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研项目

作品数:155 被引量:1,275H指数:18
相关作者:褚小立陆婉珍蒋涛刘传虎王学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7篇天文地球
  • 10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3篇盆地
  • 20篇油气
  • 17篇气藏
  • 13篇油田
  • 13篇勘探
  • 13篇储层
  • 12篇油藏
  • 11篇四川盆地
  • 10篇页岩
  • 10篇光谱
  • 9篇化探
  • 8篇气田
  • 8篇近红外
  • 8篇红外
  • 7篇压裂
  • 7篇近红外光
  • 7篇近红外光谱
  • 7篇红外光
  • 7篇红外光谱
  • 6篇地震

机构

  • 5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3篇中国石化
  • 1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胜利...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长江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安徽省地质矿...
  • 3篇中国石油
  • 2篇抚顺石油化工...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中国石化中原...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石化中原石...

作者

  • 10篇褚小立
  • 9篇陆婉珍
  • 9篇蒋涛
  • 7篇刘传虎
  • 6篇汤玉平
  • 6篇王学忠
  • 6篇徐广通
  • 5篇许育鹏
  • 4篇徐天吉
  • 4篇张恒启
  • 3篇郑爱国
  • 3篇张守鹏
  • 3篇汪志明
  • 3篇陈浙春
  • 3篇袁洪福
  • 3篇赵克斌
  • 3篇张进
  • 2篇裴全斌
  • 2篇何汉平
  • 2篇沈超

