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645)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孔祥成侯德彤刘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复旦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3篇1931年江...
  • 2篇政府
  • 1篇动员
  • 1篇政府职能
  • 1篇社会动员
  • 1篇自律
  • 1篇自律机制
  • 1篇卫生管理
  • 1篇粮食调控政策
  • 1篇救灾
  • 1篇淮水
  • 1篇公共卫生
  • 1篇公共卫生管理
  • 1篇防疫
  • 1篇防疫机制
  • 1篇1931年江...

机构

  • 4篇上海立信会计...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5篇孔祥成
  • 2篇侯德彤
  • 1篇刘芳

传媒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931年大水灾与政府的粮食调控政策被引量:2
2011年
1931年江淮大水之后的粮食调控,彰显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诸多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灾区粮价,中央政府则从源头和大局的角度对地方的粮食流通进行宏观调控,并对粮食的运输给予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最终,政府借助于行政和市场两只手,有效缓解了灾区粮荒,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经济秩序。
孔祥成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中的用人制度及其自律--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催生了各种救灾组织。这些组织在赈务人才的选聘标准、录用及考核程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运营有方的机制。新机制选拔出一支新型的救灾队伍——官民合组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国水委"系统职员群体的社会文化资本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民国时期救灾组织严格的用人制度与有效的自律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提高赈灾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提升组织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孔祥成侯德彤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自律机制
1931年江淮大水防疫机制探析
2010年
1931年江淮大水发生后,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委")与国家防疫机构合组灾区卫生防疫组。从医疗防疫资源的动员与整合、防疫布控格局的构建、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的结合运用等方面,探索新的救灾防疫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
孔祥成侯德彤
关键词:防疫机制1931年江淮水灾政府职能公共卫生管理
从1931年大水看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救灾关系博弈被引量:1
2011年
1931年大水救济,国家吸收了义赈精英,组成了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会),借鉴采用了义赈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中央与地方在救灾中的关系重新定位。一方面在机制的设计中,重组一套自上而下的中央救灾军,将救灾指挥权和调度权收归中央,避免假手于地方。另一方面,国水会不得不借助于地方行政资源及其对地方赈务的熟悉,将地方政府对救灾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作为考核其政绩的一个重要筹码。经过多轮利益博弈与关系整合,国水会以退为进,最终磨合出与地方政府谈判协商的合作机制。
孔祥成刘芳
民国时期政府救灾的粮食调控政策及措施——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1931年江淮大水粮食调控,彰显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诸多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灾区粮价,中央政府则从源头和大局的角度对地方的粮食流通采取宏观调控,并对粮食的运输给予优惠政策和便利,这些应急对策对舒缓灾区粮荒和稳定灾区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孔祥成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社会动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