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F-IGCEA-0608-2-18)

作品数:2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竹琪张培震王庆良吴建平房立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地震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
  • 1篇汶川地震
  • 1篇龙门山
  • 1篇库仑应力
  • 1篇库仑应力变化
  • 1篇川西高原

机构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2篇张培震
  • 2篇张竹琪
  • 1篇王庆良
  • 1篇任治坤
  • 1篇王伟涛
  • 1篇房立华
  • 1篇吴建平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龙门山高倾角逆断层结构与孕震机制被引量:28
2010年
针对汶川8.0级地震的主破裂面是否以陡立倾角延伸至地壳深部的争议,我们的研究旨在明确发震断层形态随深度分布的二维结构特征,即断层的倾角及相应段落的深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发震断层的孕震和发震机理.利用子空间置信域非线性反演方法,通过拟合近场的同震水准变形,获得了分别对应于清平北川和南坝一青川发震断层的二维弹性位错模型.结果显示,此次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发震断层系统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区特征.以北川南坝为过渡带,北川以南至清平的发震构造为二元结构,包括两部分:一是浅部高倾角的逆断层,倾角在70°~80°以上,底部深度可达10~15 km,同震位错主要发生在10 km以上深度,平均位错超过6 m;二是深部缓倾角的逆断层,反演得其倾角约25°,底部可达30 km深度,位错主要分布于断层的顶部和底部,平均位错约4 m.南坝以北的发震断层为单一结构的逆断层,倾角约60°~70°,逆断层位错分布于10 km深度以上,平均位错小于2 m.余震分布和主震震源机制也支持清平以南发震断层为二元结构的推论.有限元模拟显示,在二元结构的逆断层系统中,通过提高断层面上正的库仑应力,深部缓倾角的逆断层活动对浅部高倾角逆断层有明显的促震作用.模拟还显示地壳缩短不是现今松潘地块地表垂直变形的主要原因,垂直变形更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相对四川盆地的差异抬升.对高倾角逆断层的库仑应力作用显示,差异抬升对龙门山逆断层活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张竹琪张培震王庆良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川西高原四川盆地
芦山7.0级地震:特殊的弯曲断层地震被引量:11
2013年
精定位结果显示芦山7.0级地震余震的空间分布类似"半碗"形,据此推测主震破裂面为弯曲程度较高的曲面.运动学分析显示,即使断层两盘之间为单一方向的水平相对运动,这种曲面断层的位错方式也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断层面上以逆断为主,但在断层面北翼边缘存在明显的正断位错;另外,断层面的北翼和南翼分别呈现左旋和右旋特征.余震的分布规模显示断层面可能还没完全破坏;曲面断层面上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分析显示,与位错区相邻部位的应力有显著加载,相关部位的地震危险性有可能增加.同震应力分析还显示,曲面断层面上的地震不一定导致位错区应力卸载,显示出芦山地震断层是一种特殊的断层结构,其特殊性可能与断层面高度弯曲有关.
张竹琪王伟涛任治坤张培震房立华吴建平
关键词:库仑应力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