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21654)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田喜强董艳萍乔秀丽马松艳迟云超更多>>
相关机构:绥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介孔
  • 4篇纳米
  • 3篇纳米粉
  • 2篇尖晶石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缓释
  • 1篇药物释放
  • 1篇载药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释药
  • 1篇氢氯噻嗪
  • 1篇自组装
  • 1篇自组装法
  • 1篇噻嗪
  • 1篇氯噻嗪
  • 1篇罗丹明
  • 1篇罗丹明B废水
  • 1篇纳米材料
  • 1篇纳米刻蚀

机构

  • 6篇绥化学院

作者

  • 6篇董艳萍
  • 6篇田喜强
  • 4篇马松艳
  • 4篇乔秀丽
  • 3篇迟云超
  • 1篇白晓波
  • 1篇韩雪

传媒

  • 3篇中国陶瓷
  • 1篇陶瓷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介孔铝酸镍尖晶石纳米粉的合成与表征
2013年
利用三嵌段共聚物F127作为表面活性剂,以氯化镍与氯化铝为无机物,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介孔铝酸镍尖晶石纳米粉。通过XRD、氮气吸附-脱附以及TEM对铝酸镍样品的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表明样品为尖晶石型结构,孔径在介孔范围,同时650℃焙烧的铝酸镍尖晶石粉样品比表面积最大,比表面积为90.1 m2.g-1。
田喜强董艳萍迟云超马松艳乔秀丽
关键词:介孔纳米材料
棒状介孔分子筛SBA-15的合成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研究在棒状介孔分子筛SBA-15内组装的布洛芬(IBU)释放性能,试验以三嵌段表面活性剂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水热法合成棒状介孔分子筛SBA-15,再通过浸渍法完成布洛芬与SBA-15的组装;以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对组装前后的分子筛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研究组装于SBA-15上的布洛芬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布洛芬成功组装于SBA-15孔道内,吸附在SBA-15上的布洛芬在模拟肠液中15 h释放完全。说明棒状介孔分子筛SBA-15对布洛芬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董艳萍田喜强
关键词:释药
Fe_3O_4/介孔碳复合体的合成及其处理罗丹明B废水的应用
2012年
以介孔SBA-15为硬模板,利用硝酸铁和蔗糖一步浸渍的方法,通过纳米刻蚀合成了Fe3O4与介孔碳纳米粒子复合体(Fe3O4/介孔碳复合体),对复合体进行吸附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磁性分离研究,实验表明,Fe3O4/介孔碳复合体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
董艳萍田喜强马松艳乔秀丽白晓波
关键词:纳米刻蚀
自组装法合成介孔铝酸锌尖晶石陶瓷纳米粉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硝酸铝和硝酸锌为无机原料,以嵌段聚合物P123为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法合成了介孔结构的铝酸锌尖晶石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比表面测定仪对铝酸锌样品进行表征,样品为单一尖晶石相,而且具有介孔结构,500℃焙烧的铝酸锌样品比表面积最大,比表面积为98.4m2·g-1。
董艳萍田喜强迟云超乔秀丽马松艳
关键词:自组装法纳米粉介孔材料
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合成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试验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陶瓷,并通过浸渍法完成氢氯噻嗪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组装。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吸附脱附对组装前后的介孔二氧化硅陶瓷进行表征。同时研究组装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上的氢氯噻嗪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氢氯噻嗪已组装于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内,组装的氢氯噻嗪在模拟胃液中10 h释放达77.8%,说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对氢氯噻嗪有较明显的缓释作用。
董艳萍田喜强韩雪
关键词:氢氯噻嗪载药缓释溶胶凝胶
蒸发诱导自组装法合成介孔铝酸镁尖晶石纳米粉
2012年
以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利用三嵌段共聚物F127作为络合剂,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铝酸镁尖晶石粉体。采用XRD、TEM、氮气吸附脱附对铝酸镁样品进行了表征,表明样品为尖晶石型结构,同时700℃焙烧的铝酸镁尖晶石粉样品比表面积最大,比表面积为86.7m2.g-1。
董艳萍田喜强马松艳乔秀丽迟云超
关键词:纳米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