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14301)

作品数:31 被引量:414H指数:14
相关作者:朱光林少泽谢成龙严乐佳宋利宏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断层
  • 7篇变质
  • 6篇断裂带
  • 6篇杂岩
  • 6篇造山带
  • 6篇裂带
  • 6篇剪切带
  • 6篇变质核
  • 6篇变质核杂岩
  • 5篇郯庐断裂
  • 5篇高邮凹陷
  • 5篇凹陷
  • 4篇定年
  • 4篇新生代
  • 4篇燕山构造带
  • 4篇韧性剪切
  • 4篇韧性剪切带
  • 4篇郯庐断裂带
  • 4篇基底
  • 3篇盆地

机构

  • 16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首钢地质勘查...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6篇朱光
  • 7篇林少泽
  • 6篇谢成龙
  • 5篇严乐佳
  • 5篇刘池洋
  • 5篇宋利宏
  • 4篇姜芹芹
  • 4篇刘备
  • 4篇赵田
  • 3篇陈印
  • 3篇刘俊来
  • 3篇王建强
  • 3篇邓煜
  • 2篇葛肖虹
  • 2篇任收麦
  • 2篇张必龙
  • 2篇袁四化
  • 2篇赵红格
  • 1篇郭磊
  • 1篇刘江

传媒

  • 4篇Scienc...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Scienc...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井矿盐
  • 1篇Acta G...
  • 1篇安徽地质
  • 1篇地质学刊
  • 1篇Journa...
  • 1篇2016中国...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邮凹陷南断阶调节带断层构造特征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在高邮凹陷南断阶北界上,始新世出现的总体北北东走向、左阶雁列状真②断层带内发育了许庄与方巷调节带。各反射层构造图显示,这两个调节带内部发育了连接与非连接两大类断层。其中连接断层可分为垂向连接、斜向连接与弧形连接3类;而非连接断层可分为同向平行断层、区域斜向正断层、斜向与横向断坡拉张断层、斜向与垂向连接—扩展断层、派生斜列断层、网状断层8类。本文通过有限差分法与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再现了调节带内各类断层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调节带内的断层一方面是区域应力直接作用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边界断层斜向拉张与扩展、断坡弯曲等影响的结果。故而,调节带内断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形成复杂的断层组合。
姜芹芹谢成龙朱光
关键词:数值模拟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第四纪活动规律探讨被引量:20
2013年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也称为营潍断裂带。文中利用一系列地震剖面,对营潍断裂带第四纪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活动方式与时间、应力场及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其第四纪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广泛而强烈,基本上继承了新近纪的断裂格局,由东、西两支主干断裂构成,各自呈左阶雁列式展布。其主干断裂在第四系内陡立的断面、常见的第四系背斜构造及区域上NEE SWW向挤压应力状态,皆表明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呈逆右行平移活动。大量的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带渤中地区为全新世活断层,而潍北—莱州湾和辽东湾地区呈现为全新世、晚更新世与第四纪活断层相间出现的现象。地震分布表明,该断裂带近代在中段渤中地区活动性最强,而南、北段活动性较弱。
胡惟朱光宋利宏严乐佳刘备
关键词:第四纪活断层
渤海海域新近纪断层成因与动力学状态被引量:45
2013年
新近纪是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于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特征和盆地格局。大量的盆地勘探资料显示,海域新近系内发育了大量张性、张扭性断层,主要为近东西向断层,其次为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和局部的大型北西向断层。这一断层格局与下伏古近系相似,但断层活动强度明显较弱,属于坳陷型盆地内的断层活动。断层的平、剖面特征表明,近东西向者为正断层,北北东与北西向断层分别为右行、左行平移正断层。各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指示,海域古近纪处于南北向的弱伸展环境。近东西向断层小型者多为新生正断层,大型者常是早期断层的复活,皆为区域拉张作用的直接结果。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与北西向断层皆为继承性活动,其走滑是斜向拉张的结果。郯庐断裂带较强的张扭性活动一方面使旁侧派生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的小型正断层,另一方面使其旁侧各类断层密度明显增大。海域新近纪的弱伸展环境结束于新近纪末一次区域性挤压事件。
