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395)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席贻龙李瑶王爱民李志超潘玲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温度
  • 7篇轮虫
  • 6篇臂尾轮虫
  • 4篇食物密度
  • 4篇种群
  • 4篇萼花臂尾轮虫
  • 3篇生活史特征
  • 2篇栅藻
  • 2篇水温
  • 2篇种群增长
  • 2篇斜生栅藻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含量
  • 1篇厌氧
  • 1篇有丝分裂
  • 1篇有丝分裂指数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实验种群
  • 1篇实验种群增长

机构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席贻龙
  • 3篇周俊
  • 3篇王爱民
  • 3篇李瑶
  • 3篇李志超
  • 3篇温新利
  • 3篇潘玲
  • 2篇张烨
  • 1篇刘桂云
  • 1篇王金霞
  • 1篇周彬
  • 1篇李真
  • 1篇赵清清
  • 1篇谢萍
  • 1篇王敏
  • 1篇彭彬
  • 1篇宁乐锋
  • 1篇周澳
  • 1篇孙强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藻密度下Zn^2+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比较不同食物密度下污染物浓度对受试生物的慢性毒性,筛选出以轮虫为受试生物对水环境中Zn2+污染进行监测的敏感指标,在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2.0×106和4.0×106个/m L)下不同浓度(0、0.1、0.3、0.5、0.7、0.9 mg/L)的Zn2+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5℃以及1.0×106、2.0×106和4.0×106个/m L藻密度下Zn2+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 h LC50值分别是6.647、8.102和5.873 mg/L。与各食物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当食物密度为1.0×106个/m L时,各浓度的Zn2+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各种群增长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食物密度为2.0×106个/m L时,各浓度的Zn2+均显著延长了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平均寿命,提高了轮虫的净生殖率;除0.3 mg/L外,其他浓度的Zn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当食物密度为4.0×106个/m L时,0.1、0.3和0.7mg/L的Zn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0.7和0.9 mg/L的Zn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藻密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Zn2+浓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藻密度和Zn2+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生命期望、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2.0×106个/m L食物密度下,Zn2+浓度与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平均寿命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4.0×106个/m L食物密度下,Zn2+浓度与轮虫的后代混交率间也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赵清清席贻龙李志超潘玲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温度和取材时的根长度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根尖有丝分裂指数有显著影响。大蒜根尖有丝分裂指数显著高于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指数。较低温度下,洋葱和大蒜的根尖有丝分裂指数先随取材时根长度的增加而增高;达到最高值后,有丝分裂指数随取材时根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最高有丝分裂指数对应的根长较长。随着温度升高,最高有丝分裂指数对应的根长变短。
李志超席贻龙周俊
关键词:温度
温度和食物密度对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cells/ml)对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总生殖率、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等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密度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密度与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显著缩短.轮虫的净生殖率在15℃下最低,30℃下最高,20和25℃间无显著差异;轮虫的总生殖率在15℃下较低,20、25和30℃下较高且三者间无显著差异;轮虫的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均在3.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较高,1.0×106和5.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较低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宁乐锋席贻龙孙强周澳
关键词:温度食物密度生活史特征
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厌氧保存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变化
2016年
以采自芜湖市镇湖水体中的11个角哭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克隆为对象,在(25±1)℃,0.5×106、1.0×106和2.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Scenedemus obliquus)密度下,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多样性.结果表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密度、种群中的平均混交率和平均受精率与食物密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克隆多样性,食物密度、克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密度、平均混交率和平均受精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研究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克隆在所有的食物密度和克隆组合中,克隆2在2.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的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均最高,克隆3在1.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平均混交率最高,克隆3和9在2.0×106个细胞/mL食物密度下的平均受精率最高.因此,在开展角突臂尾轮虫的规模化培养时,拟首选克隆2和2.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密度;而欲开展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批量生产,则拟选择克隆3和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密度.
彭彬曹宏源潘玲席贻龙
关键词:角突臂尾轮虫食物密度
温度和光照对长春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长春花是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了探索适宜长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了温度(20℃、24℃、28℃和30℃)和光照条件(每日连续光照14h和全黑暗)对经自来水浸种24h后的长春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幼苗的芽长和干重均受光照条件、温度以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种子的发芽势、幼苗的鲜重受光照条件以及光照条件和温度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幼苗的根长仅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1).各光照和温度条件组合间,种子在黑暗、20℃-28℃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黑暗、24℃和28℃下的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的根在光照和28℃以及黑暗和24℃下较长,芽在黑暗、24℃-30℃下最长,鲜重在光照和24℃以及黑暗和20℃-30℃下最大,干重在光照、24℃下最大.黑暗、24℃是长春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条件.
