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307)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7
相关作者:魏胜利李莉李欣赵婷刘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唐古特大黄
  • 1篇定向选育
  • 1篇选育
  • 1篇药材
  • 1篇药材质量
  • 1篇药用
  • 1篇药用大黄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异黄酮
  • 1篇异黄酮含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资料
  • 1篇首乌
  • 1篇数字化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因子
  • 1篇中药

机构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9篇教育部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市中药科...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魏胜利
  • 3篇李莉
  • 3篇赵婷
  • 3篇李欣
  • 2篇李莉
  • 2篇张晓芹
  • 2篇刘春生
  • 2篇程小丽
  • 2篇王文全
  • 2篇刘凯
  • 2篇刘娟
  • 2篇商彤
  • 2篇孟磊
  • 2篇李永杰
  • 1篇刘佳
  • 1篇王秋玲
  • 1篇闫兴丽
  • 1篇张媛
  • 1篇张媛
  • 1篇唐沁

传媒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Medici...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基原药材大黄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分析及鉴定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大黄为多基原药材,其混淆品种类很多,传统的药材鉴定方法无法实现对药材基原种的鉴别。本研究通过对采集于大黄主产区的正品基原以及常用混淆品药材matK基因序列的差异分析,结合已有报道的大黄matK基因序列结果,探讨从基因型角度进行大黄药材分子鉴定的可行性。采用改良试剂盒法提取DNA,以大黄属matK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双向测序,运用ContingExpress、DNAman、MEGA5.0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总结大黄正品基原与混淆品的基因型对应规律。结果显示正品大黄的matK基因序列全长1 518 bp,变异位点57个。基于587、707和838位3个特异性位点可鉴别掌叶组外的混淆品与正品基原,基于基因型特异性可鉴别掌叶组内条裂大黄、六盘山鸡爪大黄和绿花唐古特大黄3种组内混淆品以及正品基原的3个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正品基原产地的鉴别,但是对此还有待于增加药材样品进一步验证。
张晓芹刘春生闫兴丽程小丽刘娟王秋玲刘凯魏胜利
关键词:分子鉴定基因型
基于颜色数字化的大黄药材基原判别被引量:7
2021年
研究采用分光测色仪获取不同基原大黄药材粉末的颜色特征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探究基于色度学原理对大黄药材基原进行快速鉴别的可行性。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0.01),b^(*)(P<0.01)与药材基原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判别大黄基原的2个重要参数,其中a^(*)越大表示药材粉末越偏向于红色;b^(*)越大表示药材粉末颜色越偏向于黄色。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了不同基原大黄的线性判别函数,分别为唐古特大黄=40.666a^(*)+0.019b^(*)-213.303,掌叶大黄=34.121a^(*)+0.061b^(*)-151.770,药用大黄=28.071a^(*)+0.113b^(*)-104.604 3,交叉验证判别符合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判别率达到100%;此外,采用百分位数法,对3个不同基原大黄双侧90%参考值范围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为唐古特大黄a^(*)(10.236 5~10.604 7),b^(*)(32.294 8~34.841 7);掌叶大黄a^(*)(8.602 7~8.770 0),b^(*)(27.534 8~28.968 6);药用大黄a^(*)(6.825 7~7.464 3),b^(*)(21.001 6~27.716 4)。该研究表明采用秩相关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对大黄药材基原判别具有一定可行性,为大黄药材基原鉴别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多基原中药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
祁晓娟李欣卓冰雨魏胜利赵婷
关键词:基原
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质量及差异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分析何首乌20个产地3种功效组分(二苯乙烯苷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期得到各类功效成分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为研究何首乌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补益肝肾3种功能活性上的潜在优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测多评法对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反式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何首乌各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类含量最高分别在四川冕宁和湖北武当山;综合环境因子分析,经度与游离蒽醌成分密切相关,低温有利于结合蒽醌成分积累,温度与海拔对二苯乙烯苷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结论:结合不同成分的药理活性初步推断,低温、低湿的四川冕宁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潜在优势;高海拔、大温差的湖北武当山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补益肝肾的潜在优势,该研究结果对何首乌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欣孟磊魏胜利祁晓娟卓冰雨
关键词:何首乌
我国唐古特大黄主产区资源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利用途径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药大黄的重要基原,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该文在查阅唐古特大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访调查和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本课题组提出的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估算法对青海、甘肃和四川3省区15个县的野生和5个县的栽培唐古特大黄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唐古特大黄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种群的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根据调查估算当前全国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蕴藏量不足5 000 t,栽培唐古特大黄蓄积量约为1 607 t。可见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以近枯竭,建议将唐古特大黄列入保护植物的名录;栽培唐古特大黄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唐古特大黄种质资源,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唐古特大黄的良种选育研究已迫在眉睫。
李莉刘凯魏胜利程小丽刘娟任广喜王文全
关键词:唐古特大黄可持续利用
黄芪异黄酮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和通径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该研究利用HPLC对不同产地黄芪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气候因子对黄芪异黄酮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芪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色关联分析显示,7月最高温度、1月最低气温和日均温对黄酮苷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黄酮苷元类成分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子;通经分析显示,1月份最低气温和海拔对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直接正效应较大;高海拔和极端温度条件可能更不利于黄芪异黄酮类成分的积累,因此,"高异黄酮型"黄芪生产应选择1月最低气温较高的低海拔区域。该研究为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黄芪适宜生境选择、种植标准建设以及精准药材定向培育等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李欣卓冰雨祁晓娟魏胜利赵婷
