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321)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陈雯惠彦金志丰吕卫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制造业
  • 2篇人口
  • 1篇制造业产业
  • 1篇制造业产业集...
  • 1篇人口城镇化
  • 1篇人口分布
  • 1篇省制
  • 1篇土地发展权
  • 1篇土地管理
  • 1篇土地增值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点
  • 1篇农村居民点用...
  • 1篇区位
  • 1篇区位选择
  • 1篇主成份分析
  • 1篇主成份分析法
  • 1篇居民点
  • 1篇居民点用地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陈雯
  • 3篇惠彦
  • 2篇吕卫国
  • 2篇金志丰

传媒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城市问题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研究--以常熟市为例被引量:19
2009年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地块总面积之比作为主要判别标准,以相对人口密度作为次要判别标准,结合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连接状况,判别城乡地域并核定城镇人口。并以常熟市为案例,对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全市城镇区用地27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城镇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33%,符合常熟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的标准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操作简便,具有在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惠彦金志丰陈雯
关键词:城乡划分城镇人口建成区
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及其空间集聚特征被引量:14
2009年
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固有特征,也是产业集群识别和分析的核心。采用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的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重点对江苏省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均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通过比较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下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特征,发现,各集群空间集聚范围有一定差异,钢铁、机械装备制造集群、石油、化学加工集群和汽车制造集群的空间集聚范围明显超越县域在市域,电子、通讯制造集群集聚范围在县域和市域尺度同时存在,而棉毛纺织服装制造集群集聚范围主要在县域。还发现,各集群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差异,电子、通讯制造集群无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间集聚程度最高,达高集聚水平,表明电子、通讯制造集群内外部性很高,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汽车制造集群集聚程度较低,其他集群集聚程度为中等水平。
吕卫国陈雯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群主成份分析法
转型期南京市制造业郊区化及区位选择被引量:5
2010年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城市郊区化有着深层的制度和经济背景。以南京为例,重点研究了制造业郊区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南京制造业企业空间聚散格局及郊区化程度,而后建立一个在我国经济和制度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郊区化的理论框架,就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转型对制造业郊区化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导出相关要素,采用计量模型对要素检验进行,对其作用方向和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制造业已进入明显的郊区化进程,城市近郊区的一些重点街镇和中心区外缘的少部分街道是制造业郊区化集聚的主要方向。并认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退二进三"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有偿使用、郊区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制造业郊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吕卫国
英国土地增值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借鉴被引量:13
2008年
研究目的:研究英国土地增值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得失,为中国的土地增值管理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英国于二战后数次立法,以发展费或改善金的形式,回收土地增值收益,但没有取得预期成效。1990年以来,地方政府在授予规划许可的同时,以规划义务的形式,回收部分土地增值收益,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偿。研究结论:在土地发展权归国家所有的情况下,要改革深层次的体制缺陷,让土地增值收益部分回归社区。
惠彦陈雯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发展权
常熟市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常熟市建设用地扩展和人口分布变迁情况,揭示了常熟市人口城镇化的特征。指出1984-2005年间,常熟市的农村人口向城区和镇区梯次转移,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同时,由于城镇化的不完全、不彻底,在农村居民数量减少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少,城镇化率被高估。
惠彦金志丰陈雯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口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