模型构建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贡献度研究,是合理确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顺序的依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必要条件。基于运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的1990~2007年间农村道路、自来水设施和电力设施资本存量,运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从影响农民收入、农民支出和农村经济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产函数模型,科学测算各项基础设施的投资贡献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徐淑红
- 关键词:资本存量模型构建
- 凸显地域自然特色的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近几年由于我国小城镇规划开发和改造的热潮,导致了过度强调人工新环境的建造,而忽视那些甚至永久性破坏小城镇具有地域特色的原有自然环境的现象。本文结合在城镇规划中的典型实例,分析探讨了在现今城镇规划中重视与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自然要素的重要意义,并从城镇总体规划、城镇形象塑造及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三个方面,对城镇规划中如何凸显地域自然特色的模式进行了分析。
- 苏阳
- 关键词:自然要素小城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