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6Z309)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温东辉唐孝炎赵翠郑中原邢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降解
  • 1篇单胞菌
  • 1篇氮杂
  • 1篇氮杂环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杂环
  • 1篇真空紫外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紫外
  • 1篇喹啉
  • 1篇喹啉降解菌
  • 1篇响应曲面
  • 1篇响应曲面法
  • 1篇菌剂
  • 1篇化合物
  • 1篇假单胞菌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浙江清华长三...

作者

  • 3篇温东辉
  • 2篇唐孝炎
  • 2篇郑中原
  • 2篇赵翠
  • 1篇张寅
  • 1篇张永明
  • 1篇邢瑞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种复合菌剂对3种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机理被引量:1
2013年
将由焦化活性污泥中提取的1株吡啶降解菌BC026、1株喹啉降解菌BW004及2株咔唑降解菌BC039和BC046,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合菌剂M19,应用于吡啶、喹啉和咔唑的同步降解,探讨3种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19的同步降解效率比单菌株降解效率高,其中喹啉降解中间产物与单菌降解结果相同;4株菌在复合条件下生长良好,且喹啉降解基因和咔唑降解基因得到保持。M19对3种污染物的同步降解过程是各株降解菌作用的加合,但由于消除了各污染物对非其降解菌的抑制作用,菌株之间表现为一种互利关系。
张寅郑中原赵翠张永明刘锐温东辉
关键词:复合菌剂降解基因
喹啉降解菌BW004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被引量:4
2013年
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可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的碳、氮和能源进行生长。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BW004。利用响应曲面法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pH 7,转速180 r/min,温度30.0℃。单菌株单基质降解试验表明,BW004菌可将200~1000 mg/L的喹啉在4-12小时降解98.8%以上。喹啉降解过程中,首先产生有机中间产物2-羟基喹啉和2,8-二羟基喹啉,同时杂原子氮转化为无机终产物氨氮。其后双环结构被破坏,溶液中的有机物在12~24小时被基本矿化。
郑中原赵翠温东辉唐孝炎
关键词:喹啉生物降解假单胞菌响应曲面法
紫外与真空紫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两级A/O生物膜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并首次尝试以紫外线技术(普通紫外与真空紫外)进行深度处理。该反应器COD去除率稳定在85%~90%之间,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31%。通过比较COD,DOC及各项氮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总氮),发现真空紫外优于普通紫外,可以更加有效地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及含氮无机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三维荧光光谱3种技术对水质成分进行分析,推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的黄色物质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真空紫外光照12小时后可将其完全去除,并显著改善出水的色度。
邢瑞温东辉唐孝炎
关键词:焦化废水紫外真空紫外三维荧光光谱深度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