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73)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康晓静普雄明吴秀娟张德志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突变
  • 3篇基因
  • 2篇掌跖
  • 2篇掌跖角化
  • 2篇掌跖角化病
  • 2篇松解性
  • 2篇基因突变
  • 2篇角化病
  • 2篇表皮
  • 2篇表皮松解
  • 2篇表皮松解性
  • 2篇表皮松解性掌...
  • 1篇对症
  • 1篇对症治疗
  • 1篇指节垫
  • 1篇突变研究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维吾尔
  • 1篇基因研究

机构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沧州市中西医...

作者

  • 3篇康晓静
  • 2篇吴秀娟
  • 2篇普雄明
  • 1篇陈军
  • 1篇何玉红
  • 1篇刘建勇
  • 1篇吴卫东
  • 1篇唐小辉
  • 1篇孙淼
  • 1篇迪力努尔
  • 1篇高峰
  • 1篇张德志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1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2个家系及3例散发病例外周血及息肉组织STK11基因的突变。方法PCR扩增STK11基因前8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家系1所有患者息肉组织STK11基因的外显子8检测到1个新杂合突变,第2039位碱基鸟嘌呤被胞嘧啶替代,导致308位氨基酸由色氨酸(W)转变为半胱氨酸(C),即W308C错义突变;外周血未检测到此突变位点。家系1所有患者外周血STKll基因的内含子2第12703碱基检测到1个新突变,该处发生A→G替换突变;息肉组织未检测到此突变位点。家系2所有患者外周血STK11基因的内含子7第16215碱基存在G→C杂合突变,已被前人证实为SNP。3例散发病例中未检测到突变位点。结论STK11基因G2039C突变可能是部分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发病的遗传基础。
康晓静田艳高峰张德志吴秀娟普雄明
关键词:基因STK11突变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EPPK)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随着国内外家系报道的不断增多,对该病有了新的认识。药物卡培他滨可能是其致病因素,临床中部分EPPK患者并发指节垫,现总结了近几年所发现的导致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的7种不同的角蛋白1、9基因突变类型,此外异维A酸在本病中的治疗作用尚需进一步确认。现就EPPK的致病因素、分子遗传学研究、临床表现及治疗予以综述。
陈军康晓静
关键词:掌跖角化病基因突变指节垫对症治疗
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维吾尔家系致病基因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一个维吾尔族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epidermolyticpalmoplantarkeratoderma,EPPK)家系角蛋白9基因(keratin9gene,KRT9)进行测序,以检测其是否为该病的致病基因。方法提取新疆地区一个维吾尔族EPPK家系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已知候选基因KRT9和KRT1,分别对其所在染色体位置17q12-q21和12q13选取遗传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研究,确定连锁区域后,对区域内KRT9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分别得到48个家庭成员遗传标记的基因型和单倍型,经Linkage软件计算分析,发现标记D17S1787在θ=0时Lod值达到8.65,并最终将该病候选区域定位于遗传标记17/TGj36620115-D17S846之间约1Mb范围内。排除该病与位于染色体12q13上的遗传标记D12S96(θ=0时Lod=-θ)连锁。末发现KRT9基因存在致病性突变。结论提示该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1.2上(chr17:3662008337146934)约1Mb区域内,且突变位点不位于KRT9基因编码区。
唐小辉康晓静孙淼迪力努尔何玉红吴秀娟刘建勇吴卫东普雄明
关键词: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17号染色体基因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