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623)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梅周沛然夏维波邢小平王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5篇骨质疏松症
  • 4篇骨折
  • 2篇男性骨质疏松
  • 2篇男性骨质疏松...
  • 2篇骨密度
  • 2篇骨痛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骨病
  • 1篇多发
  • 1篇型胶原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药物治疗
  • 1篇遗传学
  • 1篇愈合
  • 1篇制剂
  • 1篇制剂治疗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11篇李梅
  • 5篇周沛然
  • 4篇邢小平
  • 4篇夏维波
  • 3篇姜艳
  • 3篇王鸥
  • 3篇刘怡
  • 3篇吕芳
  • 2篇范志宏
  • 1篇周学瀛
  • 1篇程鹏
  • 1篇韩兰稳
  • 1篇刘娟
  • 1篇赖滨
  • 1篇吕珊
  • 1篇狄文娟
  • 1篇蔡金梅
  • 1篇丁国宪
  • 1篇余卫
  • 1篇陆召麟

传媒

  • 8篇中华骨质疏松...
  • 2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2年
双膦酸盐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骨质疏松防治药物,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增高骨密度来降低骨折风险。由于此类药物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也会抑制骨形成,因此其是否对骨折愈合过程存在不利影响值得思考。本文就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周沛然李梅
关键词:双膦酸盐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
江苏正常男性维生素D水平与骨微结构的相关性
2016年
目的探讨江苏正常男性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骨微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3年至2015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体检的234例男性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对其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采用TBS Insight软件进行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计算,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临床指标。结果 234例男性受试者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是(46.19±19.41)nmol/L,25OHD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390),而与骨微结构(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呈正相关(r=0.140,P=0.030)。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成2组:≤55岁组(n=108),>55岁组(n=126),对比≤55岁组,>55岁组TBS数值随年龄降低(P<0.05),而BMD、25OHD随年龄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年龄与TBS呈负相关(r=-0.230,P=0.001),但与BMD无相关性(r=-0.080,P=0.260)。多元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年龄、腰围、臀围、血糖、HDL-C这些影响骨代谢的因素之后,25OHD(nmo/L)与TBS依然存在相关性(β=0.001,P=0.010)。结论血清25OHD水平在江苏正常男性人群可能与骨微结构相关,TBS较BMD更为灵敏。
吕珊汤婷婷祁寒梅狄文娟程鹏俞静刘娟蔡金梅赖滨丁国宪姜敏
关键词:骨微结构骨密度维生素D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致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50岁以上男性面临的常见疾病。采用WHO骨密度T评分≤-2.5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美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6%,约为女性的1/3~1/4)。2000年全球范围的调查数据显示约1/3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于男性)。流行病学预计,至2025年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及其医疗支出将增加50%。
李梅
关键词:男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危险性骨转换峰值骨量骨吸收抑制剂骨折发生率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女性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平均年龄(65.06±6.86)岁的绝经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女性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阿仑膦酸钠标准剂量(70 mg/周)组或低剂量(70 mg/2周)组,均治疗1年。治疗前后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及1项健康变化(HT)指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分别用自动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测量骨转换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测量治疗前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共92例患者完成随访。治疗1年时,2组患者血清ALP、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各部位BMD显著升高(P<0.05);标准剂量组血清β-CTX水平降低程度较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2组间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剂量组PF(P=0.006)、RP(P=0.002)、BP(P=0.049)、VT(P=0.006)、RE(P=0.012)5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低剂量组PF(P=0.015)、GH(P=0.000)、SF(P=0.041)3个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阿仑膦酸钠70 mg/周或70 mg/2周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女性患者血清骨吸收指标水平、增加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而且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周沛然洪霞夏维波邢小平韩兰稳姜艳王鸥徐苓李梅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骨密度
全身皮疹-骨痛-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2014年
骨质疏松是糖皮质激素常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引起骨骼疼痛、增加骨折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分析1例因全身皮疹误诊为自身免疫内分泌多腺体综合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严重骨质疏松症病例,旨在加深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明晰自身免疫内分泌多腺体综合征的诊断。
吕芳刘怡周沛然马豆豆夏维波邢小平姜艳王鸥李梅
甲状旁腺激素制剂治疗代谢性骨病
2014年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调节钙平衡及骨转换的重要内分泌激素.目前已有PTH氨基端1-34片段和PTH 1-84全段两种重组甲状旁腺激素,用于治疗严重原发性及糖皮质激素诱发性骨质疏松.最近研究发现,PTH制剂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成骨不全症、低磷酸酶症等代谢性骨病也有良好疗效.
吕芳李梅
关键词:代谢性骨病
男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被引量:3
2014年
男性骨质疏松症(male osteoporosis)患病率逐年增加,但未被充分重视。目前被批准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甲状旁腺素制剂、雄激素、人源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等。正在研发的多种新药有望改善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强度及生活质量。本文就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马豆豆范志宏李梅
关键词:男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骨转换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靶点主要集中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新型骨吸收抑制剂包括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单克隆抗体、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新型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口服降钙素等;新型骨形成促进剂有骨硬化素单克隆抗体、Dickkopf-1单克隆抗体、甲状旁腺激素(PTH)制剂及钙敏感受体拈抗剂等。此外,含有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也是很有应用前景的骨质疏松治疗新药。
李梅周学瀛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减肥手术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肥胖症发病率的显著提高已成为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胃减容或旁路手术是治疗重度肥胖症切实有效的方法。新近研究发现减肥手术不仅可能引起骨密度降低,而且远期可能导致骨折率上升。本文就减肥手术对骨骼的影响、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李梅
关键词:减肥手术骨质疏松骨折
罕见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1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检测致病基因ABCD1的突变类型。方法纳入一个4代受累、4例发病的汉族ALD家系。根据临床表现、头颅核磁共振显像及血清极长链脂肪酸浓度检测,明确ALD诊断。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ABCD1突变。结果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大脑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血清极长链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患者ABCD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850 G>T半合子突变,而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杂合子。结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是ALD的典型临床表现,ABCD1的c.1850 G>T错义突变是我国该疾病致病基因新的突变类型。
周沛然胡莹莹卢琳陆召麟夏维波邢小平李梅
关键词: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BCD1基因突变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