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8055)

作品数:11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吴京孟少平梁仁杰于琦蔡小宁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应力
  • 3篇预应力
  • 3篇能力谱
  • 3篇抗震
  • 2篇弹塑性
  • 2篇等效阻尼
  • 2篇等效阻尼比
  • 2篇预应力混凝土
  • 2篇振动台
  • 2篇土结构
  • 2篇能力谱法
  • 2篇屈曲
  • 2篇屈曲约束
  • 2篇屈曲约束支撑
  • 2篇阻尼
  • 2篇阻尼比
  • 2篇混凝土结构
  • 2篇反应谱
  • 1篇弹塑性反应

机构

  • 11篇东南大学
  • 3篇华东建筑设计...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吴京
  • 7篇孟少平
  • 4篇梁仁杰
  • 3篇于琦
  • 2篇王春林
  • 2篇周臻
  • 2篇孙巍巍
  • 2篇蔡小宁
  • 1篇程文瀼
  • 1篇陈忠范
  • 1篇王燕华
  • 1篇郑开启
  • 1篇陆飞
  • 1篇尤国萍
  • 1篇陈佳佳
  • 1篇张志
  • 1篇石建华

传媒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工程力学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需求曲线的能力谱评价方法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在计算能力谱方法需求曲线时,考虑了基于结构等效阻尼比和R--μT关系2种对弹性反应谱的折减方式,并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作为比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能力谱评价方法对多层结构进行抗震能力分析是可行的,在弹性范围,2种折减方式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进入塑性后,有较大差别.传统能力谱法考虑等效阻尼比低估了结构的变形,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假设和实际阻尼表现不符,由于R-μ-T关系的改进能力谱法和时程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在对结构进行抗震能力评价时,采用考虑R--μT关系的改进方法可有效地提高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梁仁杰吴京孟少平
关键词:能力谱方法等效阻尼比
屈曲约束支撑线接触长度的简化计算
2009年
针对屈曲约束支撑,提出了核心单元与约束单元由点接触过渡到线接触时,线接触长度的简化计算方法.针对所采用的力学模型,利用轴心受压杆件的四阶微分方程,忽略不稳定的偶数阶反对称屈曲模态,并引入线接触终止点处杆件曲率为零的简化假定,推导了核心单元与约束单元发生线接触时的荷载变化范围以及挠度计算公式,重点讨论线接触段最大长度的简化计算.理论分析表明:线接触长度与核心单元和约束单元的间隙无关,仅与核心单元两端的约束情况有关;当核心单元两端采用铰接时,线接触段的最大长度为L/2(L为核心单元的长度),随着轴向荷载P的增大,将发生线接触段的再次屈曲;当两端采用固定连接时,线接触段的最大长度为L/3,随着轴向荷载P的增大,也将发生再次屈曲.该公式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具有简单的表达形式,适合进行接触长度的快速求解.
尤国萍吴京
关键词:屈曲约束支撑轴压线接触
单向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设计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深入了解自行组装模式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性能,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振动方向、驱动方式、台面尺寸及控制模式等方面振动台参数的设计与分析方法,阐述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以及组成部件参数的优化过程.东南大学自行组装的振动台系统参数设定为单水平向,电液伺服驱动,钢焊结构台面,台面尺寸6m×4m,最大承载模型重30t,最大加速度1.5g,最大速度600cm/s,最大行程±250mm,最大激振力±1 000kN,频率范围0.1~50Hz。在空荷载和钢架模型荷载情况下,利用EL-Centro地震波、Taft地震和Kobe地震波在压缩比为1∶1,1∶2,1∶3,1∶4的情况下进行地震模拟试验,波形相干系数均大于0.75.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组装振动台的波形失真小,动态性能稳定,可以满足大部分抗震试验的需要.
王燕华程文瀼陈忠范陆飞
关键词:地震模拟振动台电液伺服系统
顶底角钢连接半刚性钢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为了研究顶底角钢连接半刚性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介绍相关文献中角钢的屈服荷载及初始刚度的计算,基于角钢的拉压试验结果,验证角钢的屈服荷载及初始刚度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并对角钢的屈服荷载计算公式进行修正,进而提出角钢在反复拉压荷载下的恢复力模型;编制角钢连接单元,提出基于有限元软件OpenSEES的顶底角钢连接半刚性钢结构的建模方法,对顶底角钢连接半刚性钢结构低周往复试验、振动台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建模方法具有单元少、自由度少、建模方便、计算效率高、耗时少等优点,采用该文方法进行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精度能满足工程需求。
蔡小宁孟少平孙巍巍吴京
关键词:半刚性恢复力模型顶底角钢数值模拟抗震性能
