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123030400)
- 作品数:18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吕路线郭素芹成军石玉中李强更多>>
- 相关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氯氮平用量及症状改善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 2007年
- 背景:白细胞介素6是机体在免疫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氯氮平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是否为药物直接作用的结果及其是否与精神病症状的变化直接相关等问题尚需探讨。目的:观察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与氯氮平用量和症状改善的关系。设计: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对象:于2005-05/12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20例为精神分裂症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60分;未经治疗或门诊治疗至少2周未用药。排除有躯体疾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营养不良及其他精神疾患,有过敏及激素治疗史,接受过免疫制剂治疗,近期内进行预防接种,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对照组:同期选取年龄、性别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的健康女性志愿者20例,排除标准同精神分裂症组。入组时均经受试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方法: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均单一使用氯氮平,以25~50mg/d开始逐渐加量,3周内加到最大剂量,以最大疗效和最小副作用为用药原则。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含量,以对照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作对照。③精神症状变化与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相关分析: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与对应时段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总分进行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②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氯氮平含量的相关分析
- 徐建强吕路线石玉中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白细胞介素6
- 氯氮平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变化
-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3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入组后单用氯氮平治疗;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 石玉中王振英吕路线徐建强岳丽萍杜保国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血浆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氯氮平
- 文献传递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 GQOL1 -74)评定生活质量 ,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首发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用 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 ,并与生活质量做相关分析。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状态维度、总维度分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 6个月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3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多项因子分及维度分有相关关系。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 成军郭素芹李强杜海霞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 氯氮平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变化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IL 6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 3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 ,入组后单用氯氮平治疗 ;选取 2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中IL 6的浓度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IL 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治疗 6w后 ,IL 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实验组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 6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6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实验组血浆与脑脊液IL 6水平异常增高 ,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 石玉中王振英吕路线徐建强岳丽萍杜保国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血浆脑脊液氯氮平
-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IL-10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11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59例)和氯氮平(56例)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患者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IL-10水平,对同一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药物治疗组之间、患者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IL-10水平比较;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分析IL-10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①氯氮平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末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周及6月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两治疗组之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6月末IL-10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IL-10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⑤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8周末血清IL-10变化率与8周末的氯氮平日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均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对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 郭素芹苏林雁吕路线郭敬华杜海霞成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氮平
-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变化及其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2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 1、2、4周血清IL 6 ,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氯氮平浓度 ,以 2 0名女性健康者血清IL 6作对照 ,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治疗前与治疗第 4周患者的精神症状。 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 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第 1、2、4周IL 6显著低于对照组 ;患者组治疗后各时点IL 6与氯氮平血清浓度无显著相关 ;氯氮平治疗 4周后 ,PANSS减分率与IL 6减分率无显著相关。 结论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L 6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 ,氯氮平可显著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IL 6水平 ,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与IL
- 吕路线石玉中张劲鹏郭素琴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白细胞介素6
- 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并探讨IL-2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末血清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不同药物对IL-2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L-2水平与S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8周末血清IL-2减分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末血清IL-2减分值与利培酮日量呈显著相关。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血清IL-2与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郭素芹吕路线陈娓方瑞领张红亚师天员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白介素-2氯氮平利培酮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被引量:30
- 2003年
-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进行评定,用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观支持(8.1±2.1)、主观支持(19.8±3.5)、对支持的利用度(7.3±1.7)、社会支持总分(35.3±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5.02,P<0.01~0.05),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t=3.78~6.02,P<0.01)。(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χ2=4.20~18.43,P<0.05~0.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均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
- 郭素芹吕路线李强成军
- 关键词:社会功能缺陷社会支持首发精神分裂症社会适应
-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2,6及免疫球蛋白G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6、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患者组为 30例未用过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 ,对照组为 2 0例无精神疾患的轻微脑外伤患者 ,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 2、IL 6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 结果 (1)患者组血浆及脑脊液IL 2、IL 6和IgG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2 )在患者组中 ,血浆IL 6与血浆IgG(r =0 6 90 )和脑脊液IL 6 (r =0 4 2 5 )呈正相关 (P <0 0 1和P <0 0 5 ) ,血浆IgG与脑脊液IgG呈正相关 (r =0 4 0 9,P <0 0 5 ) ;脑脊液IL 6与脑脊液IgG呈正相关 (r =0 5 10 ,P <0 0 5 )。在对照组中 ,血浆IL 2与血浆IL 6 (r =0 5 0 4 ,P <0 0 5 )和IgG (r =0 74 0 ,P <0 0 1)呈正相关 ,血浆IL 6与血浆IgG(r=0 6 75 ,P <0 0 1)和脑脊液IL 6 (r =0 6 33,P <0 0 1)呈正相关 ,血浆IgG与脑脊液IgG(r =0 6 19,P <0 0 5 )呈正相关。 (3)血浆IL 2与P因子分呈正相关 (r =0 6 4 5 ,P =0 0 0 )。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处于免疫激活状态 ,IL 2、IL 6。
- 宋学勤石玉中郭素芹吕路线赵新喜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脑脊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免疫球蛋白G
- 利培酮及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并探讨TNFα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4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及36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08,P<0.01),治疗后4周末及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0.11,0.52,P>0.05),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血清TNFα水平与对应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TNFα与阳性症状分及总分呈正相关。治疗后4周末TNFα变化率与阴性症状分减分率、一般病理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治疗后8周末TNFα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呈正相关;利培酮组患者TNFα水平治疗后4周末无显著变化,治疗后8周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及8周末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4周末血清TNFα变化率与氯氮平日剂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利培酮日剂量与TNFα变化率无相关,8周末两药日剂量与TNFα变化率均无相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TNFα有抑制作用,血清TNFα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有着一定关系。
- 成军郭素芹郭敬华李强李红杜海霞郭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氯氮平Α-肿瘤坏死因子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