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67203-2)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司文捷吴音苗赫濯金元生于恩平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陶瓷
  • 5篇陶瓷注射成型
  • 5篇脱脂
  • 2篇动力学
  • 2篇石蜡
  • 2篇脱脂方法
  • 2篇超临界
  • 2篇超临界CO2...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坯体
  • 1篇注射成型
  • 1篇孔洞
  • 1篇超临界CO2
  • 1篇超临界二氧化...
  • 1篇超临界二氧化...
  • 1篇超临界流体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5篇苗赫濯
  • 5篇吴音
  • 5篇司文捷
  • 3篇金元生
  • 2篇于恩平

传媒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硅酸盐学报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ZrO_2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_2流体脱脂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用传统扩散方程建立了描述ZrO2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流体脱脂过程的传质模型,研究分析了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流体脱脂行为和脱脂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粘合剂的溶解和扩散是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脱脂过程关键因素,其中扩散为控制步骤。当脱脂时间足够长,模型计算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通过实验数据,利用简单的理论模型可以得到相应的扩散系数。利用传质模型可以预测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脱脂过程传质速率和萃取动力学。
吴音司文捷金元生苗赫濯
关键词: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脱脂动力学
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2脱脂过程坯体孔洞结构分布
2005年
利用压汞仪、扫描电镜对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2脱脂过程中不同阶段坯体孔洞结构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流体脱脂行为和脱脂的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随着脱脂时间的增加,陶瓷坯体中孔径和孔体积增大,孔尺寸分布明显拓宽.脱脂过程是由坯体表面不断深入到坯体内部,溶解和扩散是脱脂过程的两个关键因素.
吴音司文捷苗赫濯
关键词:陶瓷注射成型动力学
陶瓷注射成型的一种新的脱脂方法——超临界流体脱脂被引量:17
2003年
介绍了陶瓷注射成型的1种新脱脂方法———超临界流体脱蜡。利用非极性分子有机物石蜡(PW)与极性分子有机物聚丙烯(PP)及少量硬脂酸(SA)组成有机粘合剂,在压力P=40MPa,温度T=58℃的超临界CO2流体中脱脂2h,石蜡萃取率大于80%,该方法可使陶瓷注射成型脱脂时间大大减少,脱脂过程缩短到通常脱脂的1/10。另外超临界流体脱蜡明显克服了传统热脱脂的变形,开裂等各种缺陷。
吴音司文捷金元生苗赫濯于恩平
关键词: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流体脱脂石蜡
陶瓷注射成型脱脂方法对ZrO_2陶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溶剂和热处理3种方法对ZrO2陶瓷注射成型坯体进行脱脂,并对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脱脂方法对陶瓷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超临界流体脱脂克服了热脱脂的开裂、变形等各种缺陷,使烧结件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平均抗弯强度σ为1074MPa,Weibull模数m达到18.93,高于利用溶剂脱脂的烧结件(σ=1038.4MPa,m=13.28)和热脱脂烧结件(σ=983.5MPa,m=7.59)。此外,超临界CO2流体脱脂、溶剂脱脂可使陶瓷注射成型脱脂时间大大减少,脱脂过程约缩短到热脱脂的1/20。
吴音司文捷苗赫濯
关键词: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2流体脱脂
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_2流体脱脂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陶瓷注射成型坯体中萃取有机粘合剂。对陶瓷注射成型中所使用的有机载体组分进行研究,对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2流体脱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及时间对萃取率和陶瓷坯体脱脂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40%~50%(质量分数,下同)非极性分子有机物石蜡(PW)与30%~40%极性分子有机物聚丙烯(PP)及20%硬脂酸(SA)组成陶瓷注射成型熔体中的有机载体,在压力P=30MPa,温度T=58℃的超临界CO2流体中脱脂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无缺陷的陶瓷注射成型生坯。
吴音司文捷金元生苗赫濯于恩平
关键词:陶瓷注射成型超临界CO2流体脱脂石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