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5041)

作品数:10 被引量:178H指数:8
相关作者:朱海霞纪仰慧闫平姜丽霞李帅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水稻
  • 8篇冷害
  • 7篇障碍型冷害
  • 3篇孕穗
  • 3篇孕穗期
  • 3篇穗期
  • 3篇气候
  • 3篇空壳率
  • 2篇水稻品种
  • 1篇低温冷害
  • 1篇延迟型冷害
  • 1篇省水
  • 1篇水稻冷害
  • 1篇水稻孕穗期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生产力
  • 1篇人工气候
  • 1篇人工气候室
  • 1篇结实率
  • 1篇粳稻

机构

  • 10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作者

  • 10篇朱海霞
  • 9篇纪仰慧
  • 8篇闫平
  • 7篇李帅
  • 7篇姜丽霞
  • 5篇王晾晾
  • 5篇王萍
  • 4篇王秋京
  • 4篇宫丽娟
  • 3篇韩俊杰
  • 2篇王连敏
  • 2篇郭建平
  • 1篇王晨轶
  • 1篇申双和
  • 1篇李廷全
  • 1篇李铁
  • 1篇吕佳佳
  • 1篇杜春英
  • 1篇王铭
  • 1篇季生太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46a黑龙江水稻障碍型冷害及其与气候生产力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黑龙江省稻作区46 a(1961—2006年)每年7—8月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旬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自然低温下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粳稻气候生产力,建立起5个区域粳稻气候生产力与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冷害持续时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近46 a间,20世纪7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高发期,20世纪8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多至少的转折期,21世纪初为低发期。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5个区域障碍型冷害发生期间的平均温度与粳稻气候生产力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冷害持续时间对粳稻气候生产力影响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部、东部和南部极显著(通过0.01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冷害持续时间每延长1 d,北部、东部和南部粳稻气候生产力分别下降119.89 kg/hm2、213.60 kg/hm2、133.84 kg/hm2,西部和中部影响不显著。
姜丽霞李帅申双和闫平韩俊杰朱海霞纪仰慧郭建平
关键词:障碍型冷害水稻气候生产力
黑龙江省近35年气候变化对粳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的3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5年的气象数据,以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作为主要因子,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西部稻区、中南部稻区、南部稻区的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在过去的35 a中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了0.9℃,平均每10 a升高0.225℃;生长季降水量年代际间波动较大,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年降水量增加,至本世纪初减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呈现出20世纪80年代减少、90年代增加、而本世纪初又下降的规律。气候变化使水稻除抽穗期和成熟期外,其它各生育期基本随年代的增加而提前。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黑龙江省水稻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气温。
王萍李廷全闫平朱海霞纪仰慧韩俊杰李铁
关键词:气候变化发育期水稻
孕穗期低温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空壳率的影响被引量:29
2011年
障碍型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影响巨大,明确主栽水稻品种耐冷性及障碍型冷害的量化指标,可为当地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黑龙江省4个主栽水稻品种(垦稻12、龙稻3号、龙稻7号和空育131)在孕穗期进行不同低温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温度为15℃时,孕穗期低温的持续天数是水稻形成障碍型冷害的关键因素;在低温持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昼夜恒温15℃使各品种水稻受低温影响最严重;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发生一般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时长为1~4d或5~8d,发生严重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时长为5~8d或8d以上,品种间临界时长有所差异;供试品种中,"垦稻12"和"龙稻3号"耐冷性较弱,"空育131"耐冷性较强,"龙稻7号"耐冷性居中。
曲辉辉姜丽霞朱海霞闫平宫丽娟吕佳佳王晾晾纪仰慧
关键词:水稻空壳率障碍型冷害
黑龙江省近年低温冷害特征再探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以生长季5—9月平均温度和的距平值作为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利用黑龙江省79个站点1971—2006年生长季气温及纬度、海拔高度等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一般低温冷害指示值和严重低温冷害指示值,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1年以来的36a中出现大范围低温冷害9次;发生低温冷害的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大部地区在20%~40%之间;低温冷害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90年代中期以后的10a中,农区基本没有出现低温冷害。
王萍李帅闫平朱海霞王秋京宫丽娟王晾晾纪仰慧
关键词:低温冷害
