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1021)

作品数:26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贺根民蒋颖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文化
  • 9篇魏晋
  • 6篇情结
  • 6篇文学
  • 5篇国文
  • 4篇文化情结
  • 4篇民国
  • 3篇雕龙
  • 3篇中国文学
  • 3篇中国文学批评
  • 3篇中国文学批评...
  • 3篇批评史
  • 3篇人格
  • 3篇文化生态
  • 3篇文论
  • 3篇文心
  • 3篇文心雕龙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文学批评史
  • 3篇化生

机构

  • 14篇广西师范学院
  • 13篇广东技术师范...

作者

  • 26篇贺根民
  • 1篇蒋颖

传媒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天中学刊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魏晋情结:鲁迅精神结构的重要文化侧面
2016年
重新设置人物品藻标准,再现放浪形骸的名士风范,鲁迅特立独行的魏晋感受,成为魏晋文学和民国文学关注的焦点。贴近民国文学生态,鲁迅遥接魏晋文化精髓,赓续魏晋士人的叛逆精神,并以生命去感悟魏晋文化的风貌和异彩,魏晋情结成为鲁迅精神结构的重要构成。鲁迅的魏晋文学书写和魏晋体验,及其对魏晋风度的精妙论断,绘制了民国时期璀璨的魏晋文化镜像,展示魏晋文化历久弥新的文化活力。
贺根民
郭绍虞的六朝文论书写
2015年
整体统摄六朝文论史料,以科学求真的态度,践行以问题为纲的文论书写模式,全面体认六朝文论的重要地位,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六朝文论书写,不仅表明早期文学批评史的探索实绩,亦绘制了民国学者系统整理旧学和积极吸纳新知的时代镜像。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郭著的经典地位,显示文学批评史学术研究的现代转换。
贺根民
关键词: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六朝文论纯文学观批评史研究
宗白华的“晋人之美”言说被引量:2
2013年
宗白华标榜散步美学,追逐晋人风致,礼赞晋人风韵之美,从而唤起国人对魏晋美学的重新关注。他以唯美的艺术来谋求生活的充实和诗意,晋人之美成为民国文人接纳传统资源的有效谱系。他的"晋人之美"言说为时代个性的解放寻觅到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强化了世界美学中的中国声音,从而为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作出了典范性的实践。
贺根民
关键词:宗白华
跨越时空的眷念——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5年
魏晋风度的现代盘活,端赖于民国学人的集体建构。魏晋文人的自由人格、玄学境界、艺术精神因为民国文人的取尚和传承而得以创造性转化,形成民国时期独具风貌的魏晋情结。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不仅强化了中国文人情结的纵向脉络,也凸显了传统学术转型的文化场域,有利于勾勒中国文学和学术古今演变的文化谱系。对民国文人魏晋情结研究是一种文化——心理层面的动态把握,藉以文人情结这扇门窗可把捉到民国时期学术传承的复杂脉络,反观民国特定的社会生态和时代风貌。
贺根民
关键词:民国文人文化生态
民国时期冯友兰的魏晋文化情结
2016年
魏晋文化情结始终是冯友兰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挥之不去的文化关怀。他勾勒魏晋玄学的发展轨迹,深切理解和多向把捉魏晋主体精神,全面呈现魏晋风流样态,凸显了魏晋玄学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时代价值。他重新发现了郭象,推举郭象哲学"辨名析理"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玄学研究的方法论宝库。辨名析理方法与汤用彤的"得意忘言"之法,标举魏晋玄学研究的方法论高峰,奠定魏晋一代哲学研究方法的二水分流之势。冯友兰对魏晋六朝哲学的整体统摄,助推了魏晋玄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贺根民蒋颖
关键词:冯友兰文化关怀
钱穆的魏晋文化情结被引量:1
2016年
钱穆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本位,寻觅中华文化的自觉精神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活力,魏晋文化情结成为钱穆抉发传统、发现新质的突出表现。他有效体认魏晋六朝的历史地位,凸显其在思想史上的传承价值;他勾勒魏晋玄学的三家六宗脉络,注重对王弼、郭象哲学的再发现;阐发别有会心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其深遂而理性的文化发现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多面镜像。
贺根民
关键词:钱穆魏晋六朝传统文化
论民国《文选》研究的现代品格
2017年
感应着时代选择的巨大威力,孜孜不倦的民国文人打破以版本、注释、校勘、训诂为主的传统文献研究模式,在纯文学观的视野下,展示《文选》研究的纵向演绎色彩,并就其与《文心雕龙》等专书的比较梳理,深度把捉魏晋六朝的文化魅力。突破民国早期"选学妖孽"的阴影,《文选》学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换,在研究模式、文学观念和进化论等维度上展示其科学求真的现代品格,铸造民国中后期纷繁复杂的《文选》研究镜像,民国文人在时代文化的转折关口彰显了其既积极拥抱世界又保持文化传统的现代品格。
贺根民
关键词:《文选》民国时期现代品格
《文心雕龙札记》: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被引量:4
2013年
《文心雕龙札记》突破以笺注、评点为主的传统读经之法,侧重理论阐释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文论特质,凸显义理申发的色彩,奠定了现代"龙学"的研究基础。批判文以载道传统、推重科学求真意识,以及对文本内在体系的细细爬梳,《文心雕龙札记》新中夹旧的文论书写形态标举了古代文论研究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也开后世"龙学"研究的诸多法门。
贺根民
关键词:《文心雕龙札记》典型文本
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被引量:2
2014年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统文化演进的内在脉络,褒奖魏晋文化清新自由的学术风貌,彰显了魏晋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他完整勾勒了鲜活如新的魏晋文化镜像,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贺根民
关键词:文化情结
论周作人的宗陶观念
2013年
从早年凌厉奔放的反封建斗士到醉心于闲情逸趣的现代隐士,周作人身上聚焦了现代自由主义者的精神炼狱。周作人的宗陶观念复兴了千年的文化情结,绽放了现代文人的自由精神,它延续了我国隐逸文化脉络,也绘制了现代文化生态下的自由主义人格的嬗变图像。
贺根民
关键词:人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