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612001800)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梁慧珍李卫东王辉方宣钧曹颖妮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大豆
  • 3篇性状
  • 2篇异黄酮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粒形
  • 2篇粒形性状
  • 2篇黄酮
  • 1篇异黄酮含量
  • 1篇配合力
  • 1篇籽粒
  • 1篇花器
  • 1篇花器性状
  • 1篇黄酮含量
  • 1篇QTL
  • 1篇QTL定位
  • 1篇MER
  • 1篇产量性状
  • 1篇大豆异黄酮
  • 1篇大豆籽粒

机构

  • 5篇河南省农业科...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海南省热带农...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卫东
  • 5篇梁慧珍
  • 4篇王辉
  • 3篇曹颖妮
  • 3篇方宣钧
  • 1篇张孟臣
  • 1篇王树峰
  • 1篇刘学义
  • 1篇赵双进
  • 1篇王庭峰
  • 1篇余永亮
  • 1篇巩鹏涛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大豆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的6个大豆品种为亲本,通过双列杂交配置杂交组合,测定了2个环境条件下亲本、F1和F2种子的异黄酮含量。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母体遗传效应,其次为胚(子叶)基因效应,细胞质效应影响较小。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互作效应。异黄酮含量的机误方差较大,说明异黄酮含量更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影响。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选用豫豆29或郑90007亲本有利于增加杂种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提高品质改良的效果。胚显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极显著,表明种子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会同时存在,而且是不受环境影响的主效应基因。
梁慧珍李卫东曹颖妮王辉
关键词:杂种优势异黄酮含量大豆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被引量:17
2005年
为了能在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的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本研究选用8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采用NCⅡ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在供试品种间表现有明显的差异,籽粒异黄酮含量和黄豆甙元既受加性效应又受非加性效应的控制,染料木甙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染料木素、大豆甙元和大豆甙这3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不同亲本组配的不同组合的GCA和SCA差异较大。在中亲优势测定中,除黄豆甙元含量和大豆甙表现为正向超亲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负向超亲。本研究认为在大豆高异黄酮育种中应选择高异黄酮材料作为亲本之一,选配组合时亲本最好采用高×高类型或高×低类型配置组合。
梁慧珍李卫东方宣钧曹颖妮王辉
关键词:异黄酮配合力杂种优势大豆异黄酮大豆甙元
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晋豆23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含有231个SSR标记的SSR图谱。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和分子标记分析,研究了大豆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6个重要粒形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同一性状两地点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粒宽、粒宽与粒厚、长宽比与长厚比、长厚比与宽厚比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长与长厚比呈显著正相关,粒厚与长厚比和粒厚与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厚与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500次排列测验分别确定各性状的LOD阈值,在汾阳和郑州2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了33个QTLs,其中粒长共检测到7个QTLs,粒宽共检测到3个QTLs,粒厚共检测到3个QTLs,长宽比共检测到6个QTLs,长厚比共检测到9个QTLs,宽厚比共检测到5个QTLs。这些QTLs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分别位于A1,B1,B2,D1a,D2,F_2,G,I,J_2和O染色体上。研究表明,大豆粒形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可能源于控制数量性状的QTLs位点间的相关。
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王庭峰巩鹏涛方宣钧刘学义赵双进张孟臣李卫东
关键词:大豆粒形性状QTL
大豆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大豆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粒重、粒宽、粒厚和粒长/粒宽、粒长/粒厚、粒宽/粒厚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7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的受制于母体和细胞质效应。其中,百粒重、粒长、粒长/粒宽、粒长/粒厚和粒宽/粒厚的遗传以细胞质效应为主;粒宽和粒厚以母体遗传效应为主。粒重、粒长和粒长/粒宽、粒宽/粒厚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细胞质遗传率均属中等,对其4个性状选择可以在较高世代单株和单粒选择均有效果。粒宽和粒厚母体遗传率数值较大,对其性状应以母体单株为单位早代选择,以增加粒宽和粒厚。P2和P7可作为增加百粒重、粒长/粒宽、粒长/粒厚和粒宽/粒厚的理想亲本;P1、P4和P6分别是提高粒长、粒厚和粒宽的理想亲本。
梁慧珍李卫东王辉方宣钧
关键词:大豆粒形性状
大豆花器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两年实验数据对166个河南大豆栽培品种的7个花器性状和3个产量性状进行典型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旨在揭示花器性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大豆育种产量水平突破提供深层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花器性状间相关性显著,部分花器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显著。其中,萼片、沟槽、花瓣外露对百粒重和单株总粒重的影响较大。逐步回归表明,萼片长度、花瓣外露和花柱长度对柱头的影响很大。
曹颖妮梁慧珍李卫东王辉
关键词:大豆花器性状产量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