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8A006)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黄红拾敖英芳徐雁于媛媛郭秦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韧带
  • 3篇前交叉韧带
  • 3篇足底
  • 3篇足底压力
  • 3篇交叉韧带
  • 2篇韧带断裂
  • 2篇前交叉韧带断...
  • 2篇交叉韧带断裂
  • 1篇阴茎
  • 1篇阴茎勃起
  • 1篇站立
  • 1篇韧带重建
  • 1篇韧带重建术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切断术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时相
  • 1篇前交叉韧带重...
  • 1篇前交叉韧带重...
  • 1篇切断术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皮革和制...

作者

  • 6篇黄红拾
  • 5篇敖英芳
  • 3篇徐雁
  • 3篇于媛媛
  • 2篇郭秦炜
  • 2篇杨洁
  • 1篇陈亚平
  • 1篇王占星
  • 1篇陶立元
  • 1篇朱根应
  • 1篇蒋艳芳
  • 1篇李松竹
  • 1篇曾凡硕
  • 1篇周谋望
  • 1篇王文婷
  • 1篇王懿
  • 1篇罗定生

传媒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健康女大学生步行时左右足支撑期时相特征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健康女大学生步行时支撑期时相参数特征的左右差别,为临床诊断、康复评定、矫形处方和运动训练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试32例健康女大学生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计算支撑期足跟触地阶段、前足触地阶段、全足支撑阶段、前足蹬离阶段占足-地接触时间百分比,以及足跟触地和前足触地两个阶段内足跟内侧和外侧足底压力,分析上述参数5次有效测试数据左右侧差异及重测信度。结果:步行时左右侧足-地接触时间分别为618.3 ms和617.8 ms。左侧足跟触地阶段、前足触地阶段、全足支撑阶段、前足蹬离阶段占足-地接触时间的百分比分别为8.66%、9.30%、39.13%、42.91%,右侧为8.54%、9.25%、38.89%、43.30%。左侧足跟触地和前足触地两个阶段内足跟内侧和外侧足底压力分别为1157.57 N/cm2和1055.35 N/cm2,右侧分别为1240.25 N/cm2和1050.45 N/cm2。上述各参数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6,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女大学生步行时支撑期4个阶段的时间分布参数以及足跟触地和前足触地两个阶段内足跟内侧和外侧足底压力左右侧无明显差异。
黄红拾敖英芳李松竹施延昭陶立元王占星
关键词:生物力学
健康女大学生步行和慢跑运动模式下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相似度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32例健康女大学生被试在步行和慢跑时足底压力中心(centre of pressure,COP)轨迹的变化规律进行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对照研究,分别分析左足、右足在5次步行或慢跑时整个支撑期的COP轨迹及其相似度。结果表明:1)不同运动模式(步行与慢跑)的COP轨迹相似度低于0.25;2)同一运动模式(步行或慢跑)下,左侧、右侧的COP轨迹均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大于0.91)。其中被试内(同一被试)COP轨迹相似度高于被试间(不同被试),且前者方差低于后者,差值具有显著意义;被试内(同一被试)同侧足之间的COP轨迹相似度高于异侧足间,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得到:步行和慢跑两个运动模式的COP轨迹相似度很低,COP轨迹可以识别不同的运动模式;运动模式相同时,不同被试间的COP轨迹相似度较高,且同一被试内同一侧的COP轨迹相似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康复评定、矫形处方和运动训练等提供参考依据。
黄红拾邱健威于媛媛杨洁敖英芳罗定生
关键词:相似度慢跑
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时间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时间特征,为康复评定和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footscan R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64例单侧ACL断裂患者的动态足底压力进行对照研究。分析ACL断裂侧、未伤侧步行时支撑相时间参数(足-地接触时间及其足跟触地阶段、前足触地阶段、全足支撑阶段和前足蹬离阶段的百分比)的5次重测信度及其双侧差异。结果:上述各参数5次重测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9。ACL断裂侧、未伤侧的足-地接触时间分别为662ms、668 ms(t=2.967,P=0.004),足跟触地阶段分别为8.15%、8.79%(t=2.940,P=0.005),全足支撑阶段分别为35.33%、39.29%(t=4.66,P=0.000);而前足蹬离阶段分别为46.62%、42.66%(t=-4.660,P=0.000)。结论:ACL断裂后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时间参数重测信度良好,ACL断裂侧的足-地接触时间、足跟触地阶段和全足支撑阶段显著缩短,而前足蹬离阶段显著延长。
