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9027)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兆印段学花徐梦珍余国安施文婧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河流
  • 3篇河流生态
  • 2篇底栖动物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淡水
  • 1篇淡水壳菜
  • 1篇地震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链
  • 1篇指示物
  • 1篇指示物种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态评价
  • 1篇生态影响
  • 1篇石流
  • 1篇输水
  • 1篇输水管
  • 1篇输水管道
  • 1篇水管
  • 1篇水管道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作者

  • 5篇王兆印
  • 3篇段学花
  • 3篇徐梦珍
  • 1篇王旭昭
  • 1篇余国安
  • 1篇张康
  • 1篇田世民
  • 1篇施文婧

传媒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人民黄河
  • 1篇Water ...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链--以火石沟为例被引量:12
2010年
汶川地震引起岷江支流文井江上游的火石沟发生滑坡,随后泥石流、剧烈河床演变、生态破坏连锁发生,形成典型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为了研究此灾害链的灾害过程及成灾特征,开展了多次野外勘测。采用GPS、激光测距仪等测绘了灾害区的局部地形,结合遥感、地形图分析,得出地震前后该区地形变化。计算出火石沟滑坡体积约721万m3,泥石流将125万m3左右的滑坡物质带到下游;泥石流堆积体上持续发生剧烈河床演变,上游40万m3的泥石流堆积段达到初步稳定前所发生的泥沙搬运量达6万m3。各级灾害发生量沿灾害链衰减,衰减率约为1/6。经历灾害链的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剧减,河流生态遭到破坏。滑坡创造的约0.25 km2的新生缓坡地较稳定,简单加固后可用于新村镇建设用地。
徐梦珍王兆印施文婧王旭昭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害链泥石流
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物种对长江流域水生态进行评价被引量:44
2009年
采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生态评价。在长江上游支流、中下游干流及沿江湖泊上选取36个代表性样点进行生态考察和底栖动物采样、鉴定和分析。采用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水化学分析对样点水质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了各样点底栖动物的结构组成及多样性。上游支流大部分样点水质清洁;中游干流及沿江湖泊水质受到轻度到中度污染;下游干流水质污染加重。底栖动物多样性在上游支流中最高,中游湖泊较高,干流中下游较低。总结得出了4种河床演变条件下的底栖动物群谱。上游支流河床稳定的河流底栖动物密度较大,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侵蚀下切的河流底栖动物密度、物种数和多样性较低;淤积抬升的河流底栖动物密度、物种数和多样性更低一些;河势散乱且河床运动剧烈的支流物种丰度和密度均很低甚至为零,生态条件差。
段学花王兆印余国安
关键词:长江流域河流生态底栖动物河床演变生态评价
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耦合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底栖动物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反应比较敏感、迅速,当河流水生态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能够首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从水生栖息地面积着手,通过采集、鉴定、分析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底栖动物样本,研究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调水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物种数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减少,但减少速度缓慢;当水面面积继续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10%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急剧下降;为保持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水不应使坝址下游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以下。
田世民王兆印徐梦珍张康
关键词:河流生态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水面面积南水北调
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防治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淡水壳菜(Limnoperna fortunei)是贻贝科软体动物,能够在淡水环境大量生长,其在输水管道内大量繁殖附着,增大输水阻力,腐蚀管壁,影响水质,干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灾害。总结了国内外对淡水壳菜的研究,介绍了其生活习性及国内外采用的防治方法。结合淡水壳菜的生活习性,从预防、杀灭、清除多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针对输水管线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系统方案,为输水系统中淡水壳菜的防治提供了控制思路。
徐梦珍王兆印段学花
关键词:淡水壳菜输水管道生理特性
BIMODAL SEDIMENT 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RIVER ECOLOGY IN THE DADU RIVER BASIN
China is planning to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to the Yellow River to ease the water s...
Shimin Tian②
生物栖息地隔离对河流生态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物种对天然破碎河段进行野外调查,并开展野外试验对天然河段进行人工隔离和定期采样分析,研究了栖息地隔离对底栖动物组成及河流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在各隔离区中变化不一致;隔离区内动物密度、丰度和多样性均降低,隔离程度越高,降低越显著。从动物组成来看,蜉蝣目和双翅目的相对密度在隔离区中显著降低,蜻蜓目和双壳纲则增加。河流栖息地被隔离后,底栖群落经过一段波动周期后才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由于水生昆虫在成虫阶段的飞行扩散,隔离区与天然河流之间仍存在较高的动物流通,但隔离区内的动物组成并不完全是天然河段内的子集。结合研究结果和中国河流实际,提出了保护河流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和对策。
段学花王兆印
关键词:河流生态生物多样性扩散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aquatic habitat area in Western Route Project vicinity被引量:1
2010年
The We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ill divert water from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the Dadu River and Yalong River, to the upper Yellow River. The project may ease the water shortag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owever, it may also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Benthic invertebra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iver ecosystem, particularly in the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and nutrition. Benthic invertebrates are widely used to quickly assess river ecosystems because of their rapid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invertebrate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This study examined this interaction by sampling the benthic invertebrates in an expanding area.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invertebrates begins to decrease when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is reduced to 45% of the original area, and decreases dramatically when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is reduced to 10% of the original area. The aquatic habitat area should be kept at more than 45% of the original area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ignificant diversity of benthic invertebrates.
Shi-min TIANZhao-yin WANGXiang-jun LIUShi-kui LIANG
关键词:BIODIVERSITY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