孕穗抽穗期低温处理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选取黑龙江省4个耐冷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应用人工气候室在水稻孕穗抽穗期进行不同低温强度、不同持续时间(2008年)、不同昼夜变温(2009年)处理的低温试验,通过观测比较水稻结实率,分析主栽品种的耐冷性差异,探索障碍型冷害的温度指标及不同昼夜低温形式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对低温表现出不同的耐冷性,在15℃低温下处理8d,空育131的结实率为87%,表现的耐冷性最强,龙稻3和龙稻7次之,而垦稻12的结实率为61.5%,耐冷性最弱;在4~8d的低温处理下,空育131孕穗抽穗期障碍型冷害发生的温度为15℃,龙稻3和龙稻7为16℃,垦稻12为17℃左右;在日积温(15℃)相同的低温处理下,昼、夜持续15℃低温,即水稻始终处于受害温度下的结实率均值低至74.3%,发生了严重的障碍型冷害;昼夜有温差变化,即部分时段水稻处于非受害温度下的结实率均值在79.5%~82.4%,障碍型冷害程度显著下降。
朱海霞王秋京闫平纪仰慧王萍姜丽霞
关键词:水稻人工气候室障碍型冷害结实率
黑龙江省2009年水稻障碍型冷害评估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2009年6—8月逐日、逐时平均气温,根据日冷积温与水稻空壳率的关系以及敏感期内水稻敏感群体数量分布概率,评估水稻发生障碍型冷害而导致的空壳率及减产率。结果表明:2009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型冷害,总空壳率在10%以上,三江平原水稻减产程度重于松嫩平原,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是在明确水稻低温生理反应和冷害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的,考虑了水稻进入敏感期的时间动态变化,优于采用平均气温、气温距平等为指标的评估方法,提高了障碍型冷害评估的量化程度及精确度。
纪仰慧王晾晾姜丽霞李帅朱海霞闫平王晨轶
关键词:水稻障碍型冷害空壳率
基于历史产量丰歉影响指数的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报被引量:34
2010年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之一,开展水稻产量动态预报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产量资料、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年水稻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黑龙江省水稻产量丰歉趋势动态预报模型。另外,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相应的产量预报模型,对产量丰歉趋势动态预报模型进行修订。通过对1997-2006年水稻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和8月31日预报的水稻产量增减趋势的预报正确率平均为90%、70%、90%和80%,产量预报准确率为84%、90%、94%和93%,预报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杜春英李帅王晾晾朱海霞王秋京宫丽娟王萍
关键词:水稻
黑龙江省水稻空壳率与孕穗期低温的关系被引量:37
2010年
对黑龙江省6个主要水稻品种(龙稻3号、垦稻12号、空育131、龙稻7号、龙粳16号和松粳6号)进行孕穗期低温(处理温度分别为15℃、17℃、19℃,低温持续时间分别为2、4、6和8d)处理,采用线性内插和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水稻单穗空壳率与孕穗期低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敏感性水稻品种和耐冷性较强水稻品种的障碍型冷害临界温度分别为17℃和16℃;孕穗期水稻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抽穗前14~18d.15℃低温处理8d时,松粳6号、垦稻12号的空壳率明显增加,空育131空壳率小幅升高,表明松粳6号和垦稻12号对低温反应较敏感、耐冷性较弱,而空育131对低温反应迟钝,耐冷性较强;垦稻12号、龙粳16号、空育131的冷积温与空壳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随着冷积温的增加,水稻空壳率明显升高,但品种间的增幅不同.
姜丽霞季生太李帅王连敏韩俊杰王晾晾朱海霞纪仰慧
关键词: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空壳率
黑龙江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2
2009年
以连续3d以上日均气温≤18℃为指标判定障碍型冷害,利用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中-下旬逐日平均气温和水稻产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水稻实际单产与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06年,黑龙江省稻作区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呈现不规律的时间变化特征,共有17a发生,发生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的年份有1964、1971、1990和2006年,20世纪80年代发生最多,为7a,20世纪90年代发生最少,为1a。研究期间,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频率在地域上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减少的趋势,北部最多,西部最少;在同一冷害年内,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冷害的发生程度在区域上表现为东部重于西部,北部重于南部。水稻实际单产与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每下降1℃,水稻单产降低1234.177kg/hm2,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持续时间每延长1d,水稻单产下降104.208kg/hm2。
姜丽霞李帅闫平纪仰慧朱海霞王萍郭建平
关键词: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
黑龙江水稻冷害Ⅴ冷害的空间分布规律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10日-8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6年间,在黑龙江省稻作区,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北向南减少,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最易发生的地区,牡丹江半山区为延迟型冷害较易发生的地区,三江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易发生的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轻发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
姜丽霞李帅闫平纪仰慧王铭宫丽娟王秋京朱海霞王连敏
关键词: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