预应力预制混合装配双肢墙弹塑性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提出了新型预应力预制混合装配双肢墙(PPHCW)结构,推导了PPHCW的整体性系数和肢强系数的计算公式,以DRAIN-2DX软件为分析平台,基于自行开发的5,12号单元,对PPHCW结构的弹塑性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包括:肢强系数、整体性系数、连接钢筋面积、预应力筋面积、有效预应力和墙肢纵筋配筋率.结果表明:增加连接钢筋及预应力筋面积,减小有效预应力、墙肢纵筋配筋率和整体性系数可延迟连梁中预应力筋的屈服;随整体性系数、预应力筋和连接钢筋的面积、墙肢纵筋配筋率的增大及肢强系数的减小,结构承载力随之提高;上述参数对结构延性均有影响,但其影响结果与结构的破坏极限状态相关;与整体性系数相比,耦联率可综合反映结构几何尺寸、连梁与墙肢配筋对结构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蔡小宁孟少平孙巍巍陈佳佳吴京
关键词:预应力弹塑性性能
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的多波屈曲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的受力形态是影响其低周疲劳特性和滞回特性的重要因素。基于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的受力特点,建立了基本假定,并依据承受轴向荷载和侧向荷载杆件的平衡方程,推导了核心单元与约束单元点接触和线接触状态下的挠曲线方程,揭示了其在持续增大的轴向力作用下点接触、线接触和新波生成交替出现的多波屈曲过程。算例分析表明:该文提出的计算公式与数值分析计算结果相一致,可用以描述核心单元在约束单元内的受力特性。
吴京梁仁杰王春林石建华
关键词:屈曲约束支撑挠曲线
能力谱法中等效阻尼比的误差分析及假设检验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一单自由度和一多自由度算例,对考虑等效阻尼比的传统能力谱法和采用弹塑性反应谱的改进方法进行比较,并和非线性动力分析对比。为验证等效阻尼比的假定,构造了能产生完整、对称滞回环的特殊地震动。结果表明:采用等效线性体系考虑附加阻尼的传统方法低估了结构响应,有较大误差;同时说明结构的塑性滞回耗能与等效阻尼比并无直接联系,即等效阻尼比的假设并不准确;而采用弹塑性需求曲线的改进方法和真实反应吻合较好。
梁仁杰吴京孟少平
关键词:能力谱法等效阻尼比弹塑性反应谱
基于变形与能量双重准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评估被引量:23
2011年
为了准确评估结构地震损伤,首先对能力谱法进行改进,考虑高阶模态及动力特性改变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基于能量准则的能力谱和弹塑性需求谱计算结构最大顶点位移。其次,推导多自由度体系(MDOF)与等效单自由度(ESDOF)体系的滞回耗能转化关系,利用多模态ESDOF体系的概念评估结构滞回耗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同时引入结构地震变形与滞回耗能,改进模态往复pushover分析方法(MMCP),采用隐式双参数模型评估结构地震损伤。将该方法应用于两个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果表明:MMCP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地震作用,在精确的结构地震位移和滞洄耗能评估基础上,能够准确地预测结构整体和层间损伤。MMCP法还可以与设计反应谱相联系,使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安全度。
于琦孟少平吴京
关键词:滞回耗能钢筋混凝土抗震评估能力谱法多模态
边柱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国内的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PC框架)大都是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简称89规范)进行设计,研究表明,其耗能机制为层间屈服机制。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对基于89规范设计的三层两跨空间PC框架进行了边柱加强,并完成了1∶7.2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试验表明:加强的边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推迟,结构损伤在各楼层分布均匀,模型能够形成梁端和柱端出铰的混合出铰机制,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大大提高。此外,脉冲型近场地震动Chi-Chi波对结构的位移响应影响更大,而El Centro波则更容易激发模型的高阶振型。
张志孟少平于琦周臻
关键词:预应力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
基于非线性静力分析的地震强度直接计算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依据给定延性系数下地震强度和伪加速度响应之间的正比规律,提出了根据非线性静力分析得到的结构响应求解特定地震波形下相应地震强度的直接计算方法。建议的直接计算方法基于非线性静力分析得到的能力曲线,通过建立弹塑性体系伪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与延性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快速求解曲线上各点对应的地震强度,建立可用于新一代基于性态抗震能力分析的结构响应函数。与已有寻求特定地震强度下结构响应性态点的计算方法不同,所提出的计算方法从能力曲线上的任一点出发,求解过程中仅有一个未知量,避免了迭代或试算。它既适用于平滑的设计谱,也适用于针对特定地震波的实际反应谱。在求得的结构响应曲线上,根据特定的地震强度,可以准确地反求性态点。针对实际反应谱和设计谱,通过算例分别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和Chopra的算例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建议的计算方法不仅准确,而且过程直接、计算快捷。
吴京梁仁杰王春林周臻
关键词:地震强度延性系数反应谱非线性静力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