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288)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蒙炜石应康朱达钱宏秦超毅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身炎性反应的新靶点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中是否存在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并分析其损伤程度与炎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75例ATAAD患者及门诊体检中心的5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进行前瞻性分析。通过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通过Pearson分析DAO与TNF-α、IL-6和CRP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ATAAD组DAO、LDH、IL-6、TNF-α及CR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AO的活性与IL-6(r=0.682,P<0.001)、TNF-α(r=0.696,P<0.001)及CRP(r=0.519,P<0.001)表达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性。此外,DAO的活性与氧合指数(OI)存在负相关性(r=-0.397,P<0.001)。结论血清DAO活性升高可反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可能是ATAAD患者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
- 阳毅蒙炜
-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二胺氧化酶
- 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PolyPHb)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PolyPHb)对新西兰大耳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5 ml生理盐水和PolyPHb溶液(8 gHb/dl)做预处理,通过临时阻断冠脉前降支实现心肌缺血;观察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后的心脏功能和肌钙蛋白Ⅰ释放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兔左室收缩压:(82.59±8.13)mmHg vs(61.39±7.92)mmHg(P<0.05);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3.76±0.73)mmHg/msvs(2.23±0.89)mmHg/ms(P<0.05);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3.08±0.49)mmHg/ms vs(-1.89±0.65)mm-Hg/ms,P<0.05):左室舒张末压(9.35±1.82)mmHg vs(18.21±2.43)mmHg(P<0.01);肌钙蛋白Ⅰ释放水平:(8.71±1.90)ng/ml vs(17.83±1.72)ng/ml(P<0.05)。结论 PolyPHb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蒙炜陈艳芳廖大清朱达李涛石应康
- 关键词:心肌心脏功能新西兰兔
- 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腔镜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法(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对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恢复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华西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所采用的静脉桥血管采集方式,将患者分为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法(EVH)组和开放大隐静脉采集法(CVH)组,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采用介入或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桥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其中EVH组24例,CVH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基础病变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7.2±9.8)min vs.(68.3±14.5)min,P>0.05;(62.4±11.3)min vs.(65.2±10.3)min,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VH比较,EVH能显著缩短桥血管采集时间[(35.6±6.4)minvs.(45.2±11.4)min,P<0.05],降低腿部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0.0%(0/24)vs.18.5%(5/27),P<0.05]。CVH组随访9.1个月,EVH组随访9.4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胸痛、大隐静脉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行CABG的患者,EVH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快速的桥血管采集方法。
- 蒙炜朱达肖正华石应康张尔永
- 关键词:微创腔镜大隐静脉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血液中线粒体DNA浓度变化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在体外循环(CPB)围手术期线粒体DNA(mt DNA)在循环血中的浓度变化。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7~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7±11.0)岁,平均体重(59.0±6.9)kg。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CPB前1 min(T2)、升主动脉开放后1 min(T3)、双瓣膜置换术后6 h(T4)、双瓣膜置换术后24 h(T5)、双瓣膜置换术后48 h(T6)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中mt DNA浓度变化。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术后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肾功能衰竭1例。CPB后循环血中mt DNA浓度不断升高,升主动脉开放后(T3~T6)循环血中mt DNA浓度较T1升高(P〈0.05),并在术后24 h(T5)达到峰值,术后48 h(T6)后循环血中mt DNA浓度较T5降低,仍高于T1水平(均为P〈0.05)。结论 CPB术后血液中mt DNA浓度逐渐升高,在术后24 h达到后逐渐下降。
- 秦超毅古君钱宏石应康蒙炜
- 关键词:体外循环线粒体DNA炎性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