潘玲张烨李真席贻龙
关键词:温度光照种子发芽幼苗生长
两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动态对水体氮磷含量及“下行效应”的响应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讨氮和磷、"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在轮虫群落结构时空变动调控中的相对重要性,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每月两次采集了芜湖市九莲塘和汀棠湖中的轮虫样品,利用相关分析法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与水体理化因子及其潜在捕食者密度间的关系。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表明,两湖均处在富营养化初期。除了总氮和硝态氮的年均浓度、晶囊轮虫(Asplanchna)和剑水蚤(Cyclopoidea)无节幼体的年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两湖泊的其他水环境因子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室鉴定发现九莲塘中共有轮虫48种,隶属于15科21属;汀棠湖中共有轮虫55种,隶属于15科24属。两湖泊中,疣毛轮虫(Synchaeta)、臂尾轮虫(Brachionus)和异尾轮虫(Trichocerca)均是主要轮虫类群,而密度优势种分别有7种和4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含量与九莲塘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N含量却与汀棠湖轮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两湖泊中的轮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水体中的TN∶TP(质量比)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CCA分析结果显示,九莲塘中桡足类和其无节幼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批次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Ⅰ类,汀棠湖中晶囊轮虫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批次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Ⅱ类,而其他的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很低或未出现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Ⅲ类。研究结果表明,湖泊中的TN∶TP(质量比)可能是反映N和P含量对轮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程度的较为合适的指标。当水体中的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较高时,两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变动均主要取决于"下行效应";而当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很低时,"上行效应"可能是调控两湖泊轮虫群落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谢萍席贻龙温新利周俊李瑶牛翔翔王爱民王金霞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氮磷含量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20℃、25℃和30℃ 3个温度,0、10%、20%和40%4个土豆浓度以及0、2%、5%和8% 4个葡萄糖浓度条件下,通过三因素交互实验,发现酵母菌在25℃、8%葡萄糖浓度和40%土豆浓度组合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率最高;在20℃、5%葡萄糖浓度和20%土豆浓度,20℃、8%葡萄糖浓度和10%~20%土豆浓度,30℃、8%葡萄糖浓度和10%~40%土豆浓度等组合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适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
周俊席贻龙李志超
关键词:酵母菌种群数量温度葡萄糖浓度
利用种群增长研究镜湖夏季萼花臂尾轮虫对水温的适应被引量:1
2014年
运用种群增长实验方法,在4个温度(20℃、24℃、28℃和32℃)和3个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in)Kuetzing]密度(1.0×106、2.0×106和4.0×106 cells/mL)共12个条件组合下研究了镜湖夏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Pallas)的种群增长率、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等生殖参数。结果表明,在各食物密度下,轮虫种群增长率均在28℃和32℃下最高。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等与温度间的关系因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温度对种群增长率、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食物密度对种群增长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混交率、平均受精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在1.0×106、2.0×106和4.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密度以及28℃和32℃下,轮虫具有较高的种群增长率(1.50—1.95/d)表明该种群能够适应较高的水温,水温不是导致其在夏季水体中具有极低的种群密度(远低于1个/L)的直接因素。在种群存在于镜湖水体期间(7月初至12月初),特别是当水温降至20℃左右时,其较高的休眠卵产量为该种群在次年的同一时段在水体中重新出现提供了保证。
王敏席贻龙周彬张烨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温度
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对水温的适应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对水温的适应,探讨其在春季的种群消长机制,运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温度(12℃、16℃、20℃和24℃)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个/mL)对冬季采自芜湖市汀棠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总生殖率、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总生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食物密度以及食物密度与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在12℃下较长,16、20℃和24℃下较短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世代时间在12℃下最长,16℃和24℃下最短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净生殖率在16℃下较高,12、20℃和24℃下较低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在12℃下最低,16℃下最高,20℃和24℃间无显著性差异。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在16℃下的适合度最高,这或许是该水体中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密度在3月中旬(此时水温为17℃)达到春季最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爱民席贻龙牛翔翔李瑶温新利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温度食物密度种群动态
汀棠湖萼花臂尾轮虫姊妹种组成和生活史特征的时间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于2011年7月对汀棠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进行了每周1次的采集、实验室克隆培养、DNA提取、COI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结构的时间变化;参照采样期间自然水温的波动范围(28—32℃)和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汀棠湖水体中藻类和有机碎屑等的丰富程度,选择了在28℃和32℃等2个温度以及1.0×106、3.0×106和5.0×106个细胞/m L等3个较高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轮虫姊妹种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包括生命期望、平均寿命、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59条序列共定义了38个单倍型,系统发生分析将38个单倍型分为2个支系,2支系间的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3.9%—15.6%,2支系应为2个姊妹种(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姊妹种T1的相对丰度由第1采集批次向第3采集批次快速降低,至第4采集批次时从水体中消失;与此相反,姊妹种T2的相对丰度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但8月初从水体中消失。姊妹种T1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姊妹种T2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随着采集批次的增加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较低(<20个/L)的种复合体密度下,两姊妹种之间不会因为食物或空间资源等产生竞争;两姊妹种在种群内禀增长率等主要适合度参数之间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它们能够共存于汀棠湖水体中的另一主要原因。而姊妹种T1和姊妹种T2在7月29日和8月5日依次从水体中消失则与它们在1周前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显著降低(P<0.05)有关。消失时间上的差异可能在于姊妹种T1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不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5),而姊妹种T2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大(P<0.05)。
李瑶席贻龙王爱民牛翔翔温新利刘桂云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姊妹种温度食物密度生活史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