关键词:通径分析异黄酮气候因子
遗传和环境对唐古特大黄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以采自青海省6个唐古特大黄种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功效成分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4类功效组分(包含14种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大黄人工栽培中优质产地和种源选择提供依据。多点种源试验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对唐古特大黄各功效成分含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3类成分含量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提示优质唐古特大黄的栽培应优先考虑环境,再选择种源。四川产地环境可能有利于唐古特大黄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积累,甘肃产地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游离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成分含量的积累。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初步推断,种源T4可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和逐瘀通经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T3和T6可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该研究结果对大黄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商彤胡会娟孟磊丁一明李永杰张明明李莉魏胜利
关键词:种源
中药资源普查中影像资料的采集与储存技术方法被引量:8
2014年
影像资料的拍摄与存储是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记录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和过程的重要资料和佐证,收集包括中药材产地生境、基原植物(或动物)、药材产地加工、商品药材形态以及调查过程中相关环节和工作场景照片资料是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束后编写新版《中国中药资源彩色图集》、建立中国中药资源数字化分布图、中国药用植物数字化标本馆、拍摄中药资源普查纪录片的重要资料。该文论述了中药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收集的内容、流程和技术规范,旨在为中药资源普查中相关资料的收集提供参考。
李莉魏胜利王文全郭争争李永杰张晓芹
关键词:影像资料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Processes on Active Ingredients of Rheum officinale Baill.
2020年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drying proces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rhubarbs.[Methods]The contents of tannins,bianthrone,free anthraquinones and combined anthraquinones in medicinal rhubarb were determined by HPLC.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Under different drying conditions,the contents of tannins,bianthrone,free anthraquinones and combined anthraquinones in medicinal rhubar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aking the tannins content as the index,the optimum drying condition of the rhizome is 1 cm thick,dried at 60℃,the root is cut 1 cm thick,and dried at 30℃;the bianthrone content is used as an indicator,the rhizome is optimally dried.The condition is to cut 1 cm thick,dry at 60℃,the root is cut to 5 cm thick,and dried at 40℃;the free anthraquinones content is used as an index,and the optimum drying condition of the rhizome is 3 cm thick and dried at 50℃.The root is cut to a thickness of 3 cm and dried at 30℃.The combine anthraquinones content is used as an indicator.The optimum drying conditions for the rhizome are 5 cm thick,dried at 40℃,and the root is cut to 5 cm thick and dried at 70℃.[Conclusions]Different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rhubarb have different direc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The drying process can reduce the drying temperature or increase the thickness of the slice,and the directional processing of the diarrhea-type rhubarb can be processed.The drying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by increasing the drying temperature or reduc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slice directed processing of heat-clearing and purging-fire rhubarb.
Yiming DINGTong SHANGYue SHIBoyang PENGTing ZHAOYuan ZHANGLi LIShengli WEI
不同唐古特大黄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含量的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植株形态,将同一栽培地的唐古特大黄划分为8种变异类型,研究其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双蒽酮类等功效组分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从质量分数看,游离蒽醌平均为2.10~6.71mg·g^(-1),结合蒽醌平均为15.43~22.04 mg·g^(-1),番泻苷A+B的平均为32.88~42.36 mg·g^(-1);从单成分含量看,除番泻苷B和大黄素甲醚苷外的10种活性成分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推断,该实验B型和E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G型和H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专用药材的种质,C型和F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活血化瘀专用药材的种质,A型和D型可以作为潜在的收敛止血专用药材的种质,上述结论为特种用途的大黄优良品种定向培育奠定了基础。
吴佩根程小丽刘春生刘佳叶莲唐沁魏胜利
关键词:HPLC定向选育
不同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唐古特大黄地下部分干质量及其含有的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鞣质和二蒽酮4类功效组分的含量测定,分析采收时期对唐古特大黄药材产量及功效组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唐古特大黄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方法:HPLC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二蒽酮、鞣质等的1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样方法测定唐古特大黄的药材产量,SPSS、Sigma Plot等软件进行分析画图。结果: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中4类功效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5月采收的4年生唐古特大黄中游离型蒽醌含量较高;7月采收的6年生唐古特大黄中结合型蒽醌、二蒽酮含量较高;鞣质的含量则在9月采收的4~6年生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从产量看,考虑成本及经济效益,采收年限以11月采收的4~6年生的唐古特大黄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收月份的唐古特大黄中主要功效组分含量及产量的分析,归纳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大黄定向培育技术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张明明胡会娟李娇丁一明张晶李莉魏胜利
关键词:采收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