黄红拾于媛媛郭秦炜徐雁敖英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30°时前交叉韧带断裂对等速屈伸肌力比值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30°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对股四头肌(quadriceps,Q)和腘绳肌(hamstring,H)的肌力及其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Con-Trex MJ)对25例男性单侧单纯ACL断裂患者在60°/s进行开链向心(concentric,c)和离心(eccentric,e)测试。选择膝关节30°时股四头肌或腘绳肌的等速向心和离心平均力矩,并计算其比值,包括股四头肌离心和向心比值(Qe∶Qc)、腘绳肌离心和向心比值(He∶Hc)、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的向心比值(Hc∶Qc)、腘绳肌离心与股四头肌向心比值(He∶Qc)、腘绳肌向心与股四头肌离心比值(Hc∶Qe)。采用配对符号秩检验分析ACL断裂对上述参数的影响,结果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结果:ACL断裂侧和未伤侧相比:(1)等速向心时,股四头肌平均力矩显著下降[61.2(20.0~100.1)N·m vs.84.0(32.3~127.7)N·m,P〈0.001];(2)等速离心时,股四头肌平均力矩显著下降[55.3(31.3~114.1)N·m vs.71.7(24.5∽149.7)N·m,P=0.04],腘绳肌平均力矩亦显著下降[55.3(3.1~119.2)N·m vs.80.3(17.2~127.4)N·m,P=0.002];(3)Hc∶Qc、He∶Qc和Qe∶Qc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60°/s等速开链模式膝关节30°时H∶Q比值是评定ACL断裂患者大腿肌肉功能的新方法,ACL断裂侧的股四头肌力矩显著降低,Hc∶Qc、He∶Qc和Qe∶Qc显著增加。
黄红拾蒋艳芳杨洁于媛媛王懿徐雁敖英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肌力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影响步行时足底压力时相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步行时足底压力时相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1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的动态足底压力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支撑相足跟触地阶段、前足触地阶段、全足支撑阶段和前足蹬离阶段4个阶段的足底压力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患侧足跟触地阶段占支撑相的百分比从术前的9.0%±1.5%缩短至术后的6.2%±1.9%;足跟触地阶段双侧对称指数从术前的50.7±18.6显著改善到术后的17.6±19.9;术后双侧全足支撑阶段占支撑相的百分比均明显延长,患侧从术前的33.09%±5.43%到术后的37.68%±6.27%,健侧从术前的30.61%±7.01%到术后的34.62%±7.14%(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影响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的时间分布参数,显著改善足跟触地阶段的双侧对称性。
黄红拾敖英芳郭秦炜徐雁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对SD大鼠膀胱和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小束对SD大鼠膀胱和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其中10只电刺激L6和S1后根,观察膀胱内压(intravesical pressure,IVP)和海绵体内压(intracavernous pressure,ICP)的变化以确定膀胱和海绵体的主要神经传导支;另外3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只,A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膀胱逼尿肌的小束,B组高选择性切断S1后根传导阴茎海绵体的小束,观察并记录切断前后IVP和ICP的变化情况。结果:分别电刺激L6和S1后根,IVP变化的差异不显著(P=0.972),ICP变化的差异显著,电刺激L6后根的ICP升高值为(6.88±2.76)cmH2O(1cmH2O=0.098kPa),电刺激S1后根的ICP升高值为(13.05±8.41)cmH2O(P<0.01)。分别电刺激S1左右两侧引起IVP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3和0.828)。A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V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VP升高值为(14.37±4.89)cmH2O,切断后的IVP升高值为(3.25±1.29)cmH2O(P<0.001),而IC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B组S1后根小束切断前后电刺激下IC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断前的ICP升高值为(11.97±4.41)cmH2O,切断后的ICP升高值为(2.68±1.01)cmH2O(P<0.001),而IV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及电刺激可以区别SD大鼠S1后根主要传导膀胱逼尿肌或阴茎海绵体的不同小束,高选择性切断后可以分别改变膀胱内压和海绵体内压,或可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反射性阴茎勃起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朱根应周谋望黄红拾陈亚平王文婷曾凡硕
关键词:脊神经根切断术膀胱阴茎勃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