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714B05-2)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葛均波邹云增张少衡孙爱军钱菊英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梗死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细胞移植
  • 4篇干细胞
  • 3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细胞
  • 3篇骨髓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心肌梗死模型
  • 2篇人源
  • 2篇衰竭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单克隆
  • 1篇动脉内
  • 1篇心梗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8篇葛均波
  • 7篇张少衡
  • 7篇邹云增
  • 6篇孙爱军
  • 5篇钱菊英
  • 4篇黄浙勇
  • 3篇王克强
  • 3篇胡凯
  • 3篇黄榕翀
  • 2篇林谨仪
  • 2篇沈安
  • 2篇姚康
  • 2篇崔洁
  • 2篇姚瑞明
  • 2篇胡海峰
  • 2篇王灏
  • 2篇马剑英
  • 2篇徐丹令
  • 1篇张书宁
  • 1篇王齐兵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发生心室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结扎百分位点、术后心率、术后发生室早或短阵室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室颤的发生时间、室颤前心电图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57例动物手术过程发生室颤18例,死亡11例。室颤均发生在结扎冠脉后35 min内,高峰时间为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心率快于160 bpm或慢于60 bpm时容易诱发室颤。与非室颤组动物比较,室颤组动物的结扎位点高,术后最快心率>60 bpm的动物较多,短阵室速发生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扎位点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扎位点过高是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冠脉结扎后30 min内应该严密心电监护,特别注意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二个时间点、>160 bpm或<60 bpm二种心率、以及短阵室速等先兆事件。
黄浙勇葛均波张少衡黄榕翀沈雳崔洁钱菊英孙爱军邹云增
关键词: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
猪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位点和左室功能的线性回归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以期指导研究者能够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心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LAD结扎百分位点。方法:将4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中远段约30%~75%的不同百分位点,分别于术前、术后1h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d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4周处死测量前降支结扎位点和梗死体积,最后用简单直线回归模型分析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结果:47例动物手术过程中死亡8只,剩余39只存活动物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LAD中远段结扎部位处完全闭塞,表明手术成功。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1h LVEF、术后1h LVEF下降值、梗死心肌体积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78和0.90,P均〈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术后LVEF(%)=65.88-0.55x结扎百分位点;术后LVEF下降值(%)=0.12+0.59x结扎百分位点;心肌梗死体积(%)=0.53x结扎百分位点-5.43。结论:猪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左室功能、梗死心肌体积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根据实验目的和对心功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扎百分位点。
黄浙勇葛均波张少衡孙爱军黄榕翀崔洁姚瑞明王灏沈安钱菊英邹云增
关键词:冠状血管心肌梗死
骨髓细胞移植对不同程度衰竭心脏功能恢复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BMT)对哪种程度的心力衰竭更有效。方法结扎小型猪不同部位左前降支血管,造成不同程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2周后,将30只造模型成功动物随机分为3组,高LVEF(HLVEF,LVEF≥50%)组,中LVEF(MLVEF,50%>LVEF≥40%)组,低LVEF(LLVEF,LVEF<40%)组,每组分为两个亚组,各组随机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PBS),每组各5只动物。结果移植后4周,注射PBS动物LVEF呈进行性下降;而MLVEF+BMT组较移植前增加11.9%(P<0.05),明显高于HLVEF+BMT组和LLVEF+BMT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只有MLVEF+BMT组侧支循环数量较移植前有显著性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注射BMT的3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注射PBS的3组,以MLVEF+BMT组最明显。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BMT更有利于中度心力衰竭受体心脏功能恢复和血流灌注改善。
张少衡赵岚李玉兰胡凯姚康马剑英钱菊英邹云增葛均波
关键词:骨髓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肌梗塞充血性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索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合适方案。方法:分离培养猪MSCs,用不同SPIO浓度、不同共孵育时间进行标记,根据标记效率指标(普鲁士蓝染色、细胞铁浓度测定、细胞透射电镜检查)和标记毒性指标(台盼蓝排除试验、CCK-8试验)确定适宜的标记条件,然后对不同标记细胞进行磁共振(MR)体外成像。结果:(1)随着SPIO浓度的增加,MSCs细胞内平均含铁量相应升高;细胞涂片普鲁士蓝染色也显示细胞内蓝染颗粒相应增加。当SPIO浓度为25、50μg·mL-1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与无SPIO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SPIO浓度增加到100μg·mL-1时,CCK-8试验显示细胞活力下降(P<0.01);当SPIO浓度增加到200μg·mL-1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2)设定SPIO浓度为50μg.mL-1,随共孵育时间增加,细胞内含铁量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均P<0.01);当标记时间为0、2、4、8、16、24h时,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力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标记时间进一步延长到48h时,细胞存活率有所降低(P<0.05);(3)按"50μg/ml×24h方案"标记后,1.5TMR成像仪体外MRT2* WIflash检测阈值为7.5×104个细胞。结论:50μg·mL-1×24h方案是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合适的磁探针标记方案。
姚志峰黄浙勇解新星张书宁巩雪杨姗张少衡黄榕翀金航曾蒙苏孙爱军邹云增葛均波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间充质干细胞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术式选择
目的通过比较经左肋间切口结扎前降支(LAD)第二对角支开口远端与经左胸骨旁切口结扎前降支中远 1/3处二种术式建立的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不同特点,分析不同结扎坐标(对角支或LAD百分位点)和术式对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影响...
