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1604900)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曾小峰李梦涛王迁徐东侯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硬皮病
  • 5篇系统性硬化病
  • 3篇硬化症
  • 3篇系统性硬化症
  • 3篇抗体
  • 2篇自身抗体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蛋白
  • 1篇多聚酶
  • 1篇心动图
  • 1篇心动图研究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系统
  • 1篇血液系统肿瘤
  • 1篇药物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9篇李梦涛
  • 9篇曾小峰
  • 8篇王迁
  • 6篇侯勇
  • 6篇徐东
  • 5篇胡朝军
  • 3篇宋宁
  • 2篇张奉春
  • 2篇田庄
  • 2篇刘润荣
  • 1篇刘心娟
  • 1篇段新旺
  • 1篇马佳彬
  • 1篇孙秋宁
  • 1篇方全
  • 1篇赵久良
  • 1篇赵岩
  • 1篇张上珠
  • 1篇黄婧
  • 1篇白伊娜

传媒

  • 6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指溃疡的关联因素分析:来自中国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数据库的资料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了解出现指溃疡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及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北京协和医院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数据库中,在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间前瞻陛地收集SSe患者共166例,均满足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ssc分类(诊断)标准。对出现指溃疡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未出现者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互蛔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进行对比;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①166例患者中,共49例患者(29.5%)出现指溃疡,出现指溃疡的年龄(36±12)岁,全部患者存在雷诺现象。②有指溃疡患者的年龄(40±12)岁,雷诺现象发病年龄(33±12)岁,从雷诺现象到出现其他临床表现的时间(18±15)个月,与无指溃疡的SSc患者[分别为(46±12)岁,P=0.005;(39±13)岁,P=-0.005;(115+307)个月,P=0.002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与没有指溃疡的患者相比,有指溃疡的患者男性比例升高,以弥漫型ssc更常见,食管受累多(P(0.05)。结论SSe患者中指溃疡并不少见,尤其在男性以及弥漫型ssc患者中更常见,有指溃疡者,其出现雷诺现象的年龄偏小,该组患者更易合并食管受累。
徐东李梦涛侯勇王迁胡朝军曾小峰
关键词:雷诺病
中国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硬皮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检测中国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血清中硬皮病相关自身抗体一抗Se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ACA)和抗RNA多聚酶Ⅲ抗体(ARA),分析其与各种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序贯纳入人选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实验研究组(EULAR Scleroderma Trial and Research Group,EUSTAR)的135例中国SSc患者,分别用线性免疫印迹法、免疫双扩散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RA、抗Scl-70抗体、ACA在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自身抗体与患者各种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35例SSc患者中抗Sel-70、ACA、ARA的阳性率分别为49.6%、13.3%和8.9%。抗Scl-70抗体阳性组患者的病程显著短于阴性组[(71±59)个月VS(90±103)个月,P=0.041],肺间质病变的患炳率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31),但阳性组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2),修订的Rodnan皮肤硬化评分(P=0.008)、面颈部皮肤硬化(P=0.002)、肘/膝关节远端皮肤硬化(P=0.004)以及指端凹陷性瘢痕/指垫消失的发生率(P=0.01)均显著高于阴性组;ACA阳性组患者的病程长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107)个月VS(69±64)个月,P=0.036],肺间质病变的患病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5),IgM水平亦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5);AR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病程等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ACA和ARA患者各项皮肤硬化指标在阳性组和阴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皮病特异相关的自身抗体与不同的临床表现紧密相关,检测此类抗体可能有助于SSc的诊断、脏器受累和预后评估。这些自身抗体在中国SSc患者的临床相关性可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SSc患者。
白伊娜王迁胡朝军徐东侯勇李梦涛赵久良曾小峰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抗着丝点抗体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GER)的发生率及其与肺动脉高压(PAH)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05例SSc患者进行研究;GER定义为轻中度烧心和(或)反酸每周大于2d,重度烧心和(或)反酸每周〉1d;评价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6min步行距离(6MWD)、心脏超声、肺功能和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在205例SSc患者中43.9%(90/115)合并有GER;合并GER的患者雷诺现象(98.9%与92.2%)、指端溃疡(56.7%与51.3%)、PAH(23.3%与9.6%)和其他消化系统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GER者(non-GER,P〈0.05);在GER组和non-GER组之间各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心脏超声显示GER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67±10)%与(70±5)%];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显示GER组心功能下降(P=0.015);肺功能检查显示GER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和肺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较non—GER组下降,FVC%/DLCO%较non-GER组升高(P〈0.05);GER是SSc患者PA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7,OR=3.41)。结论GER是SSc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与血管病变有关,合并GER的SSc患者应接受PAH的筛查。
刘心娟李梦涛田庄徐东侯勇王迁孙秋宁曾小峰
关键词:硬皮病胃食管反流肺性
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诊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抗U1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SSc)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序贯纳入在北京协和医院入选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EUSTAR)的131例中国汉族SSc患者,记录其临床表现、脏器损伤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抗U1RNP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抗U1RN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结果131例SSc患者中含87例弥漫型SSc、36例局限型SSc、8例重叠综合征,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28.2%(37/131)。弥漫型SSc和局限型SSc的抗U1RNP抗体阳性率相近,分别为28.7%(25/87)和25.0%(9/36),P=0.673。抗U1RNP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易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和心脏受累发生率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低(均P〈0.05);而在皮肤硬化评分及关节炎、肌炎、肺间质病变发牛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U1RNP抗体阴性的SSc有更高的抗DNA拓扑异构酶Ⅰ抗体检出率。结论抗U1RNP抗体是中国SSc患者的常见自身抗体,与其他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SSc的诊断,对预测肺动脉高压、心脏和血液系统受累有重要价值。
