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MZ004)
-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5
- 相关作者:罗鸣春高媛付粉杰尹可丽张晓云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民族预科生的文化智力现状及特点被引量:2
- 2020年
- 文化智力是人们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收集处理信息,做出判断并且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以适应新文化的能力。文化智力在民族预科生进入大学后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和谐相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采用"文化智力量表"对2454名民族预科生进行测量,探讨民族预科生的文化智力水平现状及特点,分析人口社会学变量对民族预科生文化智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民族预科生文化智力水平较高,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高考类别、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对预科生的文化智力有显著影响;生源地、预科前就读的学校类型对预科生的文化智力没有影响。
- 罗鸣春陈家敏和仕杰常敬
-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文化智力跨文化交往
-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汉族青少年人格障碍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汉族青少年人格障碍情况。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11所中学、中专和职中的1 068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青少年12种人格障碍亚型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型(40.5%,405/1 000),最低的是偏执型(6.9%,69/1 000)。(2)不同性别青少年在分裂样型、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回避型、依赖型、抑郁型分量表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与城市青少年在回避型、抑郁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分量表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在自恋型、回避型、反社会型、抑郁型分量表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的汉族青少年在偏执型和自恋型分量表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自恋型、回避型、抑郁型、偏执型、边缘型、表演型、强迫型分量表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汉族青少年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碍问题。
- 付艳芬尹可丽罗鸣春王剑华
- 关键词:人格障碍青少年民族地区
- 西南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3年
- 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是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内在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的外在表现是民族和谐,是民族和谐边疆稳定的重要心理基础。云南和广西抽取的2877名民族居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和谐是当前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居民的主流心态,近三成(29.50%)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较高;六成(60.10%)民族居民心理基本和谐;还有一成(10.40%)民族居民心理不和谐。从心理和谐"四和一调适"的五个方面来看,西南边疆民族居民己和分数最高,地和分数最低,说明社会和谐是影响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的主要矛盾,人口社会学因素对西南边疆民族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有一定影响。
- 罗鸣春李春波
- 关键词:心理和谐西南边疆影响因素
- 提高大专生思想教育时效性促进校园和谐的实施方案探索
- 2013年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高校的重要课题,每个学校都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制定了相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各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效果如何,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促进校园和谐,本文就某高校大专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形式及落实过程做了总结研究,探索了提高其时效性的方案。
- 李艳清李焱李永梅张晓云
- 关键词:思想教育
- 司法人员压力应对方式研究——基于楚雄地区51个样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探究司法人员压力应对方式特点,本研究以"应对方式问卷"对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51名司法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司法人员首先采用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方式,如果问题无法立即解决,则会采用中庸处世、幻想、忍耐等方式;较少采用求助、回避方式;直接发泄的方式采用最少.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都影响到司法人员应对方式选择的倾向性.女性司法人员较男性司法人员更偏向于运用中庸处世;中年司法人员比青年司法人员更易采取回避;大专以上司法人员较大专以下司法人员更偏向于采用中庸处世;未婚司法人员较已婚司法人员更偏向于运用中庸处世;汉族司法人员较少数民族司法人员更偏向于运用求助.结论:司法人员面对压力时倾向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相关因素影响司法人员应对方式选择.本次研究探讨司法人员压力应对方式特点,为司法人员缓解压力提供参考.
- 胡洁钟慧罗红张广求罗鸣春
- 关键词:司法人员
- 预科生民族团结心理特点及培育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民族团结心理培育是做好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前提。为了解预科生的民族团结心理现状及特点,并据此探讨培育预科生的民族团结心理的措施和经验。本研究采用整群普测方法,对2454名在校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调查工具是民族团结心理量表,包括民族团结认知、团结认同、团结态度及行为倾向三个维度。结果表明,民族预科生的民族团结心理水平较高;女生的民族团结心理分数高于男生;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预科生民族团结心理分数越高;高考类别为文科和理科的预科生民族团结心理分数显著高于艺术体育类学生;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预科生的民族团结认同分数较高;家庭经济困难的预科生的民族团结心理分数显著低于家庭经济一般及经济富裕的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预科生的民族团结心理得分差异不显著;预科前就读于民族学校、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及内地班的预科生的民族团结心理得分无显著差异。针对民族预科生民族团结心理的现状及特点,文章对民族预科生民族团结心理的培育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 罗鸣春和仕杰陈家敏常敬
-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
- 云南少数民族居民心理和谐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居民心理和谐与生活质量关系。方法在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抽取1758名成人被试,应用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测试。结果云南少数民族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3.67±0.54)分]处在不确定到基本和谐区间内;31.40%的居民心理和谐程度较高;57.20%的居民心理和谐水平处于"不确定"到"基本和谐"之间;另有11.40%的居民心理不和谐。生活质量总均分[(3.30±0.49)分]处在"一般"到"较好"区间内,9.50%的居民生活质量评定为"好"和"极好",86.18%评为"一般",4.32%评为"差"和"极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汉族的心理和谐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少数民族;民族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和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1),心理和谐总均分与生活质量总均分相关最高(r=0.61,P<0.001);心理和谐总均分是生活质量最有力的预测指标。结论云南少数民族居民心理和谐水平接近基本和谐,生活质量评分处于一般水平,两者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生活质量与心理和谐显著相关;促进民族居民心理和谐可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 罗鸣春谷雨倪晓昉付粉杰高媛
- 关键词:心理和谐生活质量
-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和谐与感激和幸福的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相关因素,明确幸福感、感激与心理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云南某民族大学500名学生施测,采用总体幸福测验(GHT)、感激问卷(GQ-6)、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幸福感与心理和谐水平呈正相关(r=0.597,P<0.01),感激与心理和谐呈显著正相关(r=0.428,P<0.01),感激与幸福感水平越高,则心理和谐水平就越高。回归分析表明,幸福感(β=0.506,P<0.001)和感激(β=0.218,P<0.001)能够显著预测心理和谐水平,可解释心理和谐39.30%的方差变异,幸福感和感激可作为预测心理和谐的重要变量。结论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感激与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
- 罗鸣春陈家敏常敬和仕杰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和谐感激
- 云南民族居民应对方式与心理和谐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边疆民族居民应对方式与心理和谐关系。方法在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抽取1758名成人,应用民族成年人应对方式量表(CSS-EA)和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进行测试。结果云南民族成年人优先采用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方式,其次是中庸处世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求助、回避、发泄的应对方式。男性较多地采用问题解决、中庸处世、回避、发泄的应对方式;女性较多地采用求助、幻想、忍耐等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云南民族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3.67±0.54分)处在不确定到基本和谐区间内;31.40%的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较高;57.20%的居民处于不确定到基本和谐区间;另有11.40%的居民心理不和谐。高和谐组在中庸处世、问题解决维度上的得分高于低和谐组,而且问题解决、中庸处世分数与心理和谐分数正相关。低和谐组在发泄、回避、忍耐三维度得分高于高和谐组,发泄、回避、忍耐均与心理和谐水平负相关。结论问题解决取向、中庸应对方式对心理和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发泄、回避、忍耐这类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和谐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好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有效促进民众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
- 罗鸣春邓梅高俊付粉杰高媛
- 关键词:心理和谐
- 云南省居民心理和谐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3年
- 心理和谐是个体心理的自我平衡状态及自主调适过程,即个人在自我、他人、社会和环境关系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总体心理感受的平衡与调适的动态过程,是基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提出的全新概念。心理平衡是心理和谐的基本状态,
- 罗鸣春邓梅高媛付粉杰
- 关键词:心理和谐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