詹润朱光杨贵丽林少泽严乐佳姜芹芹
关键词: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
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及演化被引量:21
2015年
利用大量的渤海油气勘探资料与成果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特点综合分析,揭示出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地层抬升剥蚀及褶皱作用,对辽东湾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西部地区现今构造特征主要受前期伸展断层控制,构造改造作用较弱;而东部地区构造改造作用强烈,辽东凸起是在后期构造改造作用下形成的,分隔现今的辽中凹陷与辽东凹陷。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新生代早期活动特征不明显,始新世末-渐新世主要以伸展作用叠加右旋走滑作用为主;渐新世末-新近纪晚期以右旋走滑作用为主,断裂带活动不控制辽东湾东部地区的沉积。辽东湾坳陷新生代的演化整体可划分为断陷期(孔店组沉积期-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断坳改造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期)、走滑改造期(馆陶组沉积期至今)3个演化阶段。现今辽东湾坳陷构造格局与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前古构造格局的差异性,对该区海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贾楠刘池洋张功成黄雷赵俊峰
关键词:右旋走滑
内蒙古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40Ar-^39Ar定年及其构造含义被引量:9
2014年
晚中生代,内蒙古大青山依次经历晚侏罗世盘羊山逆冲推覆、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伸展、早白垩世大青山逆冲推覆断层及早白垩世以来高角度正断层复杂构造演化。其中,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的冷却时间和抬升机制的制约尚不明确。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采用逐步加热40Ar-39Ar定年法对韧性剪切带内不同单矿物的冷却年龄进行了测定。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和钾长石单矿物40Ar-39Ar冷却年龄处于120~116Ma之间。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及单矿物封闭温度,构建了韧性剪切带的冷却曲线。结果表明,韧性剪切带在122~115Ma期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快速冷却过程。这一阶段快速冷却是与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相关核部杂岩拆离折返作为大青山逆冲推覆断层上盘抬升的结果。
刘江张进江郭磊戚国伟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
南北构造带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抬升事件
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中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及地表系统的重要分界线,也是强震多发地带,长期以来被诸多地质学和地震学学者所关注。但目前对该带中-新生代期间所经历的多期构造抬升事件的研究较为薄弱,限制了对其演化过程的认识。本...
赵晓辰刘池阳赵岩罗伟
关键词:南北构造带中生代新生代
文献传递
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新生代活动演变及其沉积-改造效应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根据对覆盖区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精细解释和深入剖析,揭示在渤海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由东、西两条分支断裂带构成,二者又分别由两条主断层及多条次生断层和其间的断块组成。分支断裂带的两条主断层的间距因地而异,一般在5km左右;其结构构造和空间展布特征有别,西支表现为"两断夹一凸"的不对称地垒式,东支主要呈"花状"构造结构。通过古地质构造恢复和分期动态构造演化分析等综合研究,厘定了在新生代不同时期两条分支断裂带在该区不同单元的活动特点和构造-改造效应,进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新生代主要阶段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认为在古近纪早中期,研究区处于区域伸展沉降环境,郯庐断裂带对该区的沉积展布无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活动的明显控制沉积效应始于古近纪晚期,总体具伸展兼右行走滑属性,主要表现为切割和改造了研究区原近东西向展布的优势构造-沉积格局,同时控制了前期沉积地层的剥蚀强度及其分布范围和同期沉积。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带两条分支断裂带的活动表现出差异显著的东强西弱;于第四纪,在东支断裂带出现正花状反转构造,可能与幕式走滑兼挤压活动有关。
