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02979068)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郝树广李鸿昌康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地理成分
  • 1篇区系
  • 1篇区系地理
  • 1篇区系地理成分
  • 1篇蝗总科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康乐
  • 1篇李鸿昌
  • 1篇郝树广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的区域性分异被引量:10
2007年
为了阐明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Acridoidea ecofaunas)的生态地理学特征,本文依据长期野外考察和文献积累数据,分别对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F1)、中温型夏绿阔叶林带(F2)、森林草原带(FS)、典型草原带(TS)、荒漠草原带(DS)、暖温型草原化荒漠亚带(SD)和典型荒漠亚带(TD)等7个不同类型植被地带(或亚带)内蝗总科区系结构组成、生态生存条件(植被、气候、土壤等)及其区系形成的生态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了各植被地带(或亚带)的蝗虫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的区域性分异及其与地带间不同植被的相关性。结论指出,由于多数蝗种具有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要食料的食性特征,而典型草原带的植被群落恰以"多年生丛生禾草及根茎禾草"为建群优势层片,其形成的丰富食物资源、多样的栖息场所、充足的日光辐射和较长的生长期以及有利于产卵孵化的土壤条件等,为蝗虫提供了最为多样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niches),故蝗虫长期受自然选择的压力,在适应协同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它们在典型草原带内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相比之下,在具有极端生态生存条件的内蒙古东部针叶林带和西部典型荒漠亚带内,分别因其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的两类不同极端气候特征的生态作用,形成了蝗虫在这两个植被地带内生存分布的生态阻限,故其拥有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其区系结构的组成种类也截然不同。
李鸿昌郝树广康乐
关键词:蝗总科区系地理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