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S017)
-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3
- 相关作者:展龙陈志刚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以黄、淮、运和三吴水利为中心被引量:3
- 2013年
- 张居正主政时期,围绕黄、淮、运三河及三吴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人事政策方面,统一水利官员的事权、延长水利官员的任期并严格责成制度;在水利资金方面,在原有水利资金的基础上,通过改折漕粮、借支他项资金、清理滩占田荡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水利资金的相对充裕;在河工夫役方面,主要依靠官府雇募,同时视水利事务的缓急繁简编派徭役,以维护水利设施,辅助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此时期水利事业的有效运营,保障了三河综合治理、三吴水利修建等重大工程的顺利竣工。
- 展龙陈志刚
- 关键词:水利事业三吴
- 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被引量:1
- 2012年
- 洪武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士风随之丕变。一是谨固柔顺成为士大夫心理的显著特征:在朝官员远祸保身,惟恭惟谨;在野处士隐者矜持敦厚,明哲保身,视仕途为虎穴,避之惟恐不及。二是高压统治下,士大夫的心灵世界和主体意识渐趋僵化、板滞和沉寂,原本可贵的自觉、自适和自由意识趋于淡薄,粉饰之辞泛起,导致明初学风的拘谨和文坛的暗淡。三是文化专制政策使士大夫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心理和复古意识日渐浓烈,他们重倡"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希望恢复先王礼乐,重振汉唐雄风。
- 展龙
- 关键词:洪武时期士风
- 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
- 2012年
- 在元末社会危机滋生蔓延之际,一些士大夫高举道义大旗,抱道忤时,慷慨自陈,对元末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官吏的贪纵暴虐,黎民的颠危悲苦,世风的颓败浇薄等重要社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和深刻的揭露。这些基于现实体悟的舆论批评不仅生动再现了元末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充分反映了士大夫忧国伤时、扶衰救危的经世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且进一步彰显了社会舆论的批判对于社会政治秩序的价值和意义。
- 展龙
- 关键词:元末士大夫舆论批评社会问题
- 乞留:明代舆论的清官期盼与官员调留被引量:3
- 2015年
- 在中国历史上,官员在任满当迁、丁忧当服、受诬当贬、获罪当惩、患疾当免时,民众集体吁请留任,是谓乞留。汉唐以来,有关乞留的记载不绝于书,但作为一种自发性、集体性的社会舆论,乞留的频繁发生当在明代。这种颇具“民主”色彩的舆论行为,曲折表达了广大民众对清官的集体诉求和无限眷恋,充分彰显了民众舆论力量对明廷执政理念的警示和矫正。而官方对乞留行为的诸般应对,不仅折射出明代治吏方略的演进轨辙、政治意蕴及时代特质,而且反映了民众话语力量的日趋强化和权利意识的日渐泛起,对整饬纲纪、澄清吏治、淳化民风发挥了重要作用。
- 展龙
- 关键词:社会舆论官员清官集体性执政理念
- 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明代官员久任法既保留着往昔的历史特质,又在承袭中有所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洪武至正德,是久任法的滥觞期,此期官多久任,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成为官员久任法得以持续推行的重要保障。及弘、正时,官员速迁之势渐盛,久任遭致破坏,难以维系。至嘉靖,正式将久任立为一法,但受大礼议及严嵩专权的冲击,此期官员久任呈现出有法可依而执法不严的怪象。万历初,张居正秉政,复行久任之法,相关制度臻于完善;但从张居正死至明亡之前,明廷虽有重振旧法之意,无奈皇祚将倾,久任法近于废弛。作为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官员久任法与考核、铨选、监察等制度相联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官员谙练政务,务实行事,责以实效;但若久任非人,此法则易造成仕途淹滞,苟且玩愒,形成利益集团,从而导致吏治腐败,行政效率低下。
- 展龙
- 关键词:明代官员
- 明代生员的舆论自觉与社会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明代生员时常突破学规禁例,以"文化人""自由人"的特殊身份,自觉承担起制造舆论、传播舆论和监督舆论的历史使命,并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性、建议性和监督性特点。他们秉循道统旨归,心系天下,无畏权势,勇于担当,以清议、上书、谣谚、诗文等独特话语方式,申述意愿,发泄激愤,敷陈王道,讲论治化,发出集体意见,形成群体舆论,催生了超越个体意识的情绪特征,蔚为伸张大义、洞观舆情、监督政治、澄清世风的社会力量,成为活跃于民间社会最富激情、最具活力的舆论清流,并以异样的情绪效能、舆论力量不断调适着明代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和价值秩序。
- 展龙
- 关键词:明代生员舆论
- 明代告示传播机制与舆论功能
- 2017年
- 明代官方告示的生成过程、传播路径和制度规定已趋完善。一方面,明代告示经由皇帝、中央部院、地方政府以至乡村、城镇、边关的相互传递,实现了传达政令、宣扬规范、示警戒谕、纯化风气之目的,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明代民众对于官方告示遵从、抗拒、批判、赞誉等舆论反响,充分彰显了民意民愿对权力意志、官方舆论的调适和干预能力,而官方对于民众反响的诸般回应,则进一步催生了明代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众复杂多变、多元互动之关系。
- 展龙
- 关键词:明代告示舆论
- 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
- 2013年
- 在元末王道失坠、纪纲不振、教化凌夷、吏治腐败、风俗颓废之际,广大士人的卫道精神、拯世情怀骤然升腾,更趋强烈。他们或入仕为宦,拯时济世;或评论时宜,建言献策;或务求实学,引领学风。虽然迫于时势,士人的经世意图屡遭摧抑,极难如愿,但他们的经世努力,无疑彰显了其浓郁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针砭时政、排难解纷、矫正世风的重要历史作用。
- 展龙
- 关键词:元末士人经世
- 明代谣谚的舆论诉求与政府应对被引量:2
- 2017年
- 明代社会舆论空前高涨,民众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他们通过制造和传播谣谚申诉意愿,参与政治,表现出鲜明的群体性、张大性、迷惑性、现实性、地域性、工具性等时代特点。明代谣谚的生成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间的多元互动。民众或借助颂谣、怨谣、谶谣以歌功颂德、针砭时政、臧否人物、弘扬风尚,或对国家命运、事件情势作出预测;官府则通过各类谣谚以洞察舆情,济安黎民,整饬风化,匡正时弊,谣谚由此发挥了社会评价、道德评判、舆论监督、营造风气等重要功用。但某些谣谚在传播过程中,言辞偏激,蛊惑人心,诬罔视听,甚而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引发社会动乱的祸源。在此情况下,明廷往往综合运用政治、法律、思想等手段,软硬兼施,惩防并用,以优化舆论生态,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王权统治。
- 展龙
- 关键词:明代谣谚社会舆论社会危机
- 明代邸报出版与社会舆情传播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一种官报,明代邸报的出版传播机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严密的组织程序。一方面,邸报须经由通政司、六科、提塘等机构出版传布,且对邸报的传布时间、传抄方式、讯息内容均有具体规定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明代邸报传播的社会舆情广涉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真实性和时事性特征,是研究明代新闻出版史乃至明史的珍贵史料。但在专制时代,明代邸报的舆情传播也存在舆论控制严格、舆论影响有限、传播虚假新闻等不足。
- 展龙
- 关键词:明代出版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