黄浙勇张少衡葛均波邹云增姚瑞明赵岚黄榕冲崔洁钱菊英
文献传递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近10年来,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研究如火如荼。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黄浙勇葛均波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干细胞生物学干细胞治疗
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不同基础心功能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2005年
目的:通过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引起不同程度心功能变化,进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除与血管新生相关外,是否与动物基础心功能水平和侧枝循环变化相关。方法:结扎小型猪不同部位左前降支血管,造成不同程度心功能变化,2周后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盐水。冠脉造影评估侧枝循环情况;左室造影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组织学检测新生血管数量。结果:移植后4周,注射PBS组动物LVEF呈进行性下降,各降低15.5%和14.2%(P<0.01);低EF +BMT组较移植前增加14.4%(P<0.01),而高EF+BMT组较移植前仅增加5.6%(P>0.05)。冠脉造影显示,骨髓干移植组侧枝循环数量较移植前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PBS组也无显著变化(P>0.5)。碱性磷酸酶法显示,骨髓干移植组新生血管密度较注射PBS组增加(P<0.01),而低EF组移植骨髓干细胞引起的新生血管密度较高EF组增加63%(P<0.01)。相关分析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引起低EF组的心功能增加幅度与新生血管和基础心功能呈良好正相关(P<0.05),与侧枝循环级别增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更有利于低基础水平心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与血管新生和基础心功能水平密切相关。
张少衡葛均波钱菊英孙爱军潘为民林谨仪徐丹令胡海峰张峰马剑英姚康王齐兵刘学波姚瑞明沈安崔珊静王灏冯琪邹云增王克强胡凯
关键词: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经静脉移植的人源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心梗大鼠体内的分布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人源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后在心梗大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初步评价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人源骨髓干细胞行体外扩增,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72 h后分别经正常、假手术及心梗大鼠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干细胞1×106,移植术后3d和30d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肺、肝、脾的分布及变化。结果:移植术后,归巢梗死心脏的移植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非梗死心脏(P<0.01)。术后3d,标记细胞优先归巢至心脏梗死区,周围缺血区次之,而远离梗死区及其它部位甚少;术后30d,梗死区移植细胞减少,而周围缺血区无明显变化,且略多于前者。结论:人源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可作为急性心梗治疗的另一条可行、安全途径。
马军葛均波张少衡胡凯孙爱军王克强邹云增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归巢
纯化人源骨髓单克隆间充质细胞移植更利于梗死心脏功能恢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移植经纯化了的人源骨髓单克隆间充质干细胞(SCMSCs)、未纯化的间充质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旨在比较SCMSCs移植是否更有利于心脏功能改善。方法应用磁珠分选和极限稀释细胞培养方法获取SCMSCs,利用贴壁培养方法得到未纯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得细胞特性后,将其移植到梗死心脏。术后1个月,应用血流动力学技术检测大鼠心脏功能,随后取材,以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用碱性磷酸法计算血管密度。结果流式分析结果显示,SCMSCs99%以上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记蛋白,阴性表达造血细胞标记蛋白。功能检测显示,移植SCMSCs心脏收缩功能(LVdP/dtmax)较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血管计数显示,SCMSC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移植的SCMSCs向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其他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并不发现分化。结论经纯化均一的SCMSCs移植较目前常用的未纯化、不均一的干细胞移植更利于梗死心脏收缩功能恢复。
张少衡葛均波孙爱军钱菊英付晗胡海峰林谨仪徐丹令王克强邹云增
关键词:心脏功能细胞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