传媒

  • 15篇油气地质与采...
  • 10篇特种油气藏
  • 9篇天然气地球科...
  • 8篇天然气工业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石油地质与工...
  • 5篇油气藏评价与...
  • 3篇现代科学仪器
  • 3篇现代地质
  • 3篇石油机械
  • 3篇油田化学
  • 3篇钻采工艺
  • 3篇石油学报(石...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石油钻采工艺
  • 3篇安全、健康和...
  • 2篇石油化工腐蚀...
  • 2篇分析仪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9篇2023
  • 12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技术被引量:12
2012年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致密化程度高,破裂压力高,地层温度高,施工摩阻高,微裂缝发育,酸压施工压力高、酸液滤失量大、酸蚀和酸岩反应速度快,酸蚀作用距离短,管柱腐蚀大,储层改造程度低,常规酸压改造增产效果差。大量现场应用试验表明,采用胶凝酸液和温控变粘酸液体系、"前置液+胶凝酸"及其多级交替注入和闭合酸压等深度酸压工艺能有效降低地层滤失,延缓酸蚀和酸岩反应速度,降低管柱腐蚀,增加酸蚀作用距离,显著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和天然气增产稳产效果。
黄霞程礼军李克智钟水清朱洪涛
关键词:川东北碳酸盐岩酸压酸液
多油层分层参数测试新方法研究与实践被引量:5
2006年
针对传统的压力恢复/压力降落试井方法存在的测试时间长、影响油井产量、难以获得分层地层参数等缺陷,将生产测井的流量流压资料应用到试井领域,提出了变流量法、流量-压力波动曲线法两种多油层试井新方法,实现了在油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求取井下各小层的地层压力、渗透率、污染系数等分层地层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多层合采油井的分层参数测试难题。详细地阐述了两种多油层试井新方法的测试原理,并列举了其现场应用情况。
赵忠健何志祥李治平
关键词:多油层生产测井试井
江汉马王庙地区新下段有利储集区带分布预测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其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砂体物性、沉积微相等因素控制了该区新下段时期的有利储集区带分布。通过各个主控因素的数据统计分析,制定出该区各主控因素与储层发育关系的分类评价标准。叠合各主控因素评价结果,以油组为单位编制了各油组的有利储集区带分布预测图,有效地预测了该区新下段有利储集区带。研究表明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Ⅲ油组时期一类和二类储层发育区分布面积广,三类储层发育少。Ⅱ油组时期一类和二类储层分布更广,以东部分支为主,西北部也有发育,三类储层面积小。Ⅰ油组一类储层发育局限,仅分布于研究区东北角的岳参2井—板7井一带,而三类储层相对其它两个油组时期发育。
贾秀容胡明毅谢春安胡忠贵吴福邹
关键词:储层评价
加氢催化剂RP-1的透射电镜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方法(TEM)以及扫描透射结合X射线能谱方法(STEM-EDX)研究了氧化态和硫化态负载型加氢催化剂RP-1的形貌和组分特征。TEM照片显示氧化态加氢催化剂中分布有微小粒子,STEM-EDX结果显示,这些聚集的微粒为活性金属组分。硫化后的催化剂,其微粒特性形貌明显减少,加氢催化剂的特征条纹堆垛大量出现。
郑爱国张进刁玉霞陈文斌徐广通
利用全波属性参数识别川西深层致密气藏被引量:2
2011年
四川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构造复杂、储层埋深大(约5000m)、物性差、非均质性和隐蔽性强,气藏存在纵波"杂乱弱反射"、横波连续强反射,纵、横波均为"杂乱弱反射"和纵、横波都为连续反射等地震响应特征。本文基于四川新场地区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用吸收及速度发散分析,双相介质吸收预测,多尺度吸收属性提取,频变特性分析,弹性阻抗系数反演,纵、横波叠前联合反演,纵、横波叠后联合反演等技术,开展了全波属性研究。全波属性含气性检测方法综合利用了纵、横波属性及纵、横波联合直接计算与间接衍生的多波属性,基于全波敏感性分析、多体交会解释,充分地发挥了全波属性信息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的优势,可为隐蔽性强、常规方法难以奏效的非常规油气藏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徐天吉程冰洁蔡希源唐建明
耐温酵母用于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考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耐温酵母用于玉米秸秆同步糖化的发酵工艺进行考察。[方法]研究固液比、初始葡萄糖浓度和酶加入量对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并对温度、固液比对中性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PCS)同步糖化发酵的影响和耐温酵母FE-B的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进行考察。[结果]水解体系中水解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酶加入量成正比,但随着酶加入量的增加,酶量对水解速率的贡献逐渐降低;酶解体系中的葡萄糖浓度对纤维素酶的水解速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葡萄糖浓度越高,抑制越强;固液比在10%~30%,固含量越高,最终葡萄糖产率越高,且不影响纤维素水解率。利用基于耐温酵母FE-B的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水解和发酵120 h,反应体系中的乙醇浓度可达6.21%(W/W),纤维素水解率为88.70%。[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提供理论依据。
乔凯张全关浩
关键词:纤维素酶燃料乙醇同步糖化发酵
焦石坝页岩气井垂直管流计算新模型被引量:2
2017年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已经实现商业开发,但一直存在页岩气井井底流压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页岩气井井底流压是页岩气藏动态分析的重要参数,目前计算井底流压的方法较多,每种方法适用的条件又不相同。针对页岩气井井底流压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基于目前焦石坝页岩气井筒垂直多相管流中多相流处于稳态流动,运用气藏工程方法,以焦石坝页岩气井实际生产参数和多相渗流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一种页岩气井垂直管柱计算修正新模型。研究成果应用于焦石坝气田6口井的井底压力预测,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相符较好,平均误差为8.72%。研究结果对页岩气开发有重要意义。
黄灿
关键词:垂直管流井底流压多相流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地震预测与地质发育模式被引量:5
2022年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断缝体展布范围的精细刻画成为制约勘探开发的技术难点。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进行了地震预测,并总结了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西部地区断层欠发育,以背斜为主,整体上呈NE/NNE走向,东部地区三级、四级断层发育,主要呈NE向、近EW向与近SN向。已发现裂缝受研究区三级、四级断层控制,走向以近EW向为主,以平缝(<10°)和低角度缝(10°~30°)为主,在须二段上亚段T_(3)x^(2-2)砂组和中亚段T_(3)x^(2-4)砂组最为发育。新场地区须二段裂缝可以分为断层相关和褶皱相关裂缝2类成因,针对断层相关裂缝,最大似然属性能够更客观地刻画断层滑动面,混沌(构造熵)属性能够刻画断层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针对褶皱相关裂缝,曲度属性能够刻画褶皱相关裂缝发育区。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断缝体、断褶缝体和褶缝体3种类型,其中,以断缝体、断褶缝体普遍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断层附近,在局部地区发育褶缝体,通常分布范围较小。
邵绪鹏刘振峰刘忠群季玉新
关键词:地震预测川西坳陷
利用数字岩心方法评价稠油开采方式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
2022年
参照目标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分布范围,采集了相对低、中、高渗的典型岩样,分别模拟地层温度和热采高温环境下的防砂及排砂流动过程,并对实验岩样进行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三维重构,建立数字岩心,利用孔道网络流动模拟技术,研究热采防砂、排砂开发方式对储层岩石孔道微观结构和地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地层温度条件下,防砂导致孔隙度下降8.2%,渗透率下降60.4%,排砂则导致孔隙度增加7.4%,渗透率增加32.2%;在热采高温环境下,防砂导致孔隙度下降16.1%,渗透率下降79.8%,排砂只能增加0.8%的孔隙度,渗透率仍然降低18%。热采高温产生的新生矿物将充填孔道,其缩径降渗效果将削弱高温降粘及排砂带来的增产效果,因此需要在热采方案制定或实施前,对目的层热采增产的可行性条件和增产幅度进行综合评价。
赵衍彬
关键词:稠油热采微粒运移数字岩心
地层出水后的气体钻井携岩携水机理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近年来,由于气体钻井技术在某些方面有着常规钻井液钻井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在国内得以大范围地推广应用。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其实用范围尚不是完全清楚,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地层出水后的携岩携水规律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气体钻井过程中,地层出水将导致气体携岩规律复杂化,需要的最小注气量也会相应增加;当地层出水量继续上升时,可能会严重影响携岩效率,最终导致发生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文章对气体钻井过程中地层出水后的携岩携水基本规律和有关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起相应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地质特征,对川西特殊复杂地区气体钻井过程中地层出水后的携岩携水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文章给出的评价方法是可靠的。
蒋祖军
关键词:气体钻井地层出水携岩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