刘润荣李梦涛徐东侯勇王迁胡朝军宋宁张奉春赵岩曾小峰
关键词:硬皮病自身抗体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的患病率及临床相关性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SSc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的患病率,分析与其他临床特点相关性,以评判毛细血管扩张是否可提示SSc病情的严重程度。方法选择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研究协作组(EUSTAR)数据库中的154例SSc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1980年ACR的SSc诊断标准。对体格检查中有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与未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进行比较。应用矿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63例(40.9%)患者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有毛细血管扩张的SSc患者较无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更易出现指(趾)硬化[分别为96.8%(61/63)、85.7%(78/91)]、面颈部皮肤硬化[分别为73.0%(46/63)、56.0%(51/91)]、指端溃疡[分别为36.5%(23/63)、14±3%(13/91)]、指垫消失/指尖凹陷性瘢痕[分别为50.8%(32/63)、33.0%(3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值分别为5.228,4.600,10.263,4.919;P值分别为0.022,0.032,0.001,0.027)。有毛细血管扩张的SSC患者肺功能指标中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77.3±2.2)%]、肺泡通气量[(1.68±0.22)L]均小于无毛细血管扩张的SSc患者[分别为(84.7±1.9)%,(2.47±0.2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3,2.032;p=0.013,0.046]。结论中国SSc患者中毛细血管扩张并不少见,常伴有指端溃疡、肺功能恶化,可能提示SSc患者病情进展和加重。
段新旺张上珠李梦涛徐东侯勇王迁胡朝军宋宁曾小峰
关键词:硬皮病毛细血管扩张
系统性硬化病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此重叠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4月至20l0年4月确诊为SSc合并PBC的病例资料,对符合条件的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文献复习,与国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①9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4±8)岁;以SSc起病者7例,以PBC起病者2例,二病发生间隔1~8年、平均(4.3±2.3)年.②弥漫型SSc(dcSSc)仅1例,而局限型SSc(lcSSc)8例(完全型CREST综合征2例,不完全型5例),8例有雷诺现象和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并均以雷诺现象起病.有PBC临床表现者5例,亚临床型4例,胆管酶升高8例,2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为PBC的Ⅰ和Ⅱ期.③抗核抗体均阳性,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8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9例,AMAM2阳性8例.④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3例因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和肝硬化疗效欠佳.结论 SSc可以合并PBC,以lcSSc、尤其是CREST综合征多见,筛查ACA、AMA、AMA-M2可早期识别SSc合并PBC,早期干预有助改善预后.
刘润荣李梦涛费允云徐东侯勇王迁胡朝军宋宁曾小峰张奉春
关键词:硬皮病肝硬化自身抗体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室功能评价:超声心动图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的心室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确诊为ssc的女性患者和1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采用组织多普勒(TDI)技术测量左、右心室心肌的运动速度和收缩期应变、应变率峰值;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SSc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肺动脉收缩压增加[(38±16)和(24±5)mmHg,t=2.79,P=0.008],而左心房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室内径和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尖瓣、三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和晚期速度峰值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I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Sc患者右心室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均有受损,即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10.7±4.8)和(15.0±2.1)cm/s,t=-2.72,P=0.01]、右心室侧壁的应变收缩峰值[(-16.3±3.9)%和(-20.9±2.0)%,t=-3.62,P=-0.001]和应变率峰值[(-1.4±0.4)和(-2.4+0.5)/s,t=-6.15,P〈0.01]均有明显减低。2组之间二尖瓣环速度峰值和左心室侧壁的收缩应变和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I技术无创、简便,可以早期发现SSc患者的心脏特别是右心室的功能损害。
郭潇潇刘永太田庄李梦涛王迁方全曾小峰
关键词:硬皮病心室功能
干扰素诱发的结缔组织病被引量:1
2011年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一组可干扰病毒复制、抑制其增殖的糖蛋白,将其命名为干扰素。研究发现干扰素除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自1986年第1个由基因工程生产的干扰素-α-2a上市以来,不同类型的干扰素制剂已广泛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而干扰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也得到更多关注。除常见的流感样症状、血细胞减少、脱发、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外,亦有少数严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见诸报道,如肝功能衰竭、严重骨髓抑制等。
马佳彬王迁李梦涛曾小峰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调节功能血液系统肿瘤抗病毒作用
药物诱导硬皮病被引量:3
2014年
硬皮病( scleroderma )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是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过度累积、全身性血管病和免疫介导的炎症。虽然大多数硬皮病病因尚不明确,但部分患者是在接受某些特定药物治疗后出现硬皮病样改变,故称为药物诱导硬皮病( drug-induced scleroderma )。诱导硬皮病的药物很多,其中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1-2]最为多见,科研工作者利用这一现象构建了经典的硬皮病动物模型[3-4],广泛用于硬皮病科学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药物诱导硬皮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相关诊治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为诊治药物诱导硬皮病提供借鉴。
黄婧李梦涛曾小峰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