邓煜刘池洋王建强张东东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新生代
The Wuli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 Newly Discovered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long the Sulu Orogenic Belt, Eastern China被引量:13
2013年
与领域研究,显微镜的观察,和 EBSD 织物分析结合了,我们在 Wulian 定义可能的早白垩纪变形核心建筑群(MCC )() 沿着 Sulu 的区域() 在东方中国的 orogenic 带。MCC 具有有五个元素的典型 Cordilleran 类型:( 1 )在它下面的一个主人分开差错和砍的岩石,水晶的岩石与的一个更低的盘子( 2 )中间的外壳变形岩石,( 3 )syn运动学的 plutons ,( 4 )微弱地使变形的原生地变形的岩石的一个上面的盘子,并且( 5 )在 supradetachment 盆的白垩纪暴烈沉积的岩石。一些 postkinematic 进入抄近路穿过主人分开差错地区和二个盘子。在上面的板中, Zhucheng () 盆地下室由组成原生地 Fenzishan () 组, Jinning 时期花岗石(762834 妈) 。supradetachment 盆在上面原生地,岩石充满早白垩纪 Laiyang ()(135125 妈) 并且 Qingshan () 组(120105 妈) ,以及迟了的白垩纪 Wangshi () 组(8565 妈) 。分开差错地区在迭加的盆的底和边缘被开发。Pseudotachylite 和在分开差错的顶定位的微角砾岩层。拉长线条和生叶很好被开发在可锻砍在分开差错的带。拉长的线条显示一个运输方向将近东方到总体上的西方生叶趋势 WNW, WSW,和 SE。Protomylonite,糜棱岩,和 ultramylonite 普遍在差错被开发,转移到 mylonitic 片麻岩,并且最后到片麻岩向下。微观结构和石英比较喜欢糜棱岩总体上在高 greenschist 外形形成了到低 greenschist 外形的取向表演。矿脉基卒下盘 Wulian MCC 的变形岩石系列主要是 UHP (超离频压力) 变形岩石。Syntectonic 岩石与 Wulian MCC 分开和延期同时发展了。地质的研究证明了 MCC 与例如,小规模的恼人的岩石在分开差错的附近发展被联系堤。地球年代学结果显示 Wulian MCC 的剥光发生在大约 135122 妈。它的发展和发掘与 Sulu UHP 变态地区无关快速的发掘在三叠纪的时期期间但是源于诺思中国 Craton 和邻近的区域的外壳的�
倪金龙刘俊来唐小玲杨海波夏增明郭全军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苏鲁造山带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拆离断层变质岩系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发育机制被引量:19
2014年
位于燕山褶断带中部的云蒙山变质核杂岩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峰期破坏时的地壳伸展过程. 该核杂岩受控于其东部总体NNE走向的大水峪剪切带. 剪切带向SE倾,自南西向北东产状变缓,剥露程度变浅,中、南段出露韧性剪切带,北段为脆性正断层. 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剪切带为上盘向SE运动的伸展型剪切带. 变形温度估计结果(300-520℃)表明,所出露的中、南段韧性剪切带起源于中地壳环境,其西侧下盘卷入的塑性变形带仅为1-3 km宽,反映没有发生过广泛的中地壳塑性流动. 岩脉和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变形岩石中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定年表明,该核杂岩起始于135 Ma,在135-126 Ma 期间经历了大水峪剪切带强烈活动、上叠盆地发育及同构造岩浆侵位(135-125 Ma). 在125-114 Ma期间,该核杂岩快速隆升,大水峪剪切带同时发生伸展活动与被动隆升. 剪切带及其上盘抬升至脆性域时被一系列脆性正断层所切割或取代,显示隆升是在持续的伸展活动中发生的. 在随后的早白垩世晚期该核杂岩转入伸展背景下缓慢隆升阶段. 上述现象表明,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是早白垩世(135-100 Ma)NW-SE向持续拉伸背景下以滚动枢纽模式演化,是华北克拉通常见的板内变质核杂岩发育机制.
陈印朱光姜大志林少泽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剪切带同位素定年
高邮凹陷南断阶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晚白垩世晚期至新生代发育的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的一个典型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自南向北分为南断阶、深凹带与北斜坡。南断阶介于南界上的真①断层和北界上三条左阶雁列状真②断层之间。通过南断阶构造样式、断层活动速率与平横剖面等系统分析,本次工作得到真①断层、真②-3、真②-2和真②-1断层在整个高邮凹陷发育期的活动特征,也为该断阶带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姜芹芹朱光谢成龙郑瑜刘兆成
关键词:高邮凹陷平衡剖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